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

1.2本节主要包括了两大部分内容:①•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 索历程。这是一个很好的科学史教育素材,通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 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和结论,宛如亲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使学生切身 感受科学的魅力,自然而然地接受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论, 更重要的是 让学生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明白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长 期的过程,涉及到许多科学家的辛勤工作;科学家的观点并不全是真 理,还必须通过实践验证;科学学说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修正、 发展和完善;科学发展与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技术的进步可以更好地 促进科学的发展。②•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在众多对 细胞膜结构的假说中,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目前人们普遍接受认 同的,能较好地解释人们对细胞膜功能的认识,学生必须展开想象力, 在头脑中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结构,理解和掌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要 点,这对于更好的理解下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很重要的联系。
教师:大家进行选择的依据是利用了细胞膜的功能,这体现了什 么样的生物学思想呢?
学生: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思想。
教师:实际上,弹力布也并不能完全代替生物膜。要找到更好的 材料,我们还需要对细胞膜的结构有更深的认识。
(二)师生互动
1、对生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结构的探索历程
教师: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科学家当年正是怀着 对物质跨膜运输现象产生的疑问,开始了对生物膜结构的孜孜以求地 探索,历经了一百多年时间,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直到现在仍有 许多科学家在继续深入研究。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下这段历史,会让大 家对科学过程和本质的理解有所启发。我想让大家穿过时空隧道,回 到一百多年前,假想一下: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科学家,你会怎样去 研究细胞膜的结构?(提示学生,引导他们明白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 还不能亲眼看到生物膜,无法想像它的结构是什么样的,通过什么办 法进行第一步的探究呢?引导学生看教材后明白当时科学家是从生 理功能入手来探究的,通过实验观察,科学家才有严谨的推理,提出 膜是由脂质组成这一假说,提示学生作出科学探究过程中作出假设后 的步骤是什么(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从而进入下面的学习。
满足系统的边界和让一部分物质透过这两项功能的要求,只有弹力布 能够满足上述三项功能的要求。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就会认识 到建立细胞膜的结构模型,必须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出发来思 考。当然,细胞膜不可能是由弹力布构成的。细胞膜到底具有怎样的 结构,才能使它具有上述功能呢?
3.2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科学史的教育,科学史的教学 是在新教材中特别强调和突出的, 在旧教材中涉及不多,要教好不容 易。老师备课过程要细致策划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时期不同 科学家的实验及假说,评价他们的贡献;要能通过一连串的环环相扣 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维,要让学生感到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是那个 科学家在思考研究;最后让学生从中总结出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学生:细胞膜很薄,是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边界。
学生: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让一部分 物质通过,其他物质不能通过。
学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告诉我们,细胞能够在一 定范围内胀大和缩小,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弹性。
学生:塑料袋只能满足作为系统边界的要求,普通布能够满足系 统的边界和让一部分物质透过这两项功能的要求,只有弹力布能够满 足前面提到的三项功能的要求。
3、设计思路
3.1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在第2章的学习中曾经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当时 就遇到过用什么材料做细胞膜的问题。本节课可以从这个问题入手, 让学生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 用什么材料做细胞膜,能更 好地体现细胞膜的功能。关于这个问题,学生已有的知识是:细胞膜 很薄,是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边界;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让 一部分物质通过,其他物质不能通过;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 验告诉学生,细胞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涨大和缩小, 说明细胞膜具有一 定的弹性。教材中“问题探讨”栏目列出了三种材料:塑料袋、普通 布和弹力布,其中塑料袋只能满足作为系统边界的要求,普通布能够
3.3生物膜结构模型的构建是本节要突破的一个难点问题。本节 课中,教师自制了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模型, 让学生根据科学家 的实验现象自己来构建磷脂分子的排列方式、 蛋白质与磷脂的组合方 式,这样让学生不但形象、直观的了解了模型构建的过程、也让他们 置身其中、探索奥妙并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3.4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这个难点的讲解可通过多媒体课件来 突破,有顺序和层次地介绍。通过幻灯片放映各个科学家研究的图片、 动画,增强了这些内容的立体感、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乐趣中 学、在轻松中学。
2、生物膜的空间立体结构;
3、生物膜的流动性特点。
教具准备
1、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多媒体演示课件
2、自制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模型
教学流程
设问引入宀“问题探讨”宀体验“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宀阐 述“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教师: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中,遇 到过用什么材料做细胞膜的问题,现在有三种材料:塑料袋、普通布 和弹力布,你选用哪种材料呢?为什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
2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的流动性的特点 ;
3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阐述科学发展的一般 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结构模型过程, 尝试提出问题,大胆作 出假设;
2发挥空间想象能力,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 。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辨证观点;
2培养学生严谨的推理和大胆想象能力 ;
3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学且用发展的 观点看待科学、树立辨证的科学观 。
教学重点
1、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说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1、对科学探究过程的分析,如何体现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相统
2、学情分析
2.1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胞、知道了组成细胞的分子、掌握了细胞 的基本结构,尤其是细胞膜作为最基本生命系统的边界等相关知识, 为本节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2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 分析思维的目的性、 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 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 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
1、内容和地位
1.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 胞》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之第二节,与第一节“物质跨 膜运输的实例”所反映的生物膜对物质的进出控制具有选择性等知识 有一定的联系,并对第三节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作了知识准 备。所以,这节的内容安排很巧妙,对整个章节的知识起到了承上启 下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