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之内容与中心概括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之内容与中心概括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一:内容与中心概括在阅读试题中,记叙文阅读的试题是最普遍、最广泛的,题型的设计角度也比较开阔、丰富,相对来说所占分值也较多。

所以对记叙文的阅读我们不可掉以轻心。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其考点主要包括:(一)整体感知文章或语段(以下统称文章)整体感知文章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理解文章的总体思路,弄清结构层次;2.理解文章各段之间的关系、顺序,进一步整体把握文章;3.概括各段、各层的大意,文章的中心内容;4.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部分主要考查概括能力,常见的考查方式有表述、判断、选择等。

(二)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归纳中心思想根据题材内容,分析结构层次,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以写事为主的文章: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记叙文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对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的内容的概括、提炼,是通过人、事、景物所表现出的中心思想。

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一般有:1.分析文章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2.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3.分析文章中议沦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4.结合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中心;5.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人手,综合分析,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

分析文章,归纳主题,属于分析、概括、综合的表述能力的考查。

切忌脱离文章,架空分析,一定让分析在文章中有依据,常见的考查方式有对比阅读、文章阅读,题型有表述、判断、选择等。

(三)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文为主.兼用描写、议论、抒情。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是多方面的:1.记叙文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

记叙文中的描写可分两大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是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描写有正面也有侧面描写,描写有的结合各种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以突出强调描写的对象,有的则是运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干脆。

3.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

阅读时要注意接受感染和美的熏陶。

4.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

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5.记叙文中的语言特色,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或朴实或生动;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

阅读时要细加体会。

分析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特色,既要求宏观上整体把握文章,又要有具体而微的细致分析,常见的考查方式有:表述、填空、判断、选择等。

(四)理解文中词语、句子的含义与作用这部分内容包括文章中近义词、关联词的选用;联系语境揣摩词语或句子的特定含义;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浅表意思和深层含义;体会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与表达作用,各种修辞在文中的运用与作用等。

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与作用是记叙文阅读最基本的要求,常见的考查有:辨析词语、选词填空;词语句子含义的理解和作用。

题型一’般有选择、填空、简答等。

(五)此外记叙文中,记叙的线索、要素,记叙的详略,过渡、照应等也是考题中常常涉及到的。

这部分内容是记叙文阅读的基本要求,常见的考查方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简答。

记叙文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对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的内容的概括、提炼,是通过人、事、景物所表现出的中心思想。

概括记叙文中心的主要方法有:1、分析文题,概括中心。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可先通过分析文章的标题,结合文章的内容,准确概括出文章中心。

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题目就直接揭示了主题;《变色龙》等题目形象含蓄地揭示文章主题。

2、分析写作背景,体会中心。

了解背景能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助于准确地归纳文章的主题。

如了解了《故乡》的背景就容易分析出文章的主题是通过闰土等人的巨大变化,揭示黑暗统治及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

3、分析首段,确定中心。

文章常常开篇点题,分析开篇的语句、段落,往往可以把握文章主题。

如《背影》、《谁是最可爱的人》开篇写了作者的切身感受,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题。

4、分析结尾,总结中心。

篇尾点题也是为文之法,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往往在结尾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的中心,可细心品味文章的结尾,结合文章的内容,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

5、分析议论、抒情句,品味中心。

有的记叙文,作者往往用议论、抒情的语句,表达情感,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要认真品读这些句子,就能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每叙述完一个故事后,就有一段议论抒情的句子,分析每一个典型事例后面的议论抒情性句子,就能把握文章的中心。

6、抓每段的中心句,归纳中心。

一般的记叙文,每一段落都有一个中心句或重点句,要抓住这些中心句或重点句,归纳出文章的中心。

7、概括各段大意,归纳中心。

要先把每一段的意思概括出来,在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出文意的中心。

如《我的老师》8、分析文章的结构,总结主题。

结构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分析结构可以了解作者意图,总结归纳出主题。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先写百草园快乐自由的生活,再写三味书屋的枯燥生活,对比中就揭示了封建教育束缚儿童的健康成长。

9、综合分析,把握中心。

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

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如《背影》的中心意思是:通过车站送别的描写,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理解和怀念之情。

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按时间先后和情节发展变化划分;2.按叙述的空间或地点的转换划分;3.按所叙事情的性质划分;4.按作者的认识过程或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5.按人物活动划分(写一个人的几个活动片段及写几个人物的文章,可用这种方法)。

当然,有的记叙文的段落常常是以一种方式为主,同时还兼有另外的方式。

掌握段意(层意)归纳的几种方法:1.摘句法:即摘录这一段(层)中最能表现中心的语句(首括句、结尾句、中心句)。

2.缩句法:将能表现段意(层意)的长句压缩成短句。

3.联合(结合)法:把重要意思连接起来,概括出联合段意,如《最后一课》中韩迈尔先生在黑板上写“法兰西万岁”时的情节就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4.择要法:在若干层意思中,可选择主要层意为段意。

5.概括法: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

如《我的老师》中七件小事的概括。

中考记叙类文章阅读之内容概括篇1.(2010·浙江省湖州市,7-10,1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 一10 题。

(13 分)一包花生陈亦权①海啸袭击了这座贫穷的海滨小镇,无数大树和房子被摧毁,包括小镇上唯一的学校——艾莱特小学。

艾莱特是这所小学的校名,同时也是个人名,他是城里的一位富翁。

②以前,小镇没有自己的学校,孩子们都要走到五里路以外的另一座小镇上去读书。

后来,镇长想在自己的镇上建一所学校,就四处奔走,最后在艾莱特富翁那里得到了筹建资金。

学校建成后,为表示感谢,镇长把富翁的名字定为小学的校名。

但一场海啸把这所学校完全摧毁了!③镇长为此成天愁眉紧锁,他想再次去外面寻求帮助。

④几天之后,他敲响了艾莱特富翁的家门。

“艾莱特先生,学校被海啸摧毁了,我希望能再次得到您的帮助!”镇长说。

“我已经帮助过你们一次了,为什么我要再次帮助你们?”艾莱特说完,转身就往里走。

镇长只好无奈地离开,这时艾莱特叫住了他:“你们一定缺少食物,我给你一包花生吧!”说完他把一包花生递到了镇长手上。

⑤镇长回到镇上。

孩子们见到他,纷纷站起身来问:“艾莱特先生答应帮助我们了吗?”“非常抱歉,艾莱特先生只给我们这包花生,就这么一些,我只能分给每人几颗。

”校长带着愧意说。

孩子们看着镇长手中的花生,纷纷沮丧地低下了头。

“不过,如果把这些花生种到地里去,不就可以长出许多花生吗?”镇长说。

“太好了!我们的学校废墟旁边就有一块空地,就把这些花生种到那儿去吧!”孩子纷纷应和着说。

说干就干,镇长立刻和孩子老师们一起动手,给那块空地锄了草翻了土,把花生种了下去。

时间一天天过去,花生在孩子们的照看下发了芽,长出了绿叶。

那一小包花生竟变成一大片绿油油的花生地。

⑥一天,镇长从这里经过,看到了这番景象,心想:。

于是镇长就每天带领孩子们一起清理废墟,捡石头、锯树木。

半年之后,原先的废墟上已经堆起了一座小山似的石头和木料,但是要造一所学校还远远不够,镇长再次陷入了沉思。

⑦这天,镇长正呆呆地看着在太阳下读书的孩子们,突然听到从远处传来一阵嗒嗒的马蹄声。

一辆豪华的大马车往这边驶来。

车上坐着的竟然是艾莱特富翁。

富翁从车子上跨了下来,朝那片绿油油的花生地看了看,问:“这是?”“那是您资助给我们的花生,我们没有吃掉,种了起来!”镇长说。

“哦!”艾莱特带着赞赏的神色点了点头,接下来又指着那一堆材料说,“那又是什么呢?”“我们没有钱用来造学校,只能自己动手,那就是我们自己准备的材料!”镇长说。

艾莱特点了点头,围着正在读书的孩子们转了一圈,然后坐上马车离开了!⑧三天后,镇长收到了一笔足以重建学校的汇款和一封信,信上写着:“尊敬的镇长!你对孩子们的爱深深感动了我,虽然校园依旧没有重建起来,但我看到了那么多的石头和木料,虽然一包花生没有填饱你们每个人的肚子,但我看到了那么大的一片花生地!我为我资助给你们一包花生深表愧疚,但我只是希望我所帮助的人,并不是一有困难就想着让别人帮忙的人,而是本身就热爱劳动的人。

真正改变命运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劳动!”信的落款上,写着的名字是——艾莱特。

(选自《意林少年版》 20XX年第4 期,有删改)7 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方框内写出主要的故事情节(每处不超过4个字)( 3 分)—筹款遭拒——2.(2010,江苏省常州市,9—12,12分)阅读微型小说,完成各题意外 [德国]梅洛利虽说二人世界的生活非常甜美,但将要到期的购房债务困扰着他们。

昨晚,他们又为此吵了一架。

但在餐桌上,塔玛拉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边吃边和丈夫商量:“威廉,我开车去一趟丹佛,找银行谈一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