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对多媒体教学一些经验之论文

我对多媒体教学一些经验之论文

我对多媒体教学的一些经验之谈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越来越接近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也越来越多的走进语文课堂,给教学带来了勃勃生生机。

它通过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突出重点,化静为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所以它推广和普及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很多学校对这方面的投入也很大,使许多老师能够在课堂上能够运用它,从而为教学服务。

我是从2000年开始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到现在已有12年的时间了,在这12年的时间里我对多媒体教学也有了一些经验之谈,在这里把它们写出来,希望能够与大家一起共享。

一教学中应该积极主动的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它在教学中的作用也得到了一致的肯定,课堂是一个特定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学生学习主体的生动体现。

因此教师必须合理的使用教材,灵活的运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1)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学生直观形象的把握事物的特征。

要想让学生能够准确的把握事物的特征,加深对文章内容的了解,直观形象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比如在讲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时,可以先放一段视频给学生看,视频的前半部分是我国不同地方的建筑,有内蒙古的蒙古包,北京的四合院、故宫,山西
的窑洞,云南的土楼等;视频的后半部分是世界不同地方的建筑,有巴黎圣母院,比萨斜塔,纽约世贸大楼等,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放视频的同时还配有古典音乐,这样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就能够对不同的建筑有一个自己的印象,欣赏画面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如①从外观来看,中国的建筑与外国的建筑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刚才的画面就能
够马上说出:中国的建筑材料以木材为主,因此看上去更轻盈、灵巧,颜色很鲜艳的;而外国的建筑材料以石制为主,因此看上去更沉重、厚实,颜色很灰暗的。

②中国的建筑在颜色的使用中有什么特点?学生会回答出红色,而且是典型的中国红。

这些答案由学生自己说出要比老师说出答案好得多,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大大的得到了提高。

(2)运多媒体能够把抽象、复杂、深奥的内容化成为具体、简单、易懂的内容。

许多语文课文都会涉及到一些复杂的内容,抽象的概念和某些专业上的陌生的术语,无论老师如何向学生解释,到最后学生还是一头雾水,根本理解不了它们的内涵,而这些内容又是必须要向学生讲的,那该怎么办呢?运用多媒体这个问题就不会存在了。

在《中国建筑的特征》这一课,有许多建筑方面的术语和难以想象的空间结构,如果这些知识学生不能透彻的理解,那么就达不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如文中出现的“斗拱”“举折”“举架”的结构和“文法”等建筑的专业术语都是很难想象和理解的内容,但通过多媒体对我
国建筑物的横面和纵面及内部架构的剖面图,把立体画面清晰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直观形象效果就出来了,学生一看心领神会,复杂的也问题变简单了,抽象的也变具体了,深奥的也变得易懂了,学生一目了然、清清楚楚,教学效果绝对是事倍功半。

(3)多媒体能很好的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以完美的特色,丰富的内涵,广阔的社会生活,受到了我国人民的喜爱。

传统的诗歌教学只是让学生背诵、记忆和理解意思,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诗词欣赏结合起来,让课本中的诗词名篇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能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高中对诗歌的讲解重点是意境,学生对一首诗意境的把握决定了他对整首诗的理解程度和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的理解,而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学生很好的做到这两点。

如《送元二使安西》的讲解,它的图像可以是一幅国画,画中突出当时细雨朦胧的景色和依依惜别的气氛,画中还有两个表情愁苦的人正在对饮,此情此景能体现出王维当时内心对元二的牵挂与担忧,也能让学生产生联想,情不自禁的进入到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文字与书法艺术结合起来,在多媒体动画功能的辅助下,对输入和修饰好的诗句及有关解释,逐字逐句进行动画效果的设置,并要将文字的动画效果与教师的朗读速度保持一致,可以使文字产生动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还有很多,如声画并茂,激发兴趣;展示过程,活跃思维;铺路搭桥,突破难点;再现情景,培养语感;
重演实况,提高说写能力。

但在使用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它的一些不足。

二多媒体在教学过程的使用中存在着两大误区
由于多媒体教学的多样性,用它作为教学手段有非常大的优越性。

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和教学水平。

所以在教学中多数的年轻教师都非常的喜欢它,甚至所有的教学都用它来完成。

这种做法就违背了教学规律,效果适得其反。

因为多媒体教学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它也有一定的不足和缺点,比如什么都清晰的展现在眼前,学生动脑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就少了,第二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上,学生注意力相对分散不够集中,知识点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不够深刻。

第三,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已经进入了两个误区,误区的存在让我们的教学不够完美。

(1)认为多媒体可以取代传统教育媒体
传统教育媒体主要指非放映性视觉媒体,如教科书、黑板、实物、模型等。

现代教育媒体的出现是否表明传统的教育媒体可以取消呢?我听过一些公开课,发现在一些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课本竟一次也没有打开过,课文的内容全投影在屏幕上。

有的老师不论是出示几个词句,还是一个小练习,都要使用投影片,把小黑板、活动黑板弃之不顾。

我认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板书是老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而课本是知识的重要载体,。

板书是老师教学过程逐步“板演”的地方,是根据老师所传授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而进行的。

一般,主体板书一直要保留至本节结束,下课的前几分
钟,老师应该带领学生按板书的文字进行回顾,并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见板书不是几张灯片可分割的,而用电脑动画来代替实验操作的方法同样不可取。

高中文言文教学对语法的讲解比较多,如果全部用多媒体进行讲授,效果是不好的。

用传统的讲授法,让学生自己揣摩字词的用法更好。

在讲授《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时,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把课文的对话让学生用台词的形式表演出来,教学效果会更好更直接。

还曾经听过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在给一年级的小孩讲《乌鸦喝水》时,使用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她准备了瓶子、石子来做实验,还请学生上台动手试一试,提醒学生观察瓶子中的水,放进一颗石子是看不出水明显升高的,得一颗一颗慢慢的放,这样的实验让学生了解了乌鸦的耐心,又对渐渐升高的水面有了感性的认识。

这种讲法远比用多媒体进行本课教学的要好的多。

(2)公开课、评优课一定要用多媒体讲。

当然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点:有利于个别教育,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气氛也会活跃起来。

因此在许多地方的学校便片面最求多媒体辅助教学,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评优课的局面,在这样的认识下,我们的老师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评优课,必须要花大量的时间(几天或一周甚至更长),有的还要请人来帮忙来设计出画面精美的课件,动漫精彩的课件来。

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老师们往往会为了光鲜的课件而忽视了课文的精髓。

语文的功能说到底还
是要培养学生一种向上的情感,华而不实的课件会掩盖了这一点的。

不可否认,不少老师利用课件提高了教学效果,但课件普遍存在着以下一些致命的缺陷:①不能动态的跟踪学生的知识状态和学习背景②不能实时的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③教学方法固定
单一,没有体现出多媒体教学的魅力。

事实上,我们实施多媒体教学的目的是解决传统教学所面临的难题,提高教学效果。

衡量多媒体教学的双重标准是:效果、质量标准;时间、精力、费用支出的标准。

因此不要哗众取宠的追求表面热闹,坚持以效率原则规范我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我不主张花大量时间去开发设计那种一节课寿命的多媒题课件,而赞成设计能供多人重复使用易于网上交流的多媒题课件,这样能够做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老师也没有那么辛苦了,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身于教学研究。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是辅助教学手段,而不是主宰教学的,要清醒的认识其利与弊,走出误区,发挥其巨大优势,不断的更新它,去其自身的不足,并且与传统的教学媒体相结合,形成互补,灵活运用,共同提高教学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