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课《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春晓》教案

第四课《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春晓》教案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感悟韵律。
(1)齐读古诗。
(2)引导学生发现“晓、鸟、少”三个字的韵母都是ao,适当渗透一点押韵的知识。
(3)自由练习朗读,边读边体会“晓、鸟、少”三个字在诗歌中很顺口(押韵)。
2.感悟节奏。
(1)老师范读,学
生体会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拖声较长。
(2)适当断句,引导朗读。
2010年上期年级导学案执笔:曹淑英,审核:,执教:,第一课时,总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4《古诗两首》春晓的识字写字,朗读




知识与
技能
1.会认“古、诗”等6个字,会写“古、声”等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感。
过程与
板书课题(认读“古、诗、首”)
2.商讨学法:你认为学古诗应该学什么?怎样学呢?(学生各抒已见,教师总结归纳:学生字—读古诗—背古诗。)
二、随文识字,体会诗意
1.(课件展示主题图)请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说一说你看了哪些景物?这美丽的景色被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尽收眼底,写了一首《春晓》,而且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4.背诵古诗。

四、指导书写,巩固练习
1.出示生字“古、声、多”,学生观察字的结构,说出字的部件在田字格的位置,教师范写笔顺,提示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及容易写错的地方,如:“多”字的撇、横撇;“声”字的上半部是“士”,不是“土”等。学生先描红,后临写。
2.练习
(1)连线 诗 眠 处 古 首闻
shīwéngǔmiánchù shǒu
比一比:闻—问处—外
形声字:眠(冬眠)(睡眠)
(3)指名朗读:边听边思考:诗人听到了什么?哪个字与“听”的意义一样?(“闻”在这里表示,听么?(诗人看到了地上飘落的花瓣,仿佛看到昨夜的春风和春雨来到窗前)。
(5)小结:《春晓》描写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美丽景色。就请我们继续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春景的美丽吧!
结合图理解感悟, 朗读背诵
教具、课件准备
课件
环节
教学活动
旁批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根据你对春天的观察画一幅画,能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谈谈在你的眼中春天是什么样的吗?
同学们,你们说得都很好,如果能把你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古时候的人常常以诗歌的形式写出他们对美好景色的喜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古诗两首》。
2.(课件展示古诗《春晓》,生字“眠、处、闻”用红字显示)
(1)读题目,你们知道题目的意思吗?(春晓:春天的早晨。晓:天刚亮的时候。)
(2)借助拼音初读古诗,画出生字。
(3)指名朗读,正音。
3.(课件展示朗读)
(1)听课件朗读,整体感受诗的节奏与韵律。
(2)认读“眠、闻、处”(同桌自学,汇报识字方法)
春眠 / 不觉晓,处处 / 闻啼鸟。夜来 / 风雨声,花落 / 知多少。
(3) 学生自读,体会感悟。
3.想象意境。
(1)课件:雨后春天的早晨美丽的景象。
(2)教师描述引读。
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绝就天亮了——春眠不觉晓;刚一醒来,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的啼叫,那声音真动听——处处闻啼鸟;昨天夜里刮风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丽的花儿被风吹雨打落下了多少——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方法
自学随课文识字,采用圈、钩等方式互学,图文结合理解内容,创设情境读,探讨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春雨后的清晨的美丽 ,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感。
重难点
重点
1.会认“古、诗”等6个字,会写“古、声”等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2)填一填
()眠()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
()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