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技术应用的两面性摘要:科学技术本身是中性的,科学技术的应用具有两面性。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带来广泛而深刻的积极变化。
但同时,科学技术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最大限度地消除科学的负面影响,防止科学技术被人为地滥用、误用甚至恶用,我们应采取积极的对策。
关键词:科学技术两面性前言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的各种发现和发明使人类逐渐强大起来。
各种交通工具是脚的功能的延伸,大大拓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望远镜和显微镜是眼睛的延伸,使人类能探测更广阔和更微小的世界,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完善是嘴巴和耳朵的延伸,使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能相互沟通,地球成了一个地球村。
诸如此类的成就不仅代表了科学技术所达到的水平,也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激光、微波、电视、计算机、网络、核反应堆,这些东西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它们充满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了它们的存在,它们都影响和控制了我们的生活。
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带来的巨大好处的同时,也逐渐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枚双刃剑。
人类在科学技术领域已经不止一次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引起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荒漠化加剧、物种灭绝、核武器威胁等问题。
就连计算机使用两位数字表达年份也造成困扰世界的“千年难题” ,仅仅为了让计算机避免混淆2001年与1901年,一些专家估计全世界就已经付出几千亿美元的代价。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应该考虑一下下面的问题:什么将会得到加强?什么将会被削弱?什么将会被取代?[1]正文一、科学技术的正面性科学(Science)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或正确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本质与规律的系统知识,是实践经验的结晶[2]。
技术(Technology)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工具、机器设备以及知识、经验、技能等要素所构成的系统[3]。
在现代社会,科学和技术融合得如此紧密,以至于不把二者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来考察,就无法来了解它们的本来面貌和发展规律。
因此,应如实地把科学与技术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研究和分析。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指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 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
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4]。
现代科学技术不仅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还决定着生产中的产业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与劳动方式,它不但使生产力在量上增加,而且使生产力在质上发生飞跃,成为现代生产发展的开路先锋。
在当代,取得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首先在实验室被创造出来,然后为人类生活、生产带来福音。
据统计,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增长中,在20世纪初科学技术对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长速度的贡献率仅占10%-15%,而到20世纪中叶则上升到40%。
到了70年代,发达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导致经济增长所占比重已达到50%-70%,8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80%。
这充分显示出科学技术进步对当代经济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江泽民主席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5]。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新的生产部门的产生。
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等扩大了社会分工的范围,创造了生产活动的新领域,使人类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农业为例,应用遗传工程技术,通过切割和重组植物遗传密码,可以创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植物产品,提高植物固氮能力和光合作用,这对解决能源危机,降低农业成本,缩短农作物生长周期,提高产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科学技术的两面性是指它既存在满足人类需求,为人类造福的正面价值,同时也会对人类带来一定的危机、隐患、甚至是灾难的负面影响。
科学技术作为一把双刃剑,其负面作用对人类社会的冲击是强烈的,如果处理不当它甚至会将人类推向毁灭的边缘。
百年难解的白色恐慌——塑料。
塑料这一可与金属一决雌雄的发明,使人类一度欣喜若狂,可现在人们却不得不为如何处理它而煞费苦心。
蟑螂曾经被誉为顽强生命力的象征,但是塑料却使蟑螂相形见绌,也许塑料几百年不能降解的无奈,会带着人类历史进入下一个冰河时期。
城市生活中的流动杀手——汽车。
汽车的发明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在世界发达国家,汽车几乎同鞋子一样必不可少。
然而也正是这柄锋利的“双刃剑”,不仅制造了频繁的交通堵塞、交通事故,而且还是消耗能源的无底洞和大气污染的移动污染源。
祸福未卜的午夜凶铃——手机。
手机的发明无疑给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带来了更多的便捷,然而就在手机备受人们青睐时,关于手机无线电波辐射是否会伤害人体DNA并杀死肿块的细胞修复系统这一话题,前后矛盾的传言漫天飞舞,让人不知应该相信谁。
魔鬼签订的未来契约——转基因。
转基因技术的出现,似乎是一位美丽的天使,成为人们攻克重大疾病,提高生命质量的一把钥匙。
但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实用化,却渐渐改变了模样,经转基因技术“任意修改”过的生物释放到自然界后,是否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污染自然基因库,打破原有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甚或对人类健康造成什么样的伤害?……对此人类忧虑重重。
为什么人类所创造的科学技术还会危害人类呢?一些学者把它归咎于科学技术发展本身,这是错误的。
法国著名科学家约•居里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不会有罪过的,有罪过的只是那些滥用科学技术成就的人。
科学技术不是,也不可能是邪恶的力量。
科学技术究竟扮演什么角色,这不取决于科学技术本身,而取决于一定生产关系下的人。
因此,需要用科学发展观正视科学技术的应用[6]。
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基准,使科学技术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提供最大的源泉和动力,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类的共同进步。
三、科技双刃剑效应产生的原因下面,我们来讨论产生科技双刃剑效应的原因。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文中说,人类在诞生之初,就是这样一种动物:“他没有某些动物那样强悍凶猛,也没有另一些动物那样灵巧敏捷”[7],所以,他本来是一种“有缺陷”的存在。
但由于人和其他动物毕竟不同,他能“思”而其他动物不能,为了能生存下来,他就开始使用和制造工具,这就是科技的起源。
所以,科技的诞生之初,其原意是为人类优化自己的生存环境服务,人类发展科技为了克服“自然对人的奴役”,进而实现人的自由个性,实现对不自由的一种突围,所以,也从这个意义上使我们感受到了科技对人有益一面的巨大价值。
但社会发展到了今天,科技却越来越表现出双刃剑效应,这肯定是原始人所未能料及的。
双刃剑效应的出现有必然性吗?回答似乎是肯定的。
这是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人虽然是一种“有缺陷”的存在,但同时却又是一种时时处在“超前”中的存在。
即人是这样一种存在:他属于以过去为起点的现在,但又不仅仅属于“现在”,因为他会“思”,他始终以“未来”引领着“现在”,一个人“现在”的生命总是伸展于“已经”和“尚未”之间。
这种“超前”表现在自然人面前,就体现出了“计划、准备、顽强、贪婪”等种种特性。
所以,有时,即使“当生理欲望已平息,意志仍要提出要求”[7]。
在人类的这种“超前”特性面前,科技也就走上了日益强大的道路,以至任何一种科技发展上的可能性都有可能在这种“超前”行动中被发现,被延伸。
于是技术物体的存在意义就不仅在于“它的机能在外界机置中产生的结果”,而且也在于它们载有的、使之获得“后代”的“未饱和”现象的“生殖性”[8],所以技术体系就总是朝着更加复杂、更加完整的方向发展。
这种“生殖”、“饱和”趋势是如此之快,如此不可抵挡,以至现在有人惊呼科技已越出了“时间”的界限,使人越来越对它失去了驾驭的能力。
那么,人类又为什么会对它失去这种驾驭的能力呢?我们认为,这是因为人类虽然在本性上就有推动它发展的动因,却无法保证它的发展处在正确的轨道上。
首先,正如玻姆等众多科学家指出的那样,科学理论并不能做到正确反映客观上可证实的世界,它能提供的只是范式,不仅“每一理论和每一仪器都只选择了在质和量上均为无限的总体世界之一定侧面。
”而且,在原子和亚原子水平上,量子理论还表明了“观测仪器跟观测对象之间的不可分性”[9]。
对此,波普尔则强调“一切理论都是假说,并且始终是假说:它们是和不容置疑的知识相对立的猜测”[10]。
其二,技在形成中都已包含着无数的偶然因素,它的发展过程有时恰如“乡村原野上形成小路的过程”。
这就是说,我们对于科技知识的增长方向事实上也是无法加以完全调控的。
对此,波普尔认为:“没有任何人能够完全了解理论固有的全部可能性,不论是它的创立者,还是设法掌握它的人都不行。
”“知识的增长在原则上是一定不可预测的”[11]。
按哈耶克的说法则是“我们做不到对它的成长进行支配”[12]。
所以,从本质上说,科技发展到今天这个结果,并不能说都是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而得到的,而恰恰是在无数“错中之错”、“错中之正”基础上经过复杂演变而得来的结果,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随时都会走入歧途或者在某些方面已经走入歧途也都是必然的。
但是,导致双刃剑的原因却还不止上述两方面,甚至可以说最关键的原因还不是上述两方面,而恰恰是和人类的本性以及人所处的社会制度有关。
有些人甚至认为科技的负效应就是由于人类自身的弱点造成的,而和科技本身无关。
我们虽不赞成这个观点,但它确实也反映了形成双刃剑效应原因的一个重要方面。
细分起来,这里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由于人类对科技的认识不全面,片面地强化使用了科技某些方面的功能,而导致的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如由于人类大肆采矿、砍伐森林、排放工业“三废”等造成的土地和能源的枯竭、水污染、土地沙漠化、臭氧层被破坏、物种的迅速减少、各类新疾病的发生等问题。
2、由于对科技的过分依重,甚至是崇拜,而使人本身成了科技的奴隶,人的自身退化了、沉沦了。
在以前,人持有工具,是工具的支配者,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和科技的关系却发生了根本变化,他或者是为机器服务,或是成为组合机器,即人本身反而成为了科技体系的职员、附属和辅助,人的劳动也成为了奴役者的劳动。
而且,也由于“我们的技能,使得野蛮人在生存需要迫使下所获得的那种力量和灵敏在我们身上不复存在” [7]。
在这里,科技的优势带来的是人本身的衰退和沉沦,以致人类就进入了这样一种怪圈:人类越是强大,人类就越朝着“非人化”发展。
3、由于技术行为取代交往行为而产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