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
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
及武王即住,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
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
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
作《牧誓》。
破殷,入商宫。
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
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
周公不就封,留佐武工。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
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
”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夷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
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
”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沭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限国.骄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
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
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
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
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歔歔如畏然。
及成王用事,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毋逸》。
《毋逸》称:“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多士》称曰:“自汤至于帝乙,无不率祀明德,帝无不配天者。
在今后嗣王纣,诞淫厥佚,不顾天及民之从也。
其民皆可诛。
”作此以戒成王。
成王在丰,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
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
”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史记·鲁周公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
B.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
C.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
D.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成服宗周/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古代爵位名称。
周代有五等爵位,即公、侯、伯、子、男。
春秋时,也多以“公”作为“王”以下的最高爵号,如晋文公。
B.崩,帝王或王后的死。
“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甍,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这反映了古代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
C.践阼,“践”,登;“阼”,东阶,是为主人之位。
践阼,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
后来就引申为帝王即位、登基。
D.国,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此处“国”指武王被封赏之地,与“时国王骄奢”中的“国”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公忠诚无私,心系周朝。
周灭殷商后武王大封功臣,把辅政有功的弟弟旦封到曲阜,但是旦没有到封地去,而是留下辅佐武王。
B.周公尊重贤士,爱惜人才。
在洗头时,三次捉起头发,吃饭时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
匆忙地起来礼待贤士,怕失去了天下的贤人。
C.周公高瞻远瞩,深谋远虑。
虽然天下安定了,但周朝的官吏制度还未安排得当,于是他制定了官吏职责次序,天下的百姓很高兴。
D.成王尊重周王,知恩谦让。
周公去世后,成王未按照他的遗嘱把他葬在成周,而是葬在毕邑伴随文王,表明白己不敢把周公当臣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
(5分)
(2)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5分)
参考答案:
10. D
11.D(把“不同”改为“相同”)
12. C(“百姓说”是因为周公“作《立政》,以便百姓”)
13.(1)武王早逝,成王年幼,(我)扶助他完成(稳定、成就)周朝的大业,我这样做的原因就是这样。
(“蚤”通“早”,1分。
“将”前补出主语“我”1分。
“将”扶持、扶助,1分。
“成周”,完成周朝稳定大业,1分。
“所以”表原因,1分)
(2)做父母的,经历很长时间创业成功,子孙骄奢淫逸忘记了祖先的困苦,以致失去(或毁败)了家业,做儿子的能不谨慎吗!(“为业至长久”1分。
“以”,因而,以致。
1分。
“亡”,失去。
1分。
“为人子可不慎乎”1分,全句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
当文王在世时,旦做儿子即恭敬孝顺,笃厚仁慈,与诸子不同。
到武王即位,旦即经常辅佐武王,担当很多国政。
武王九年,东伐商纣,至于盟津,周公亦随行相助。
十一年,又伐商纣,到牧野,周公助武王作《牧誓》。
此行攻破殷军,进入商宫。
杀纣后,周公持大斧,召公持小斧,以夹侍武王,并以牲血行祭社之礼,向天地及殷民昭告纣的罪状。
遍封功臣与同姓亲戚。
周公旦被封于少昊故墟曲阜一带,这就是鲁公。
周公不到封地,留在京师辅佐武王。
其后武王崩逝,成王年少,在襁褓之中。
周公恐天下之人闻武王崩逝而背叛,周公就登上天子之位,暂代成王处理国政。
此时管叔及其群弟在国中散步谣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
”周公就向太公望、召公夷表白心意说:“我之所以不加避忌而暂代成王处理国家政事,恐天下叛周而亡国,如此将没有办法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待。
三王已经为天下忧虑劳累很久了,到今天略有所成。
可惜武王早逝,成王年少,(我)扶助他完成稳定周朝的大业,我这样做的原因就是这样。
”于是终究不顾流言辅佐成王,而让他的儿子伯禽代他到鲁国封地。
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
对于整个天下来说,我的地位不低贱了。
但是我却常常在洗头时,三次捉起头发,吃饭时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匆忙地起来礼待贤士,还怕失去了天下的贤人。
你到鲁国之后,千万小心,不要以拥有封国而骄慢待人。
”管叔、蔡叔与武庚等后来果然率领淮夷造反。
周公就奉成王之命,举兵东征讨伐,并作《大诰》以告天下之人。
终于诛杀了管叔与武庚,放逐了蔡叔,平定了淮夷东边的土地,用了两年的时间才全部完成,诸侯从此都来朝拜周室。
周成王长大到能临朝听政后,周公就将国政交还给成王,由成王亲自处理朝中大事。
当初周公代成王治理天下时,在明堂之位面朝诸侯,背后屏风,面向南方而立。
当七年还政于成王之后,向北到臣子位,态度恭敬谨慎,像是有所畏惧的样子。
等到成王执政后,恐怕成王年轻气盛,治国时有荒淫享乐,于是写《多士》,写《毋逸》以告诫成王。
《毋逸》篇说:“为人父母,创业时间多长而久,子孙却骄傲奢侈,忘了祖先的困苦,以致很快毁败了家业,为人子者能不谨慎吗!”《多士》称曰:“从商汤到帝乙,历朝帝王,都遵循先祖广耀的明德,因此这些帝王无不德配上天。
后来到纣王嗣位时,荒诞淫逸不顾及天理及人民的教化,以致
君民皆有罪当诛。
”周公用这些话来警戒成王。
成王在丰京,天下太平安定,但周室的政府组织还没有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分别规定各种官吏的应该作的职责。
又作《立政》,以利百姓,百姓悅。
周公在丰,病重,将死。
说:“我死后一定将我埋葬在成周,以表示我不敢离开成王。
”周公死后,成王也心怀谦让,葬周公于毕地,跟随文王墓葬,以表示成王不敢以周公为其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