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音乐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与突破
——以浙江卫视《梦想的声音》为例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张帅
【摘要】近年来,我国电视综艺节目迅猛发展,音乐类电视综艺节目作为电视综艺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节目的制作水平、形式的创新程度和观众的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能够受到观众青睐、市场支持的必将是水平优质的原创节目。
本文从浙江卫视的原创音乐圆梦节目《梦想的声音》出发,从节目技术制作、节目形式、嘉宾和选手的选择等方面对其成功的原因进行深度观察和仔细研究,势必将对我国音乐类电视综艺节目的未来健康发展有可借鉴的启示。
【关键词】音乐类电视综艺节目;创新与突破;《梦想的声音》
前不久,浙江卫视《梦想的声音》以十二期节目中六期CSM52城市收视排名第一,三期排名第二的成绩完美收官。
在当下我国电视综艺节目高潮退减、节目质量良莠不齐、受众审美疲劳的情况下,受到了观众的极大关注和喜爱。
节目播出,就受到了中国日报中文网等多家大型媒体的赞许。
《梦想的声音》之所以能在竞争激烈的多家电视综艺、甚至网络综艺中脱颖而出,占得一席之地,与其节目自身的技术制作、节目形式创新、节目理念的突破、前后期的大投入、广宣传是不可分开的。
这种节目的出现,也许会对整个电视综艺节目界的形态和现状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
一、我国音乐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概况
随着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不断发展,电视音乐类综艺节目也在其节目制作、赛制内容编排等方面越来越成熟。
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内地电视市场受到了国外电视媒体的具体影响,电视音乐类综艺节目在整个电视界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早在1984年就出现在电视荧幕上的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在当时的电视传播市场占据了重要位置,一度成为青年人追求音乐梦想的舞台,也为我国的乐坛输送了大批优秀的音乐歌唱人才。
从2003年湖南卫视举办的电视音乐类选秀节目
《快乐男声》开始至今,我国音乐类电视综艺节目一直盛行,逐步扩大发展。
2015年四个季度只有10档电视音乐节目,2016年第一季度就增加了7档新节目,据统计2016年年底共计有30余档新老电视音乐节目活跃在电视荧幕。
从节目的制作上看,无论灯光舞美、还是音响音效,制作技术越来越高超。
在从中央台到地方台的大力竞争中,节目的创新制作得到了很大发展。
但在当下我国音乐类电视综艺节目看似成熟发展的阶段,也不乏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为了追求节目效果而盲目模仿跟风出现的节目同质化现象,有为了提高节目新颖度引进国外节目进行本土化发展而引发的原创能力不足、版权纠纷问题,甚至还有为了博得受众眼球过于夸大节目中人的生活状态、音乐路程等因素,从而过度煽情、弄虚作假,背离了音乐节目本身的内涵,本末倒置。
二、《梦想的声音》节目的成功因素分析
1.高端技术搭舞台,灵活多变设赛制
浙江卫视《梦想的声音》一开播,其灯光舞美就得到了很大的肯定。
高端大气的舞台、配合的滴水不漏的音乐节奏和灯光、世界级的音乐效果、国内甚至国际顶级的制作团队,让这个初出茅庐的新节目一开播就受到了很大追捧。
舞台的多渠道使用和赛制的灵活多变、默契配合成节目的一大亮点。
在节目第一期播出之后,有很多观众对于在节目主体中主持人未介绍赛制的问题耿耿于怀,但随着节目的不断播出,赛制的未介绍配合每期的微调给观众增加了莫名的神秘感。
从观众挥舞为选手积蓄音乐能量球,到五组导师相互推荐合拢三段音阶桥,选手便拥有与坐镇导师挑战切磋的机会。
切磋过后的现场观众和音乐助理团合议决定选手是否能有继续挑战下一位坐镇导师的机会。
赛制的大胆革新让节目增加了更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赛制上对以往导师互相抢选手的反其道突破,变为选手挑战坐镇导师,而被挑战的导师需要在三个小时的指定时间内重新演绎一首网络观众挑选出来的“惊曲榜”中四首歌曲中的一首。
而在“惊曲榜”的选歌上,节目组的设置又是一个亮点,每期节目的不确定性,从挑战选手帮选、音乐助理团帮选、音响师帮选、红包帮选等一系列新颖奇特的方式在增加坐镇导师选个压力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节目的客观性、不确定性和灵活性,最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
2.导师反其道定位,选手真实力选拔
浙江卫视《梦想的声音》用素人歌手与实力唱将同台飙歌、以歌会友的豪爽定位,为节目增彩不少。
节目请到张惠妹、萧敬腾、羽泉、林俊杰、田馥甄五组导师坐镇,可谓囊括了华语乐坛顶尖级的唱将,特别是很少参加综艺节目的林俊杰和田馥甄的加盟无疑是节目的又一大看点。
节目对坐镇导师的定位一反我国目前电视音乐综艺市场对导师的定位状态,变“音乐导师”为“被挑战者”,而五组导师也变“互抢选手”为“互相推荐、互相挖坑”。
创新的赛制安排,突破了坐镇导师原有的高高在上的地位设置,互相讨教、互相挑战的形式让素人歌手在学习比赛中不断演绎更加真实的情感,从情感方面为整体节目大增光彩,更加彰显节目的人情味和人文关怀。
节目在选手的选拔上可谓下足了工夫,在强有实力的素人歌手之外,不乏有尹正、巴图这样的影视明显出现,甚至还有李圣杰、刘凤瑶、王思远这样的音乐唱作人的加盟。
但节目对挑战选手的一视同仁体现了竞技节目的公平公正,有成功就会有失败,有尹正没有机会挑战导师的情况,也会有素人歌手赵骏的连续挑战三位导师,充分体现了节目选拔真实力的初衷。
三、我国音乐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展望
1.增强原创能力,创新节目形式
在当下,引进节目在我国盛行并狂揽收视率的情况下,随之也出现了版权纷争和侵权问题。
笔者认为,引进国外节目并没有错,但引进之后照搬照用是根本问题所在。
像最近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受到了空前的欢迎,同样,我们国家有自己的音乐文化、民族文化,在引进国外相对先进的节目制作思想的同时要积极进行本土化,探索适应国内电视综艺市场发展的创新道路,而绝非照本宣科。
一档电视音乐类综艺节目如果没有了节目自己独特性的东西出现,势必会被当下千篇一律的综艺节目瞬间淹没,只有节目自身有强有力的原创竞争力,独特的节目形式和节目内容,才有可能在如今飞速发展的电视综艺节目中抢夺一席之地。
2.提倡内容为王,回归节目本真
在电视和网络综艺节目对受众“狂轰乱炸”的今天,如何能最大程度的吸引
受众成为当下音乐类电视综艺节目的一大难题。
在观众已经出现审美疲劳的现状下,节目必须在自身内容上下足功夫,找到顺应节目本身的导师和选手有利于节目的精准定位。
充分分析节目受众,定位不同年龄阶层、社会背景、性格特点是节目内容本身要周全的事情,同时在节目中要尽量减少过度浮夸、过度煽情,要积极回归音乐本身,传播渊博文化,传递正向能量。
不能为了做节目而做节目,要从节目本身、嘉宾本身、受众本身出发,不能为了博取眼球和收视率过度娱乐化、消费化,从而失去节目本该有的意义。
总之,如今的电视综艺市场包罗多样、万象更新。
音乐类电视综艺节目想要在如此庞大,并拥有超快更新速度的综艺舞台上站稳脚步,总有原创和走心的节目才会得到受众的青睐。
节目制作者也要本着“工匠精神”去对节目精雕细琢,才能用一颗“匠心”换取受众的一颗“真心”。
《梦想的声音》为我国当下音乐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进程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我们必须以此为基础,不断创新、突破,才能为了音乐类电视综艺节目、甚至整个电视综艺市场打造更大的发展和繁荣。
【参考文献】
[1]华为手机《梦想的声音》今晚首播素人与导师燃情开唱[N].中国日报中文网,2016-11-04.
[2]张乐,从《跨界歌王》看歌唱类综艺节目的突破与创新[J].今传媒,2016(9).
[3]金国娣,《中国好声音》与电视音乐综艺的顶层设计[N].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8).
[4]刘臻,电视“娱乐大片”模式及内涵的创新——以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中国梦想秀》为例[J].视听纵横,2014(1)
[5]江南,中国音乐综艺节目案例分析——从《中国好声音》到《我是歌手》[J].媒体时代,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