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管理管理制度
第十讲 官吏管理制度
本课内容:
一、 官吏的任用制度 二、 官吏的等级制度 三、 官吏的考核制度 四、官吏的休退制度
一、官吏的任用原则
1、任用原则 官吏的任用有年龄、财产、身份等规定。同时为防止官
吏间结党营私,封建王朝在选官和任用制度上采取了回避制 度,即地区回避、亲族回避、特殊职务回避、科场回避。 2、任用程序:
之制”,下诏“复衣冠如唐制”。
朝服冠上的梁数可别官员品级高低;公服以颜色别 品级高低;常服以玉带别高低如308页图
宋朝官员公服的颜色
三品以 上
五品以 上
七品以 上
九品以 上
紫色 朱色 绿色 青色
四品以 紫色 上
元六品以 绯色上Leabharlann 丰九品以绿色
改上
制南宋时,百官公服
改为紫窄衫,称 “穿山尽衣”。
二、 官吏的等级制度
(4)清朝顶戴花翎官服制度 文武官员朝服有冬夏之别,以顶珠(顶
子)区别戴冠者品级的不同。与顶珠相连 的翎子,分花翎和蓝翎两种,五品以上花 翎,六品以下蓝翎,以插翎的“眼”多寡 区分品级的高低,其中三眼最贵。
清代冠帽顶子表示级别
不同品级的吉服冠顶子: 皇帝吉服冠顶为 满花金座,上衔大东珠一颗。 皇子吉服冠顶为 红绒结顶。 亲王、郡王、贝勒,顶用 红宝石,曾赐 红绒结顶 者,亦可用之。 贝子,顶用 红宝石,加戴三眼孔雀花翎。 辅国公、镇国公入八分公者,顶用 红宝石;未入八分公者,顶用 珊 瑚,俱加戴双眼孔雀花翎。 和硕额驸、民公、侯、伯、文武一品官、镇国将军、郡主额驸、子, 顶用 珊瑚。 文武二品官、辅国将军、县主额驸、男,顶用 镂花珊瑚。 文武三品官、奉国将军、郡君额驸,顶用 蓝宝石。 文武四品官、县君额驸、奉恩将军,顶用 青金石。 文武五品官、乡君额驸,顶用 水晶。 文武六品官,顶用 砗磲。 文武七品用 素金。 文武八品用 镂花阴文金顶。 文武九品用 镂花阳文金顶。
明的折色制度、清除俸银外,还有“养廉 金”“耗羡”
二、 官吏的等级制度
3、服色、花纹与印绶
(1)秦汉:秦尚黑色,汉尚黄色,百官上朝仍穿黑衣,
印绶作为权力的象征,也因官职的高低而有所不同。 汉代还有冠带配饰制度。
(2)隋唐:贵贱异等,杂用五色。307页唐朝官员常服
品第
(3)宋承唐制,但有所变革;明十分重视“官服
职品与散官:职事官品阶称职品;散官的品阶称本品,官 员本身的品级。如唐代文散官品阶(288页)。
勋官与封爵:勋官,不授官职,仅赐爵位,爵位有级称” 转”共12转。按战功授爵,或者对宗室贵族和元勋功臣的待 遇。292页表
二、 官吏的等级制度
2、俸禄: 俸禄是封建王朝给予官僚的经济报酬 (1)先秦分田制禄制:采邑制度 (2)西汉谷石制禄制:一石=120斤 (3)实物、货币土地并行的俸禄制度 (4)以货币为主的俸禄制度
另外,丧假,探亲等历朝历代都有规定。
2、退休制度:
古代官员退休称致仕,“还禄位于君”,“大夫七十而致 仕”。
帝王为表示对退休官员的恩宠与关怀,给予其一定俸禄或 者各种赐物作为补充。
三、 官吏的考核制度
1、西周的述职与巡狩制度 2、两汉的课计制度 3、唐的“四善二十七最” 4、宋的两院三级考课制度 5、明的考满与考察 6、清朝的京察与大计
四、官吏的休退制度
1、休假制度
古代官员平时休假称告归。汉五天休息一日,唐朝改为旬 假。
官员有私事或患病请假称“告”。唐规定事假不超过三天, 且不能在朝会之日;病假三月为限,未得批准延期者免去官 职。
人事任命操纵在皇帝手中,历朝历代都有官吏的主管机 构。 (1)任用程序:试用期,如汉的守”“真”,唐朝的“注 唱”阶段。 (2)任用方式:任命、适用、兼职、代职、调动、候补、 等。
二、 官吏的等级制度
官员的品秩、俸禄和服色是其地位和待遇的象征。
1、品秩
是与官职并行的身份等级制度,它按官职高低授予不同 政治待遇表明官员等级尊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