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规划设计复习资料
概述
园林形态演变:圃:菜园——囿:圈地驯养家畜与打猎——园:浓缩取舍成园——林:培育成林
强调精神文化的现代景观设计
建筑与城市规划,偏重使用功能、技术规范和解决生存
城市规划最关心的是经济状况、人口情况等
景观设计:有意识的组织景色、景物,转换成平面与立面;意向在先布局在后,解决人类精神问题;心立意,与园林均可视为艺术品;但面向群体,而古代只为少数人享用)
现代景观设计所考虑的最基本三问题:
⑴意义、文化和精神的问题:转换成图像(形象)
⑵使用问题:开放空间,任何人都可以平等使用
⑶环境问题:给人以优雅环境,为动物以栖息场所
广场:是古希腊民主精神制度产物,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中国传统中没有广场,只有线性带状的街。
观设计出了广场,还有街头绿地、居住区等)
城市设计:即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又考虑单体建筑。
景观:协调、控制、组织、布局开敞空间。
现代风景旅游区中景观规划设计人的行为
旅游度假区规划:以曲线为主;侧重水体、山体、植被及交通等;城市度假区规划:以方格网为主;
景观中人的行为
人在景观中的三种基本活动:
必要性活动:为生存而必须的活动,不受环境品质影响
选择性活动: 与环境质量关系密切;
社交性活动: 与环境质量有较大关联
面向社交活动的景观场所强度:空间场地能容纳人的规模;场地的质地和质量;开敞度(开敞空间适合低强度交往)。
空间:三维空间数据构成。
是通过生理感受限定
场所:三维空间数据构成,但限定不严密,有时没有顶面或地面,通过心理感受限定。
领域:三维空间数据构成,界定更为松散。
基于精神的量度。
五官感受
视觉:静止直立,以向前及水平方向为主,范围上下45度角度、左右90度;行走,视线范围减小,前方偏下;需要对底面处理
嗅觉:2-3米;
听觉:7米,聊天距离;35米,演讲距离。
视觉、听觉、嗅觉等综合因素:
20-25米亲切,可以自由交流,空间尺度;
大于110米,场所感尺度,适合做广场;
390米,深远距离感,领域尺度。
0-0.45 米, 亲昵距离; 0.45-1.3 米
私交或个人距离;
3-3.75 米; 社会距离(适于一般性谈话性 3.75-8 米
公共距离; 大于30米
隔绝距离
3 / 21
心理文化距离:
);
景观行为构成与建筑空间构成异同景观规划设计:从空间到场所再到领域,从明确实体到有形界定再到非实体无形化转换,空间趋于淡化;
核心不是空间构成,而是行为策划。
F)景观行为构成与建SS空间构成的异同
与景观空间同等重要的因素:停留时间公共空间中的私密空间:开放空间需要私密空间,私密空间需要个人距离。
广场规划设计
广场规划设计三要素或内容
形象,对应景观
功能,对应使用
环境:对于生态绿化
广场:能够聚集、公有的、谁都可以进入的空地;有一定规模,即110米以上。
规划设计取向:开放度、环境因子因地理不同而需求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交通组织
规划设计的定性定位定容:范围与规模;现状与定位(区位、风格、水准);容量,设计密度
广场设计满足多功能需求:交通的组织,停车、道路与人流组织,特别是出入口的交通组织与形象的结合;
照明分布及照明设施的形态;公厕等公建布局;广场的文化表现力、文化选题。
(以盐城街坊广场为例)表现风格(当地的材料选取,广东茂名城市广场为例)
景观创造:视觉走廊、景观轴与建筑的关系;强调中心,要求主次(徐家汇广场)
景观出发点:大众群体休闲活动需求和现实可行条件。
带状空间场所规划设计
带状空间场所包括:街道、滨水带、道路、视觉走廊、生态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