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是古代吴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之说。
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
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
自2008年起,端午节
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
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民间习俗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
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由于地域广
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
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
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
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
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
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
醴,赛龙舟,放风筝,比武,击球,
荡秋千,给小孩洗苦草麦药澡,涂雄
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
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等。
划龙舟:“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
”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
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
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古代鸟舟相对应)。
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
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
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
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
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
挂艾草与菖蒲: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