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九课第1课时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九课第1课时教案

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一课时生活需要法律
1.知道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

2.理解法治的发展过程。

3.了解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行依法治国。

教学重点:法治的要求。

教学难点:法治的脚步。

【课堂导入】
小张同学的烦恼
我爸爸是农民工,在工地工作一年了还没领到工资。

今天爸爸又喝醉了,又打了我。

摸着疼痛的胳膊去上学,谁知闯红灯的一辆自行车和我撞在了一起。

到了学校,发了试卷,又是不及格,同学们又叫我“红灯笼”了。

挨到放学,来到网吧散心还被老师发现了,被批评教育半小时。

天黑回家经过那家小工厂,闻着刺鼻的气味,咳嗽又加重了。

家里静悄悄地,一个熟悉的身影坐在我的书桌前,我大喊一声“妈妈,你又偷看我的日记”。

我的生活烦心事真多呀,我该怎么办呀?
小张同学为什么烦恼?他该怎么办呢?
通过探讨,明确小张同学可以求助法律使生活变得温馨美好。

引出法律在我们身边,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

【课堂探究】
归纳提升: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探究活动二:P85“探究与分享”,这说明法律与生活有什么关系?
归纳提升:法律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法律与我们每个人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通过以上探究,你的感悟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如:法律离我们很近,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要认真学习法律,依法办事。

法律为我们提供自由成长的空间,保障我们的生活幸福安全。

)
探究活动三:法治的脚步
人类一开始有法律吗?法律是怎样产生的?什么是法律?
归纳提升:
1.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

2.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3.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探究活动四:案例分析
因不熟悉临床医学业务,衡水某医院放射科的王某便让自己的同事王某东代替自己参加医师资格考试。

最终,被巡视组巡考人员发现并报警。

目前,犯罪嫌疑人王某、王某东因涉嫌代替考试罪被依法刑事拘留。

这是“国家考试作弊入刑”以来,桃城公安分局破获的首例代替考试案。

分析案例,你有何感想?你认为什么是法治?法治的作用有哪些?
感想:
1.我国实行依法治国,是法治国家。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4.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学法守法。

归纳提升:法治: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法治的作用: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法治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体现着自由、平等、公平、正义。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每个人都要树立法律意识、法治观念,认真学法、正确用法,依法办事,自觉遵纪守法。

【课堂小结】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与我们每个人相伴一生。

法律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有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判断:我们现在还小,不需要遵守法律。

( ×)
2.判断: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 √)
3.这个路口没有电子眼、没有警察,车辆又少,红灯亮时,我该怎样做( C )
A.快速通过
B.看大家,大家走我就走
C.停下,遵守交通法规
4.小张去长城旅游时,在城墙上刻下“小张到长城,小张是好汉”。

小张的这种行为( D )
A.正确,是为了留念
B.正确,别人也这样做,小张这样做没什么
C.谁也管不着
D.是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
5.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四次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推进实施“互联网+法治”的行动计划,不断推进依法治党、从严治党和反腐倡廉建设;我国法院依法审理各种案件,为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这说明什么?
答案:说明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