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二 乙醇 教学设计

必修二 乙醇 教学设计

第二节 乙醇 醇类●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2.使学生了解醇类的一般通性和几种典型醇的用途;3.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分析乙醇的化学性质,推出醇类的化学性质的通性,渗透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观点,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教育。

●教学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及消去反应的机理●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方法1.从乙醇的结构入手进行分析推导乙醇的化学性质;2.采用实验探究、对比分析、诱导等方法学习乙醇与Na 的反应;3.通过启发、诱导,“从个别到一般”由乙醇推导出其他醇类的化学通性。

●教学用具投影仪、乙烷和乙醇的球棍模型、试管、酒精灯、无水乙醇、Na 、火柴、铜丝。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乙醇俗名酒精,是酒中的主要成份。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学会酿酒和蒸馏技术的国家,酿酒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

我国的酒文化丰富多彩,著名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葡萄美酒夜光杯”等早已脍炙人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渐了解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发现乙醇有相当广泛的用途。

[师]我们初中化学中学过乙醇的一些性质,请同学们写出乙醇的结构简式,从结构简式可以看出它的官能团是什么?[生]CH 3CH 2OH ,官能团是羟基(—OH)[师]根据你学过的知识,通过哪些反应可以生成乙醇,请大家讨论后写出方程式。

[分析]1、CH 2==CH 2+H 2O −−−−→−一定条件CH 3CH 2OH2、CH 3CH 2Br+NaOH −→−CH 3CH 2OH+NaBr [师]醇是另一类烃的衍生物,其官能团为羟基。

我们这节课就通过学习乙醇的性质来了解醇类的共同性质。

[板书]第二节 乙醇 醇类一、乙醇[师]根据初中所学乙醇的知识,请同学们回忆后概括出乙醇的重要物理性质。

[生]物理性质:乙醇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乙醇沸点低(78℃),易挥发,密度比水小(0.7893g/cm 3),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并能够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注意)乙醇的密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大多数物质的密度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乙醇、氨水相反)。

(说明)乙醇俗称酒精,工业用酒精含乙醇约96%(体积分数),含乙醇99.5%以上也叫无水酒精。

(思考)如何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分析)向酒精中加入少量无水CuSO4(白色粉末),若显示蓝色,说明酒精中含有水;若无蓝色物质生成,说明酒精中没有水。

CuSO4+5H2O =CuSO4•5H2O(变蓝色),(说明)用工业酒精与新制CaO混合蒸馏的方法得到无水乙醇。

事实上,各种饮用酒中都含有乙醇。

啤酒含酒精3%~5%,葡萄酒含酒精6%~20%,黄酒含酒精8%~15%,白酒含酒精50%~70%(均为体积分数)。

(乙醇以不同的比例存在于各种酒中,它在人体内可以很快发生作用,改变人的情绪和行为,这是因为酒精在人体内不需要经过消化作用,就可以直接扩散进入各个器官,主要分布在肝脏和大脑中。

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是有限度,如果饮酒过量,酒精就会在体内器官,特别是在肝脏和大脑中积蓄,积蓄到一定程度即出现酒精中毒症状。

这是因为酒精压抑了某些大脑中枢的活动,使人变的安静、忧郁、恍惚、直到不省人事,严重时甚至会因为心脏被麻醉或呼吸中枢失去功能而造成窒息而死,因此酒后驾驶是件很危险的事。

所以我们中学生一定不要饮酒。

)[设问]乙醇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质。

那么它的分子结构如何呢?[师]先展示乙烷的球棍模型,再在一个C—H键之间加一个氧原子球模型,变成乙醇分子的模型。

(说明)乙醇可以看做是乙烷分子里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OH)取代后的产物,羟基是乙醇的官能团;写出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电子式、结构简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出学生的书写错误。

[板书]1、乙醇的分子结构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官能团:-OH[讨论]1、乙醇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什么事实可以证明?2、乙醇溶于水是否导电?为什么?[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1、乙醇是极性分子。

它与水任何比互溶就是因为相似相溶。

2、乙醇溶于水不导电。

因为乙醇是非电解质。

[师]结构决定性质,在乙醇分子中,由于O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比C、H强,使得C -O键、O-H键均具有极性,在化学反应中有可能断裂。

其性质应比对应的乙烷要活泼一些。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索乙醇的化学性质。

[板书]2、化学性质(1) 与Na反应(取代反应)(说明)乙醇在水溶液里比水还难电离。

但是,乙醇的羟基里的氢原子也会被活泼金属所取代。

[演示实验6—2]向大试管里注入2ml左右无水乙醇,再放入2小块新切开用滤纸擦干的金属钠,迅速用一配有导管的单孔塞塞住试管口,用一小试管倒扣在导管上,收集反应中放出的气体并验纯。

确信气体的纯度后,在导管口点燃,观察气体燃烧的现象;然后把一凉的干燥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后看到烧杯壁上出现水滴,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观察)仔细观察,准确地叙述出该实验的现象,并推断出结论。

①Na是浮在液面上还是沉在底部?②Na呈现球形还是不规则形?[现象]试管内钠粒沉于液态无水乙醇底部,有无色气泡在钠粒表面生成后逸出液面,最终钠粒消失,液体仍为无色透明;产生的气体可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并有淡蓝色火焰;倒扣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在内壁上出现了水滴,但倒入烧杯内的石灰水无新现象。

(说明反应产生的气体是H2)随着反应的进行,钠粒有可能会浮在液面,原因:生成的乙醇钠密度较大;随着反应的进行,乙醇浓度不断减小,密度不断增大。

(结论)乙醇与钠在常温下较缓慢地反应,生成氢气。

[板书]2CH3CH2OH + 2Na → 2CH3CH2ONa + H2↑(说明)实验证明,在该反应中断的键为-O-H,在乙醇分子里被钠取代的氢是羟基中的氢,而不是乙基上的氢。

反应过程中,羟基处的H-O键断裂,Na原子替换了H原子,生成了乙酸钠。

[问]该反应属于有机反应中的什么反应类型?[生]取代反应。

(可以利用此反应来鉴别醇类)[师]与Na和水反应比较,说明了什么问题?[生]乙醇羟基上的H不如水中的H活泼。

[师]说明:①乙醇与钠的反应类似于水与Na的反应,因此,乙醇可以看作是水分子里的氢原子被乙基取代的产物。

乙醇与钠的反应比水与钠反应要缓和得多,这说明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也就是说,氢原子和乙基对羟基的影响是不相同的。

②在乙醇分子里,被钠取代的氢是羟基中的氢,而不是乙基上的氢。

③综合乙醇与Na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便知,其它活泼金属如钾、、Mg、钙等也能与乙醇发生反应,均断裂O-H键,把羟基中的H取代出来。

[练习]写出乙醇和C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2CH3CH2OH + Ca → (CH3CH2O)2Ca + H2↑[师]要求学生叙述酒精灯燃烧现象,写出方程式。

[生]乙醇在空气里能够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因此,乙醇可用作内燃机的燃料,实验室里也常用它作燃料。

反应生成CO2和水。

[板书](2)氧化反应①燃烧:C2H5OH+3O2−−→−点燃2CO2+3H2O(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的有CO、H2、H2S、S、CH3CH2OH等。

)[思考]完全燃烧生成且仅生成CO2和H2O的有机物一定是烃吗?[分析]不一定。

烃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烃的含氧衍生物完全燃烧也生成CO 2和H 2O 。

[设疑]在乙醇的燃烧反应中乙醇被氧化,若条件改变,有催化剂Cu 或Ag 参加,产物还是CO 2和H 2O 吗?[补充实验]在小烧杯里盛入约10ml 的无水乙醇,将一段细铜丝弯成螺旋状并置于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待铜丝红热后趁热插入无水乙醇中去,这样反复数次。

观察铜丝的变化,闻小烧杯内液体的气味。

(现象)烧至红热的铜丝离开火焰时变为黑色(CuO ),插入无水乙醇中去后又变为光亮的红色。

每次实验的重复中铜丝都表现出了同样的现象,并且铜丝的形状、体积均无变化。

几次实验重复后,小烧杯内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原理)方程式:2Cu + O 2 ∆=== 2CuOCuO+CH 3CH 2OH −→−∆CH 3CHO+Cu+H 2O 合二为一:2CH 3CH 2OH + O 2 催化剂∆ -―――→ 2CH 3CHO + 2H 2O[师]Cu 在反应过程中起什么作用?[生]催化剂。

因参加反应的Cu 和生成Cu 的量相等。

乙醇是还原剂,氧气是氧化剂,氧化铜是中间产物,氧气把乙醇氧化成了乙醛。

(板书)②催化氧化:(说明)由上式看出,乙醇被氧化时,实质上是羟基上的氢原子和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的氢脱去,形成C=O 双键,所以并不是所有的醇都能发生上述反应,只有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的才可以。

(结论)乙醇在加热和有催化剂(Cu 或Ag )存在的条件下,能够被空气氧化,生成乙醛。

工业上正是根据这个原理,可以由乙醇制造乙醛。

[思考]一光洁无锈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上灼烧,将有什么现象?此时将铜丝移到焰心,又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生]铜丝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时表面变黑,移至焰心时,铜丝又从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

因为酒精灯焰心处为酒精蒸气,发生了催化氧化反应,便出现了上述现象。

[小结]本节课重点学习了乙醇的几个化学性质。

在乙醇的化学性质中,各反应的断键方式可概括如下:[作业]P 154二、1、四●随堂检测1、检验酒中是否含有少量的水,可选择的试剂是A.金属钠B.生石灰C.电石D.无水CuSO 4答案:CD2、已知CH 2==CH —CH 3水化时,水分子中氢原子主要加在含氢较多的不饱和碳原子上,与金属反应——③断裂发生催化氧化——③④断裂则丙烯水化的产物主要是 产物再催化氧化得 。

(均填相应产物结构简式)●板书设计第二节 乙醇 醇类一、乙醇1、乙醇的分子结构结构简式:CH 3CH 2OH 或C 2H 5OH2、化学性质(1)与Na 反应2CH 3CH 2OH+2Na −→−2CH 3CH 2ONa+H 2↑ (2)氧化反应①燃烧:C 2H 5OH+3O 2−−→−点燃2CO 2+3H 2O②催化氧化第二课时(复习)乙醇的性质,断键情况[师]NaOH 和CH 3CH 2ONa 相比,谁的水溶液碱性更强?[生]CH 3CH 2ONa 。

由Na 和H 2O 反应、Na 与CH 3CH 2OH 反应的实验事实可知,CH 3CH 2OH 分子中的O —H 键比H 2O 分子中的O —H 键更稳定。

因此,CH 3CH 2O -比OH -更易结合H +,即CH 3CH 2ONa比NaOH 碱性更强。

(说明)乙醇钠在水中强烈水解,具有比NaOH 还强的碱性。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实验室制取乙烯是使乙醇在浓H 2SO 4作催化剂和脱水剂的条件下,加热到170℃左右,一个乙醇分子会脱去一个水分子而生成乙烯,该反应属于消去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