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义理论汇总
小结:
在行动过程中,人们在确定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手段时有一定 的选择自由,但这种自由受到两方面的制约:
社会文化中的价值规范因素对这种选择进行指导和调节; 状态背景则为行动提供机会或障碍。
三、社会系统中的模式变量
(一)行动系统与社会系统
1951年,帕森斯《社会系统》 1951年,帕森斯、希尔斯《行动的一般理论》
1.行动系统的构成
行动系统指行动者与情境之间发生的某种稳定的相互关系。
(1)文化系统
文化系统的基本分析单位是“意义”或“符号系统”。类似 的符号系统包括宗教信仰、语言和民族价值观等。
约翰· F肯尼迪总统在1961年1月20日发表的总统就职演讲的 摘录: ………… 让每个国家都知道,不管它盼我们好还是盼我们坏,我们都 将付出任何代价,忍受任何重负,应对任何艰辛,支持任何 朋友,反对任何敌人,以确保自由的存在与实现。 ………… 同胞们,我们事业的最后成效,主要不是掌握在我手中,而 是掌握在你们手中。自从我国建立以来,每一代美国人都曾 应召以验证其对国家的忠诚。相应此项召唤而服军役的美国 青年人的坟墓遍布全球各地。 ………… 所以,我们的同胞们: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 而要问你们自己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全世界的公民们:不要问美国愿为你们做些什么,而应问我 们在一起能为人类的自由做些什么。
2.结构功能理论
(1)生物需要,如对事物的需要和性的满足; (2)社会需要,如合作与团结的需要; (3)社会整合需要,如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的行为模式的 跨代传递。
3.马氏假设:
功能普遍性
即功能普遍地存在于任何文化现象之中;
功能不可缺少性:
任何文化现象都发挥着不能为其他文化要素所取代的、
模式变量
公社 先赋性 扩散性 特殊性 情感性 公益性 社会 自致性 专一性 普遍性 中立性 私利性
1.先赋与自致
实质是人们对他人的评价原则问题。 先赋是根据他人的先天规定或先天关系做出评价; 自致是根据他人的后天能力与业绩做出评价。
2.扩散性与专一性
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行动中,在互相接触和情感交流方面是 单一封闭的,还是多元开放的。 相互的义务是狭隘的并且是被具体限定的(像契约关系那 样),此种模式是专一性的。 如果从其他人那里取得或给予其他人的满足是广泛的,那么 此种模式是扩散性的。
(3)人格系统
人格系统的基本单位是个体行动者。研究的是个体的需求、 动机和态度。
(4)有机系统(行为系统)
其基本单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也就是物理层面的人,还 包括生物环境和人们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环境。
2.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社会化
价值观来自于文化系统;人们在社会系统中了解到相应标准 化要求和社会对他们的角色期待;个人的人格特征来自于人 格系统;人们作为生物所具有的才能来自于行为有机体。
(2)社会系统
社会系统由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的多个体行动者组成,它 存在于至少一个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之中。 社会系统中的行动者以实现“快乐的最大化”为行为取 向,他们与所处的环境(包括其他行动者)之间存在着紧密 的联系。 社会系统内部具有由文化建构并得到成员普遍认同的符 号,这些符号对行动者的行为取向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 行界定和协调。
马歇尔
强调个人行为都以获得最大效益为目标,并且每个人都因其 趋利避害的本能而信奉利己主义。
趋利避害追逐个人利益是合理的社会行为,人类行为的目的 与手段都是根据这种合理性而展开的 。
帕森斯:
一个能够解释最终目标的行动理论必须包括非理性因素。
行动的最终目标来源于社会文化的价值观念体系——价值 观念是一群人共享的信仰,它构成文化传统的核心。
社会系统
A 适应
经济 法律
G 达鹄
政治 教育、宗教、家庭
I 整合
图1-1
L 维模
适应(adaptation)
系统必须具有通过操纵某些手段来控制环境状态的能力。系 统必须从外部环境中获取足够的资源,并在系统范围内对这 些资源进行分配。
达鹄(goal
attainment)
系统的目标是指某种期望状态。任何行动系统都具有目标导 向,系统必须有能力确定自己的目标次序和调动系统内部的 能量以集中实现系统目标。
(2)对反理性主义的评述
帕累托
人类的大部分社会行动都是不合逻辑的,是受无意识本能的 支配而开展的。
帕森斯:
人们的大部分行为都是有着明确的主观取向的自觉活动。
2.理想主义传统
理想主义
把时代精神、共同理想和一般价值作为理解行动的出发点, 强调对某一社会所出现的特定行动的理解必须以对该社会文 化价值的认识为前提。
4.规范取向
所谓规范是指行动者在确立目标、选择手段、克服障碍时所 遵循的社会标准。合乎规范的范围就叫做规范取向。
(环境)
智力和金钱 (手段)
时间结束 (条件)
学士学位 (目标) 通过 课程考试 (规范标准)
小丸子 (有动机的行动者)
行动理论有如下推论:
第一,行动是一个时间过程,时间范畴是最基本的。 第二,行动存在着错误的可能性,因为行动者对目标的确定、 手段的选择是随机的。 第三,在特殊意义上,行动是主观的,是对行动者而言的。 第四,行动的情境尽管涉及到自然环境、生物有机体等方面, 但其具体内容不是行动理论所要研究的。
模式变量理论的应用:
医生和药师
小结:
通过这一理论,两个层次的现象——行动者的主观取向同社 会系统的结构类型——沟通起来,这表明帕森斯的理论分析 重点由社会行动转变到社会系统。
三、A-G-I-L功能分析
平衡
(社会平衡)这个概念是指这样一种现象,社会生活具有 保持功能性整合的趋势,同时,它也有保持这种功能性整合 的能力,因此社会系统中某个部分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其他 部分发生相应的调整。社会系统在开始阶段所发生的变化将 导致社会系统不平衡,而社会系统各组成部分所进行的功能 性调整将使社会重新成为完整的、可调整的以及相对稳定的 系统。
(二)对以往理论的批评与综合
帕森斯对以往的各个理论流派进行了分类,声称自己的社会 行动模型是通过对这些流派的批评而实现的某种综合。
1.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流派忽视了构成和影响行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 素——
规范取向 帕森斯将其区分为功利主义和反理性主义两个分支。
(1)对功利主义的评述
必不可少的功能。这两条假设成为传统功能主义的基本 前提。
(二)拉德克利夫· 布朗
1.功能分析的层次
拉德克利夫· 布朗把功能定义为文化活动在整个社会生活中 所起的作用及其对维持社会结构的连续性所作的贡献。
2.拉氏假设
社会整体是一个功能统一体,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相互配合、 协调一致,不会产生不可调解的冲突。
贡献:
揭示了生命有机体同社会有机体共有的系统特性。 功能主义的基本假设——即社会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部分组 成的系统。 结构 功能 分化 同质性和异质性 功能相互依存 ……
(三)迪尔凯姆
1.
整体观
强调社会整体层次的需求必须通过其内部组成部分的相互作 用来满足,而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共有的规范模式来维持的。
(四)功能分析方法
第一节 功能主义的思想渊源
一、早期社会学家的影响
(一)孔德——静力学
研究社会系统不同组成部分相互作用和反作用的规律。
贡献:
孔德提出了功能主义关于社会系统的相互依赖性的基本假设。
(二)斯宾塞——社会有机体
第一,社会与生物有机体一样都具有结构。 第二,与生物有机体一样,一个社会要想得以延续就必须满 足自身的基本需要。 第三,与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各个部分相似,社会系统中的各 个部分也需要协调地发挥作用以维持社会的良性运行。
3.情感性与中立性
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在情感上是互相投入、互相在对方 那里得到情感上的满足,还是避免情感投入与直接的满足。
4.特殊性和普遍性
这一选择要解决的问题是行动以一般性的规范为基础,还是 以某人的特殊社会关系或者以具有某个群体成员资格为基础。
5.私利性和公益性
这一两难问题涉及的是占首位的利益问题。 私利性意味着本身的利益应是优先的; 公益性则意味着其他人或整个集体利益应是优先的。
系统性
2.
社会团结和社会整合问题
→ → 社会常态 变 迁
社会病态 均 衡
3.
因果分析和功能分析
二、英国文化人类学功能学派的影响
(一)马林诺夫斯基
1.提出功能分析 主张对人类学事实进行全面的功能分析,即确定所观察 的事实在完整的文化体系中所占的位置,注重文化体系内各 个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文化体系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 方式。
第二节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
一、生平
塔尔科特· 帕森斯 (1902—1979) 代表作: 《社会行动的结构》、 《社会系统》、《经济 与社会》、《关于行动 的一般理论》。
二、社会行动理论
(一)观点:
帕森斯把对社会行动的研究作为全部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行动的最基本特征是具有意志性和目标导向。
1.行动者
是指作为行动主体的个人。 即行动者希望达到的预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