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剧 猫之歌

音乐剧 猫之歌

音乐剧《猫》简介
2008-03-25 16:30:33 来源:无
《猫》是音乐剧历史上最成功的剧目,曾一度成为音乐剧的代名词。

该剧创作于1981年,是在伦敦上演时间最长、美国戏剧史上持续巡回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1981年5月11日首演于伦敦西区新伦敦剧院,每周8场,星期一休息,连续演出至2002年5月11日在它21岁生日时,在同一个剧场落幕。

《猫》在美国演出时间相加总长为16年零2个月,仅这一出戏在全球演出的总收入就超过了20亿美元,到2000年6月该剧正式宣布停演时,已在全球演出了6000多场。

该剧创作精良,表演水平精湛,36位出场演员各有各的绝活,片中的老猫格里泽贝拉由大家熟悉的依莲娜·佩吉扮演,她被一些媒体称为英国音乐剧“第一夫人”。

音乐剧是一门十分年轻的表演艺术,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产生了众多风格炯异的作品。

《猫》属于更靠近歌舞类的音乐剧。

由作曲家安德鲁劳伊德伟铂根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TS艾略特的长诗《擅长装扮的老猫精》改编谱曲。

《猫》的故事很简单: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舞会,众猫们会在着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

于是,形形色色的猫纷纷登场,尽情表现。

最后,当年曾经光彩照人今日却无比邋遢的猫格里泽倍拉以一曲《回忆》打动了所有在场的猫,成为可以升上天堂的猫。

《猫》中的角色:“领袖猫”。

猫族中的首领,充满智慧和经验,他必须出席一年一度的猫会,并最后决定哪一只猫能够升天获得重生;“迷人猫”,剧中成熟女性的代表,全剧舞会高潮时她是领舞者,在青蓝色调的光线下,惟有她的红色皮毛洋溢着温暖;“魅力猫”。

年轻时是猫族中最美丽的一个,厌倦了猫族的生活到外面闯荡,但尝尽了世态炎凉,再回到猫族时已丑陋无比——她的样子最像人类,长发披肩,身穿黑色晚礼服,脚蹬一双高跟鞋。

一曲《回忆》平息了所有猫儿对她的敌意,唤起了对她的深深同情和怜悯。

还有“富贵猫”、“保姆猫”、“剧院猫”、“摇滚猫”、“犯罪猫”、“迷人猫”、“英雄猫”、“超人猫”、“魔术猫”等。

这群五花八门、各不相同并被拟人化了的猫儿组成了猫的大千世界。

在舞会上,它们各显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戏,上演了一出荡气回肠的“人间悲喜剧”,诉说着爱与宽容的主题。

《猫》中的舞蹈和音乐相当突出。

为了传情达意,编导们不惜用了大量的舞蹈场面来表现猫的不同特征和性格。

这里既有轻松活泼的踢踏舞,又有凝重华丽的芭蕾舞,还有充满动感的爵士舞和现代舞。

怎么好看怎么编,没有框框,别具匠心,不拘一格。

尤其是那段长达十几分钟的“杰里克舞会”的舞蹈,场面宏大,激情澎湃,让人看得如痴如醉。

和舞蹈一样,“猫”的音乐非常动人。

全剧进三个小时,共由二十首乐曲组成。

除了配合不同舞蹈场面的舞曲外,前后四次出现的主题曲《回忆》更是一首百听不厌的金曲。

当初,在《猫》首演前夕,导演对整部剧的音乐仍感到不甚满意,认为还缺乏情感高潮,缺少一个核心唱段。

当晚,韦伯回家苦思了一夜,终于写出了这首此后成为世
界上最流行的歌曲之一的《回忆》。

第二天一早导演回忆说,他(指韦伯)说:”看看这个怎么样?”当时,我们正在排演室开会,就在那儿将乐曲演奏了一遍。

然后,我对大家说:”记住这个日子,这个时刻,因为你们刚刚听到了一首绝妙非凡的歌曲。

”更与众不同的是,当时这首歌还只有旋律,没有歌词。

离公演只剩最后几天了,导演来到他乡下的房子里,自己动手写出了歌词:”夜深了街上弥漫着寂静,月儿寻找着梦境,留下孤独背影……回忆,始终伴随月光,只有梦中昔日的美景,仍旧光彩照人。

眼看东方微明,我要迎接旭日东升,开始崭新的生活,决不屈从命运。

”(薛范译)从此《回忆》传遍了全世界,成为当代经典歌曲,并被前后录制了600余次多次获奖。

《猫》的舞台也极精彩。

它的设计概念是“从猫儿眼里看到的世界”。

观众可以从自己坐的座位角度看到一个垃圾场,上面堆放着1500多个牙膏皮、碎碟子、坏信用卡、可乐罐、废弃的汽车等等各式垃圾,全部都按照猫眼中的尺寸放大。

台上还有一座重达5吨的天桥,供猫儿上下戏耍,演出时桥下有三个工作人员躲在里面控制烟雾、灯光、变出“魔术猫”。

《猫》的服装全按各个猫儿的形象特征来设计,共有250多套,上面逼真地绘出了不同年龄、性别的猫的肤色和皮毛花纹,每个演员都被画成了一个与其身份相符的猫脸,再配上30多个不同色泽和质感的假发,活灵活现地装扮出了一只只性格各异的猫儿。

关于韦伯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1948年3月22日生于英国南肯辛顿的音乐世家,祖父是优秀的男高音,父亲是英国伦敦音乐学校的校长、知名风琴演奏家,母亲是小提琴家,姨妈是剧院演员,弟弟是著名大提琴手……韦伯从小受到音乐熏陶,7岁开始作曲,姨妈带领他进入剧院,令他从小就领略了舞台的魅力,11岁时韦伯用积木和纸板盖了一个玩具剧院,而他为这个玩具剧院谱写的作品,后来还曾用在音乐剧《爱的观点》中。

韦伯16岁获得牛津大学奖学金,19岁进入皇家音乐学院学习管弦乐编曲。

在此期间他认识了词作家蒂姆·莱斯(TimRice),展开多年合作。

他们的成名作是1967年创作的《约瑟夫和神奇彩衣》,1968年在伦敦的学校上演,后又在伦敦西区剧院上演,并在1972年的全国性电视节目中播出。

20世纪70年代早期,韦伯还曾为英国电影《侦探》和《奥他萨纵队》谱曲。

不久他与蒂姆·莱斯合写《耶稣基督巨星》,l971年在纽约上演,获7项托尼奖。

1973年,该剧被拍成电影。

他们最后一次合作是《艾薇塔》,这部作品于1981年在百老汇上演。

20世纪80年代,韦伯陆续写出了《猫》《星光列车》《歌剧魅影》《日落大道》《微风轻哨》等作品,其中《猫》是第二次没有蒂姆·莱斯参与的音乐剧,忆莲·佩姬(ElainePaige)和莎拉·布莱曼(SarahBrightman)都参加了演出,《猫》的首演即获得了成功,后来还成为英国、美国的常青音乐剧之首。

后来韦伯成为惟一一位有三部作品同时在伦敦西区以及百老汇上演的音乐剧作曲家。

1983年韦伯制作了戏剧《卓越人物将它赶走》,1984年与理查德·斯蒂尔格合作创作《星光列车》。

随后他在伦敦皇家歌剧院制作了《被雇的人》《把你的嗓音借给我》与理查德·罗杰斯、劳伦茨·哈特合作《足尖上》,并成为该剧院的所有者。

1992年韦伯
创作《日落大道》,1993年7月12日在伦敦上演。

1994年韦伯名列《戏剧周刊》杂志编写的美国戏剧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榜首。

他为父亲写的《安魂曲》和他的《变奏曲》合起来制成的专辑成为销量最大的专辑,以及后来的《首演集》专辑销量超过六百万套。

1996年韦伯还为巴塞罗那奥运会创作会歌《生命之友》,由莎拉·布莱曼和卡雷拉斯演唱。

韦伯50岁生日时,英国皇家艾伯特音乐厅为他举办了巨星同贺音乐会,忆莲·佩姬、莎拉·布莱曼、MichaelBall、GlemClose等音乐剧演员和流行歌手Boyzone均前往献唱。

韦伯被称作是改写音乐剧历史的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