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省平泉县第四中学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少年能自强》教案

河北省平泉县第四中学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少年能自强》教案

课题:少年能自强
设计理念
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缺乏自强精神。

而现今社会,只有强者才能生存,才能适应祖国的需要。

通过本框学习,让学生掌握一些自强的方法,做一名自强少年。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一些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
2、能力目标:掌握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尝试做自强少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初步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

(2)渴望做一个自强的人。

教学重点
知道一些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尝试做自强少年。

教学方式
活动探究法,学生参与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榜样法,小组讨论法,行为训练法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歌曲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活动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男儿当自强》。

成龙的一曲《男儿当自强》让我们激情澎湃,俗话说得好,“巾帼不让须眉”女同学也应该自强。

青少年怎样才能自强?本节课通过对《做自强少年》的学习,探究自强的途径和方法。

出示课题:少年能自强
推进新课
活动一:邰丽华成功的事例给你什么启发
幻灯片:展示邰丽华舞蹈图片,介绍材料。

附:邰丽华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员,从小热爱舞蹈,立志从事舞蹈事业,把舞蹈作为一生的追求。

作为一名残疾人演员,她的艺术道路洒满了艰辛和汗水,凭着艰苦的训练和不懈的努力,在2005年春晚上,她领舞的《千手观音》一炮打响。

问题探究
邰丽华为什么能从无声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
根据学生回答,得出自强途径之一,并板书。

板书:理想,自强的航标→执著追求,不懈努力。

交流平台
你的理想和目标是什么?你为实现它制订了什么计划?(同桌间交流,再说一说)
幻灯片:温馨提示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急流的河水,而行动是架在上面的桥梁。

—克雷洛夫
活动二:牛顿和邓亚萍战胜自己
幻灯片:展示牛顿和邓亚萍图片、材料。

附:牛顿小时读书不用功,成绩差,一次,他把自己精心制作的小风车带到学校,被同学讽刺并打碎风车,从此牛顿变得爱学习了,他要向嘲笑他的人证明:自己在学习上也是强者。

邓亚萍身高不到1.5米,曾因“个子低、胳膊短、没有发展前途”被省队劝退。

但她用坚强的毅力,弥补自己生理上的缺憾,刻苦训练,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成为世界冠军。

问题探究
(1)为名人设想人生:如果牛顿、邓亚萍都对自己的弱点无动于衷,放任自我,会有什么结果?
(2)他们成功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根据分析,掌握了自强的第二个途径并板书。

板书: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

→战胜弱点,不放任自我。

交流平台
(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你有哪些弱点?你是如何面对的?让同学们分享你战胜弱点的成功经验。

你还有哪些弱点没有克服?让同学为你献计献策。

(2)教师建议:搜集一些对你战胜弱点有帮助的格言警句,制成台历,每日警示自己。

幻灯片:温馨提示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
活动三:郑渊洁、陈景润如果不扬长避短,能取得成功吗?
幻灯片:展示郑渊洁、陈景润图片、资料.
附:郑渊洁被誉为中国神话大王,小时数学老不及格,于是在写作方面发展自己,走上了童话创作之路,谈起成功的秘诀,他说:“我找到了自己的最佳才能……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主要是因为我认识了自己”。

陈景润曾在中学任教,业绩平平.后改行搞研究,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问题探究
(1)郑渊洁和陈景润为什么会取得巨大的成就?
(2)小组讨论:弱点等于短处吗?
(3)你是否有自己感兴趣的事?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有何心理体验?不感兴的呢?
通过分析得出自强的第三个方法并板书。

板书: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

→发现长处,发展兴趣。

交流平台
小组探究:学习中的偏科是否是扬长避短?我们能否选择感兴趣的学科,而放弃不感兴趣的学科?
幻灯片:温馨提示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结束语
自古英雄出少年,自强要从少年始。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大声疾呼:“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我们青少年一定要做一个强者,为把我国建设成世界强国而努力!
布置作业
写自强之路成长日志(我心目中的自强偶像;我的自强座右铭;今天的自强指数;不足之处;准备采取的措施……)同学间定期交流,共同进步。

在歌曲《永不退缩》中结束本课。

活动感悟
教师感悟: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体现了新教改理念,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以育人为本,注重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教学,强调了情感体验和道德践行,气氛民主、和谐;不足之处:开放程度稍微欠缺,预设成分稍多。

学生的变化:通过本节课的探究与交流,学生认识到了自强的重要性,掌握了一定的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激发了做自强少年的决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