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艺学考试题

工艺学考试题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期末考试试题(A卷)2009年5月21日(上午8:30~11:30)适用班级:专科机制071、072、073考试类别:闭卷笔试命题教师:梁春光审题教师:梁春光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1、机床主轴回转轴线的运动误差可分解为(端面圆跳动)(径向圆跳动)(角度摆动) 。

2、表面质量对零件的(耐磨性)(疲劳强度)耐腐蚀性和配合性质的影响很大。

3、仿形法铣齿的基本运动是(主运动)(径给运动)和(单分齿运动)。

4、振动的周期由外来的激振力所决定的振动是强迫振动。

5、机械加工中,由机床(刀具)(夹具)(工件)组成的系统称为工艺系统。

6、机械加工的基本时间是指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表面相对位置、表面状态或材料性质等工艺过程的时间。

7、在磨削加工中产生残余应力为拉应力,其主要影响原因是(热塑性变形)冷塑性变形和金相组织变化。

8、机械质量最终是通过(装配质量)保证的。

9、加工余量分为(工序)余量和(加工总余量)。

10、工艺过程的技术经济分析中,将工艺过程直接有关的生产费用称为(工艺成本)。

二、判断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1、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如果是单件小批生产应尽量使工序集中,如果是大量生产则只能是工序分散。

()2、当两种工艺方案的基本投资相差较大时,只要比较其工艺成本的大小就可以评定其经济性。

( )3、机械加工阶段的划分是以某一表面的加工或某一工序的性质来判断。

()4、机械的装配质量完全取决于机械零件的制造精度。

()5、在一道工序中如果有多个工步,那么这些工步可以是顺序完成,也可以是同步完成。

( )6、零件是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

( 对)7、部分互换法可将组成环的平均的平均公差扩大倍。

()8、磨削只用于机械加工的最后一道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

(错)9、在滚齿加工中,一把滚刀能准确加工出同一模数的任意齿数的齿轮。

()10、零件加工表面层的冷作硬化程度越高零件的表面耐磨性越高。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1、粗基准是指(A)A.没经加工的毛坯表面坐定为基准 B、已加工表面做定位基准C、粗加工的定位基准D、精加工的定位基准2、下面的结论那一个是正确的()A、一道工序只能有一次安装B、一次安装只能有一个工位C、一个工位只能完成一个工步D、一道工序只能在一台设备上完成3、误差复印系数与工艺系统刚度(C)无关B、成正比C、成反比D、成平方关系4、工件以两顶尖定位时,限制()自由度。

一个B、两个三个D、四个5、可获得工件尺寸的方法有(C)A、轨迹法B、成形法C、自动控制法D、展成法6、垳齿加工与剃齿加工的主要区别是()A、刀具不同B、径向进给运动C、所用齿轮形状不同D、运动关系不同7、在实心材料加工孔时,应选择(A)钻孔B、扩孔铰孔D、镗孔8、在滚齿加工中,当齿轮材料采用45号钢和40Cr钢进行调质处理后,齿面容易产生()现象。

撕裂B、啃齿C、振纹D、鱼鳞9、车削较大的端面时,最好选用()。

A、头外圆车刀B、弯头车刀C右偏刀 D、切槽刀10、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内容是()A、几何形状误差、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B、波度、纹理方向、伤痕、表面粗糙度、金属物理性能C、表面粗糙度、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D、波度、纹理方向、表面粗糙度、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1、误差复印答:是指由于被加工表面的形状误差或材料硬度不均匀而引起的切削力变化使受力变形不一致而产生的加工误差2、定位基准答:他是在加工中用作定位的基准,用夹具装夹时定位基准就是工件上直接于夹具的定位元件相接触的点线面3、工艺过程答: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五、简述题(每题7分,共28分)1、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答:1.有利于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2.有利于合理使用设备:3.便于及时发现毛坯的缺陷:4.便于热处理工序的安排:5.有利于保护加工表面:精加工、光整加工安排在最后,可避免精加工和光整加工后的表面由于零件周转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碰、划伤现象2、机械加工选择粗基准的原则答:1.为了保证加工面与不加工面之间的位置要求,应选不加工面为粗基准;若工件上有几个不需加工的表面,应选其中与加工表面间的位置精度要求较高者为粗基准2.合理分配各加工表面的余量应考虑两点:第一,为了保证各加工表面都有足够的加工余量,应选择毛坯余量最小的面为粗基准;阶梯轴粗基准选.第二,为了保证重要加工面的余量均匀,应选择重要加工面为粗基准.床身粗基准选择3.尽量选用面积大而平整的表面为粗基准,以保证定位准确、夹紧可靠4.粗基准一般不重复使用,同一尺寸方向的粗基准一般只能使用一次3、零件结构工艺性主要涉及的方面答:1.零件结构工艺性是指所设计的零件在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它包括零件的各个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性,有零件结构的铸造、锻造、冲压、焊接、热处理、切削加工等工艺性.由此可见,零件工艺性涉及面很广,具有综合性必须全面的综合分析2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可从零件尺寸和公差的标注、零件的组成要素和零件的整体结构等三方面来阐述4、一般轴类零件的加工顺序应如何安排答:1.预备加工2.粗车外圆面3.预备热处理4.精车外圆面5.其他表面加工6.最终热处理7.磨削或光整加工支撑轴颈8.检验六、计算题(每题10分,共10分)1、有一轴的外表面装配前需镀铬,镀层厚度为0.025~0.04mm,镀后应满足直径28 mm。

试确定轴在镀前的尺寸(用完全互换法)。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样题一、填空(共40分,每空1分)1.机械制造工艺学是以机械制造中的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性制造技术学科。

2.机床夹具对工件进行装夹时包含两层含义:一是_________________,二是。

3.工件以平面定位时常用的定位元件有_________、_________等;工件以外圆柱面支承定位时常用的定位元件有____________等;工件以内孔表面定位时常用的定位元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典型夹紧机构是指_______夹紧机构、_______夹紧机构和偏心夹紧机构。

其中_______夹紧机构应用最广;_______夹紧机构多用于机动夹紧。

5.生产类型是指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一般分为单件生产、和三种类型。

6.机械加工中常见的零件毛坯类型有:、、型材和焊接件等。

7.根据基准的作用不同,可分为和工艺基准,其中工艺基准按用途不同,可分为、定位基准、和装配基准。

8.正火或退火处理常安排在毛坯制造之后,______之前进行;淬火处理安排在_______ 之后_________之前进行。

9.减少单件时间定额是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的根本措施,其中增大切削用量,减少加工余量,可以缩短________时间;改进夹具,减少工件装卸时间及实现自动检验,可以缩减_______时间;提高刀具耐用度及减少刀具的安装、调整时间,可以缩短_____________时间;增大零件的加工批量,可以缩减___________时间。

10.机床主轴回转运动误差可分解为、、和三种基本形式。

11.引起工艺系统的热变形的热源有系统内部热源和外部热源,其中内部热源主要是:和;外部热源主要是:和。

12.加工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能的变化,主要有加工表面层因塑性变形产生的______;由切削或磨削热引起的变化;因切削力或切削热作用产生的力。

13.磨削加工时,提高砂轮速度可使加工表面粗糙度值_______________,提高工件速度可使加工表面粗糙度值________________。

14.强迫振动的振动频率与外界激振力的频率,而与系统的无关。

二、判断(共10分,每题1分)1.采用机床夹具,能扩大机床的加工范围。

( )2.采用六个支承钉进行工件定位,则限制了工件的六个自由度。

()3.不完全定位在零件的定位方案中是不允许出现的。

()4.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采用过定位。

( )5.可调支承一般每件都要调整一次,而辅助支承可以每批调整一次。

()6.粗基准在同一尺寸方向上通常只允许使用一次。

( )7.单件小批生产中多采用工序分散原则。

( )8.调质只能作为预备热处理。

()9.工序尺寸公差的布置,一般采用“单向入体原则”,因此对于轴类外圆表面工序尺寸,应标注下偏差为零,对于孔类内孔表面工序尺寸,应标注上偏差为零。

()10.准备和终结时间与产品的每批生产量关系不大. ( )三、选择(共16分,每空2分)1.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不允许出现的定位方式是_______A.完全定位 B.欠定位 C.过定位 D.不完全定位2.平面定位的主要形式是支承定位,下列哪一种支承不能对工件起定位作用。

________ A.固定支承 B.调节支承 C.辅助支承 D.浮动支承3.工件定位中,由于工序基准和______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加工误差,称为基准不重合误差。

A.设计 B.测量 C.装配 D.定位4.螺旋夹紧机构具有以下特点_________。

A.增力比大 B.自锁性好 C.动作速度快 D.易于制造5.在车床CA6140上加工某零件,先加工其一端,再调头加工另一端,这应该是:_______ A.两道工序 B.两次走刀 C.两次安装 D.两个工位6.选择粗基准时为保证非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要求,应选择_____为粗基准。

A.加工表面 B.非加工表面 C.两者都可以 D.都不行7.设计基准是:______A.加工时用于确定工件位置的基准 B.工序图中所用的基准C.零件图中所用的基准 D.用于测量工件尺寸、位置的基准8.精加工之后可安排的热处理有_______。

A.整体淬火 B.渗碳淬火 C.调质处理 D.氮化处理四、简答题(共14分)1.机床夹具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6分)2.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4分)3.加工顺序安排的原则。

(4分)五、综合计算题(共20分)1.下图所示为铣削连杆的两个侧面A的定位简图,(1)试指出图中定位元件1、2、3各自所限制的自由度。

(3分)(2)计算加工A面的工序尺寸㎜的定位误差。

(6分)注:工件孔Φ20H7圆柱销Φ20g61—圆柱销(短) 2—支承平面 3—定位销(挡销)2.某一主轴轴颈为Φ50js6,其加工过程为: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试根据工序尺寸,工序余量、工序公差及上下偏差的确定原则和方法,填充下表中的缺项:共5分,每空0.5分)3.工件的尺寸如下图所示,已知㎜,㎜,加工时,以C面定位加工B面,,为测量方便直接测量BC间的尺寸L3,间接保证尺寸L2,试画出工艺尺寸链图并计算B、C表面间的尺寸及其上下偏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