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桂西北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规律

桂西北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规律

桂西北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规律
桂西北是我国以微细浸染型金矿为主的重要金成矿区之一,具有重要的找矿前景和研究价值;因其所特有的矿床特征和成矿条件备受地质学家的关注,所以加大了人们对此地区的研究工作程度和范围。

为了更好的了解此地区的金矿研究情况,本文综合众a多前人的研究所得成果以及资料,对成矿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

标签: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规律桂西北
0引言
从20世纪80年代初发现微细浸染型金矿起,桂西北成矿区一直是众多地质学家关注和研究该类型金矿的主要区域,分布有金牙、高龙、明山、隆或等重要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近年来,虽然加大了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力度,提高了相应的勘查技术,但是找矿的难度系数也越发增加,直接影响到我国地质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

本文就桂西北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成矿规律进行研究,并对一些可能涉及到的问题加以探寻,进一步认识该类型金矿床的成矿规律,对下步找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成矿规律分析
桂西北地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系西南缘的结合部位,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板块构造的边缘。

该地区深大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右江断裂、南丹-昆仑关断裂、田林-巴马断裂和巴马-乐业隐伏断裂等大型构造,它们控制了右江盆地和金矿带的形成。

由于该地区具备多级和各种类型构造、各个地层不整合面及热液活动的独特性,控制了微细浸染型金矿的分布规律和矿体产出部位,所以多年来一直备受关注。

下面分析该地区的成矿规律:
1.1地层和岩性优势
经过对该地区大部分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进行研究,发现这些金矿床在地层因素上有两个共同点:
(1)矿体主要赋存于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等地层中,这些地层中的金元素丰度值较高,表现出较明显的层控性。

(2)金矿主要富集在这些地层中的炭质、泥质粉砂岩、细砂岩、泥岩及发育于其中的石英脉中,表现出具有一定的岩性控制特点。

上述研究表明,该类矿床均与其赋矿层位和岩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1.2构造控制矿床产出
桂西北地区构造较发育,由北向南可分为三个成矿带和与其相对应的三个褶皱断裂隆起带。

分别为:乐业-巴马褶皱断裂隆起带,产有凤山金牙、凌云明山金矿等;隆林-平果褶皱断裂隆起带,产有田林高龙金矿等;那坡-大新褶皱断裂隆起带,产有那坡果提金矿等。

这些矿床(点)多沿区域性北西、北东两期构造叠加形成的叠加褶皱(短轴背斜、穹窿)之倾伏端或翼部产出(如金牙金矿,其处在倾伏端位置;明山金矿,其处在南西翼),受构造控制明显。

通过综合研究该地区金矿床与构造的关系,不难发现,矿体的产出往往与多期次活动的断裂有关,且矿化的具体级别情况受到构造的控制所影响。

1.3岩浆活动影响成矿
据前人资料分析,海西-印支期的桂西北地区,地壳处于张拉裂陷构造环境,在浅海盆地中逐渐形成台地与沟槽相间的特殊格局。

在此期间,因该地区为上地幔上隆区,所以区内构造-热事件呈多期次出现,且伴随着频繁强烈的海底中基性岩浆岩的喷发和侵入,最终演变成泥盆系-二叠系中广布的中基性火山岩建造和大量岩床、岩墙和岩株。

本区中基性岩浆岩含金较高,通常高于同期地层金的丰度,与金的成矿关系非常密切。

2成矿相关问题分析
2.1成矿物质来源
经调查研究,桂西北地区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来源于其赋矿层位,另一是来源于海西-印支期中基性岩浆岩。

该地区金矿的赋矿层位较多,从泥盆系至三叠系均有分布,且各地层金丰度值较高,尤其是中三叠统,大部分金矿床均赋存于其细碎屑岩中。

海西—印支期中基性岩浆岩金丰度值也较高,常高于同期地层,同时为金的成矿提供了热源。

经过对矿石的进一步研究,我们初步认为海西—印支期的含金中基性岩浆,经过导矿构造进入赋矿层位后,进一步的使金元素活化迁移富集,最后在适合的空间保存下来富集成金矿床。

2.2矿床保存所需条件分析
据对多个金矿床进行剖析,桂西北地区的微细浸染型金矿之所以总体矿床规
模偏小,是因为中生代以来,该地区遭受强烈的构造抬升和风化剥蚀作用。

一方面,强烈构造运动,使得原本保存完好的矿床直接遭受断层不同程度的切割和破坏。

另一方面,矿体遭受强烈的构造抬升到地表后,风化剥蚀作用增强,矿体规模因遭剥蚀而变小,但同时原生矿石经过风化淋滤作用,矿石品级得到提高,并在低洼处富集形成新的金矿床(红土型金矿)。

由此可得出,矿体保存所需的条件为较稳定的构造环境和埋藏于合适的深度。

3结语
综上所述,桂西北地区虽然是滇黔桂金三角重要成矿区之一,但是现阶段具备工业价值的金矿床相对较少,矿点、矿化点相对较多,但不具规模。

本文着重对桂西北地区的成矿规律进行了分析,包括赋矿层位、岩浆岩以及导矿控矿构造等影响金矿形成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和分析其中所涉及到的问题,希望今后对微细浸染型金矿的勘查工作和矿山开发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陈翠华,何彬彬,顾雪祥,刘建明,等,桂西北高龙金矿床含矿硅质岩成因及沉积环境分析[J],沉积学报,2004(01).
[2]谢世业,陈大经,李毅,等,桂西北热水沉积型金矿成矿系列、找矿标志及找矿前景[J],地质与勘探,2006(03).
[3]胡明安,广西田林高龙卡林型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稀土元素示踪[J],地质科技情报,2003(03).
[4]林最近,隆林马雄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地质因素[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06).
[5]达雪娟,伊海生,陈兰.滇东南地区中三叠统沉积型锰矿的热释光特征[J],地质论评,2010(05).
[6] 钱建平,桂西北金矿成矿规律和若干问题[J],矿物学报,2011.
[7]黄同兴,右江盆地地质热事件及其在卡林型金矿成矿中的意义[J],中国地质大学,2013(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