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山市旅游公路网发展规划

黄山市旅游公路网发展规划

目录第一章概述第一节规划目标、原则、内容第二节规划期限第三节主要结论第二章公路网现状及综合评价第一节社会经济状况第二节交通运输现状第三节公路网现状综合评价第三章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预测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分析第二节社会经济发展预测第四章公路交通需求预测第一节交通生成预测第二节交通需求预测结果第五章公路网布局规划第一节公路网方案设计原则和目标第二节公路网规模预测第三节公路网节点研究第四节公路网布局规划第六章公路网规划分期实施第一节投资估算第二节实施序列安排原则第三节实施序列安排第七章公路网规划的综合评价第一节公路网规划技术评价第二节公路网规划社会评价第三节公路网规划环境评价第八章实施公路网规划的对策与措施附图第一章概述第一节.规划目标、原则、内容第二节.规划期限第三节.主要结论第一章概述1.1规划目标、原则、内容1.1.1规划目标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

建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支撑快运、功能层次明确、客货集散方便、服务专业化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使旅游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得到统筹发展,最终实现黄山市从单一观光区域性目的地到多功能多样化的综合型终站式国际旅游目的地的转变。

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的目标。

在对外交通方面大力发展区际快速公路交通,提高黄山的可进入性;区内,在当前已形成的公路骨架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区内景区与中心城市间、景区间路网建设,提高黄山内部景区的通达性。

安全、方便、快捷、舒适的目标。

在“通”的基础上,面向不断变化和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交通服务需求,以提高旅游公路服务质量为目标,加强公路硬件设施建设和公路运营管理,提高公路服务水平,为到黄山旅游的游客提供安全、便捷和舒适的旅游公路服务,降低游客进入黄山和在黄山境内旅游在金钱、时间和精力方面的花费,也即降低游客的旅游交通综合成本。

1.1.2规划原则满足需求,适度超前原则。

交通路网的改造提升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且一旦建成,其容量很少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变,而旅游需求的发展则较为迅速,因而旅游公路硬件建设应根据旅游发展需要来预测未来的交通需要,在路网的容量设计上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原则。

公路网规划应有长远战略思想,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发展相协调,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远期与近期、需要与可能之间的关系,坚持“统一规划、远近结合、分期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

游客需求导向原则。

对外交通以方便快捷为主导,兼顾舒适性,需要发达的交通网络让游客抵离旅游目的地,以多样化多层次的交通服务吸引不同消费层次的游客进入旅游目的地。

旅游目的地内部关键在于通过完善的路网,以加强景区间、景区与交通节点间的联系,把景区景点串成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线。

旅游公路与旅游业协调发展原则。

旅游公路发展面向旅游产品线的组织与开发,服务于旅游发展总体战略。

环境保护原则。

旅游公路的开辟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车辆的运营会带来环境污染和交通堵塞,公路导引游客进入生态敏感区域会给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一些负面效应。

旅游公路的发展应以旅游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慎重选择路线,减少公路对旅游地自然生态环境不可恢复性破坏,力求将负面效应减小到最低限度。

1.1.3规划内容黄山市旅游公路网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数据的采集与处理;2、区域公路网与旅游公路网的现状及评价;3、社会经济及交通发展预测;4、路网重要节点研究;5、公路网布局方案设计及优化;6、公路网规划分期实施序列;7、公路网规划实施效果评价;8、实施规划所需的对策和措施。

1.2规划期限黄山市旅游公路网发展规划的期限为2010~2030年。

规划基年为2009年,规划期限分为三个阶段:近期(2010~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1.3主要结论1.3.1旅游公路网规划方案到规划期末(2030年),黄山市以高速公路组成的主骨架公路网总里程达到444公里。

以干线公路与旅游公路组成的旅游公路网总里程达到1582.2公里,其中一级公路(含主干道、快速路)到达数将达到166公里;二级公路到达数将达到1109.9公里;三级公路到达数将达到306.3公里。

1.3.2投资估算规划期内黄山市旅游公路网(含主骨架公路网)规划方案的总投资为588.02亿,具体投资情况如下:近期到2015年,建设总里程约653.2公里,总投资约155.292亿元。

中期到2020年,建设总里程约508.3公里,总投资约114.308亿元。

远期到2030年,建设总里程约621.7公里,总投资约45.684亿元。

第二章公路网现状及综合评价第一节.社会经济状况第二节.交通运输现状第三节.综合评价第二章公路网现状及综合评价2.1社会经济状况黄山市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蕴孕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全市自然分布着七百多种树木。

2009年末,全市森林覆盖率为79.1%,实有茶园48094公顷,果园5623公顷,是华东木材的重要产地和著名的茶叶产区。

近年来,黄山市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坚持旅游推进开放,开放推动发展的经济发展思路,国民经济持续增长,2007年GDP为266.97亿元,比上年增长10.6%。

黄山旅游蓬勃发展。

2005年,黄山市紧紧围绕“新黄山,古徽州”这一主题,实施“联合、差异、主题”三大市场营销战略,以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为重点,巩固观光旅游产品,创新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商务会议及特种旅游产品,不断优化组合旅游线路,实现旅游业快速增长。

全市拥有一,二类旅行社17家,涉外宾馆70家,其中三星级以上29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近万人,2009年末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122.52万人次。

黄山市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注重发挥旅游业的牵动效应,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工业主导地位,大打农业开发仗,工业翻身仗。

农业上,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林业二次创业工程,初步形成了林、竹、茶、桑等十大产业基地,八大支柱产业、六大开发区域。

工业上建立了机械、电子,化工、建材和丝绸等五大主导产业。

2.2交通运输现状2.3.1综合交通运输现状及分析黄山市的综合运输网是由皖赣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所形成的区域立体交通网。

2009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运输量见表2-1与2-2:表2-1 历年黄山市客运运量状况表图2-1 黄山市历年公路客运增长趋势图表2-2 历年黄山市货运运量状况表资料来源:黄山市统计年鉴图2-2 黄山市历年公路货运增长趋势图●铁路黄山市境内目前唯一的铁路线是皖赣铁路,由马鞍山、芜湖,经宣城至绩溪县后进入黄山市境内,穿过歙县、徽州区、屯溪区、休宁县、黟县、祁门县后入江西省,黄山市境内全长200多公里。

目前,铁路开通了黄山至南京、上海、北京、福州的旅游特快列车,为黄山经济和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目前皖赣铁路技术等级低,运力、运量、安全性和舒适性等都有待提高与改善。

●公路公路是黄山市境内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在区域综合运输网中占的比例最大。

该区的公路网由高速公路主骨架、国家、省级干线公路、主要旅游公路和县乡道路组成。

除高速公路外其它公路网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道路等级低、线型差、急弯多、交叉多、断头多、纵横干扰大、混合交通、街道化日趋严重,路基、路面病害严重,安全设施和配套工程差,近几年,由于旅游业发展迅速,交通量激增,许多路段超负荷运营,交通拥挤,管理难度大,事故频发。

公路线路到达数及技术状况见表2-3与2-4:表2-3 黄山市历年公路线路到达数资料来源:黄山市统计年鉴表2-4 黄山市公路技术状况图2-3 黄山市各等级公路比重●水运项目影响区内航运集中分布在新安江航道至千岛湖一线。

自深渡以下可常年通航300吨级船舶,直达千岛湖。

深渡以上可通航小型船只。

位于黄山区的太平湖水上运输以旅游为主,有发展旅游、运输的条件和潜力。

●航空位于屯溪近郊的黄山机场为国家一类口岸,目前已开通黄山至北京、香港、深圳、广州、上海、昆明、武汉、桂林、福州、厦门、西安、温州、青岛、成都、合肥等航线。

黄山机场运行的航线有较强的季节性,在综合运输中所占的比重较低。

2.3公路网现状综合评价公路网现状综合评价是公路网规划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对公路网现状的分析与诊断,为编制公路网规划方案、验证方案的合理性,进行方案的优化和决策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1、公路网密度公路网密度的大小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公路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路网结构规模的合理性,是公路宏观规划的重要指标之一。

表2-5 公路网等效里程表(公里)公路网等效里程,是将各等级公路的里程根据等效系数折算成标准等级(二级)公路长度, 折算后的等效里程见表2-5:2、公路网铺装水平公路网铺装水平与整个公路网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等密切相关,它既直接影响到行车质量,又直接影响公路运输经济效益。

其指标定义为区域内各路段铺装路面的加权平均值,公路网铺装水平(1<P<3)的值越小,表示区域内路网铺装水平越高。

黄山市至2009年底,旅游路网铺装水平为1.35,表明路网铺装水平较好。

3、路网等级水平路网等级水平指区域内各路段修正技术等级的加权平均值,公路等级的高低直接影响公路交通运行状况。

路网等级水平(0≤G≤5)的值越小,表示区域内路网技术水平越高黄山市截止2009年底,旅游路网等级水平为3.05,等级水平较低,主要以三级路为主。

4、平均车速公路网平均车速为各等级公路设计速度的加权平均值,该指标反映了路网交通质量。

黄山市旅游公路网的设计平均车速为37公里/小时,平均车速较低。

第三章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分析第二节.社会经济发展预测第三章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预测3.1社会经济发展分析3.1.1人口及行政区划黄山市辖三区四县,即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歙县、休宁县、祁门县、黟县,全市土地总面积9807平方公里,截至2009年底总人口为148.6万人。

黄山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较低水平,2009年人口自然增长率2.82‰,其中农业人口112.55万,占总人口的75.74%。

3.1.2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布局黄山市200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5.67亿元,比上年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08.31亿元,比上年增长15.9%;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22.99亿元,比上年增长9.4%。

由于旅、农、工、商的全面发展,全市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三次产业结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3.4:40.6:46.1,形成了“三二一”序列。

初步实现了以林为主的传统型经济向以旅游牵头的外向型经济的转变,国民经济的内在活力和整体实力显着增强。

黄山市的农业生产主要以粮食、油料、茶叶、木竹、食用菌、渔业为主;工业发展稍显落后,主要以木竹制品、石材、玻纤制品等轻工业为主;以旅46.1%13.4%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迅猛,目前黄山市的产业结构比例适中,基本趋于合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