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微观第六章 思考题答案详解

6.微观第六章 思考题答案详解

第六章思考题详解一、思考题A单项选择题1.1B, 1.2C, 1.3A, 1.4A , 1.5C,1.6B, 1.7C, 1.8C, 1.9A, 1.10B,二、思考题B多项选择题2.11ABC, 2.12BD, 2.13ABC, 2.14ABCD, 2.15CDE ,判断题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2.23√,问答题2.24一个市场堪称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下列四个条件:(1)无数的买者与卖者如果市场上有无数的商品需求者和供给者,那么他们中的每一个人的购买份额和销售份额相对于整个市场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

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的消费决策和供给决策都不会对整个商品市场的价格水平产生任何影响。

他们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市场价格的决定者,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的控制力。

(2)产品同质即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都是完全无差别的。

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哪一家的商品都是一样的,如果有一个企业提价,那么它的商品就会完全卖不出去。

单个企业总是可以按照由整个市场决定的价格实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相对来说很小的销售份额。

(3)资源完全流动性即企业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都是完全自由的,不存在任何障碍,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在各个行业之间自由流动。

企业总是可以及时地进入有利可图的行业,及时退出亏损的行业。

(4)市场信息完全即市场中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商品和市场的全部信息。

他们可以根据这些完全信息确定自己的最优购买量和最优生产量,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上述几个市场特征或条件决定了企业没有必要采取一些竞争策略,因为完全竞争企业是价格接受者,它能按市场价格卖出任何数量的产品。

而本题中,各企业进行广告宣传的目的在于说明产品的特征,向消费者传递一种信息、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或进行产品外观设计等,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影响和诱导消费者去购买其产品,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市场份额。

所以,家电行业不能被认为是完全竞争行业。

计算题2.25(1)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条件为P=MC,其中企业的边际成本为:2=-+MC Q Q0.3630把边际成本、市场价格带入均衡条件可以得到:2-+Q Q0.3630=120Q=30。

求解上述方程可以得到:利润32p=-=???=。

12030(0.13033020)2680PQ STC(2)企业的停产临界点为:P=min(AVC),20.1330 AVC Q Q=-+。

平均可变成本的最小值2min)min0.1330AVC Q Q=-+(()。

根据函数最小值解法可以得到:平均可变成本最小值为7.5。

即价格降为7.5时,企业停产。

(3)完全竞争企业的均衡条件是P=MC,将边际成本代入其中可以得到:2630Q-+P=0.3Q求解得到:6 1.20.6PQ+=。

注意:2.26, 2.27, 2.28这3个习题已经删掉了。

三、思考题C1. 1991年12月4日,世界著名的泛美国际航空公司关门倒闭。

这家公司自1927年投入飞行以来,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其公司的白底蓝字标志是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企业标志之一。

然而,对于熟悉内情的人来说,这家公司的倒闭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奇怪的是什么支撑了这个航空业巨子这么多年?因为整个20世纪80年代中,除了一年以外,这家公司年年都在亏损,亏损总额将近20亿美元。

1991年1月,该公司正式宣布破产,然而这个日子距离公司关闭的日子又将近一年。

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持垂死的巨人又多活了一段时间,而且,在1980年出现首次亏损后,为什么不会马上停止该公司的业务?又是什么因素使得这家公司得以连续亏损经营12年之久?答: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只要企业能够提出一个能够高于平均可变成本的价格并被顾客接受,那么尽管该价格低于总平均成本而使得企业亏损,企业的经营在弥补所有可变成本之余尚可弥补部分不变成本,企业的经营就还是有经济意义的,企业也会继续维持经营。

然而,企业在亏损的状态下维持经营是要付出代价的。

它必须通过出售其原有资产来弥补生产中的亏空。

泛美公司在其辉煌时代积累下了巨大的财富,足够它出售很长时间。

自80年代开始亏损之后,泛美公司先后已经多次变卖家产,包括以4亿美元的价格将泛美大厦卖给美国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将国际饭店子公司以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向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出售太平洋和伦敦航线等等。

到1991年底,泛美航空公司已经准备将自己缩减成以迈阿密为基地的小型航空公司,主要经营拉美地区的航线,而将其余的全部航线出售。

换句话说,尽管泛美公司整个80年代仍在坚持运行,但是同时已经开始逐步退出国际航空市场。

其实,在现实世界中,企业通常通过逐步缩减规模来退出某一行业。

2.以实例说明: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答:张瑛,马云妻子,阿里巴巴创始人之一,与马云是杭州师范学院同学,毕业后即与马云结婚。

张瑛是浙江嵊州市甘霖镇人,现为全职太太。

张瑛和马云是大学同学,毕业就拿了结婚证。

马云不是个帅男人,张瑛看中的是他能做很多帅男人做不了的事情:组建杭州第一个英语角、为外国游客担任导游赚外汇、四处接课做兼职、同时还能成为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然而,婚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处在一种惶恐中,因为马云的意外状况层出不穷-----马云忽然就辞职了,说要做自己的事业,然后就在杭州开了一家叫海博的翻译社。

翻译社一个月的利润200块钱,但房租就得700。

为了维持下去,马云背着麻袋去义乌、广州进货,贩卖鲜花、礼品、服装,做了3年的小商小贩,养了翻译社3年,这才撑了下来。

后来他又做过《中国黄页》,结果被人当骗子轰……这种情况下,马云忽然跟张瑛说想凑50万做电子商务网站。

马云很快就找了16个人抱成了团,其中有他的同事、学生、朋友。

马云告诉大家,把所有的闲钱都凑起来,这很可能失败,但如果成功了,回报将是无法想象的。

马云顺便劝我,说他们如果是一支军队,张瑛就是政委,有张瑛在,大家才会觉得稳妥。

就这么着,张瑛也辞职了,18个人踏上了一条船———阿里巴巴。

草创时期的工作是不分日夜的,马云有了什么点子,一通电话,10分钟后就在家开会。

他满嘴的B2B、C2C、搜索、社区之类的专业术语,张瑛是听不懂的,但他们开会张瑛会很忙。

他们白天开会,张瑛在厨房做饭;他们半夜开会,张瑛在厨房做夜宵,顶着政委的虚职,干着勤杂工的事。

在没有盈利前,每人每月500块薪水,这点钱买菜都不够,家里的“食堂”要保证开伙,加班开会的夜宵品质必须保证。

我本来当老师当得好好的,为什么就成了一个倒贴伙食费的老妈子了?煎熬了一年多,张瑛问马云我们现在到底赚了多少钱,马云伸出一根手指头给我看。

“1000万?”他摇头:“1亿?”他还是摇头,告诉我:“100万。

”“这么少?”“每天。

现在是一天利润100万,将来,会变成一天纳税100万。

”如果说当初马云说的回报是指现在的财富的话,这个回报的确很惊人。

而张瑛得到的回报是,成为了阿里巴巴中国事业部总经理。

正在这个时候,家里又后院起火———马云张瑛开始管不住儿子了。

儿子,应该也算是阿里巴巴的“牺牲品”。

他1992年出生,跟我们的事业同龄。

那时,家一挤就是30多号人开会,满屋子烟雾缭绕像个毒气室,儿子关在房里不能出来。

吃饭的时候一起吃工作餐,这样一来,儿子就长得越来越像他爸爸,瘦骨伶仃,像根火柴棍支起一个大脑袋。

后来越来越忙,儿子4岁入托,一扔就是5天,周末才接回家来。

儿子10来岁时,或许是受了马云的熏陶,他对网络格外有兴趣,很快就学会了玩网络游戏,上瘾了,跟着同学泡在网吧舍不得回家。

马云对儿子展开了说服教育,可在12岁的儿子面前,能言善辩的马云败下阵来。

儿子只回了一句话:“你们都不在家,我回来了也是一个人无聊,还不如呆在网吧里!”马云这次真急了,当天晚上就跟张瑛商量:“你辞职吧,我们家现在比阿里巴巴更需要你。

你离开阿里巴巴,少的只是一份薪水;可你不回家,儿子将来变坏了,多少钱都拉不回来。

儿子跟钱,挑一样,你要哪个?”看儿子变成这样,张瑛也着急,但是我心里却不平衡:刚结婚的时候,我本来就是打算做个贤妻良母的,结果被张瑛“骗”进了阿里巴巴;好不容易现在功成名就了,又让我辞职回家做全职太太。

他拿我张瑛当什么?一颗棋子!我辞职以后,对儿子的游戏沉迷阻击正式拉开。

我辞职回家半年后,儿子的成绩在班上升了17个位置。

班主任也说他不仅学习提高了,就连在班上的人缘都变好了,他越来越开朗、爱笑、宽容,从以前的内向学生变成了一个阳光少年!马云有一次跟雅虎公司CEO杨致远闲聊,杨致远问起了张瑛,马云这么告诉他:“张瑛以前是我事业上的搭档,我有今天,她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我也一直把她当作生产资料。

但现在我觉得,作为太太,她更适合做生活资料……”不过,当生活资料的日子并不坏,在家的日子虽然平淡,但是每个收获都值得让张瑛再三品味。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

”马云亦是如此。

3.马云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首富?答:(1).清晰而长远的目标是创业的种子一群意气风发的大学生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了,他们即将开始各自的事业人生。

他们的智力、学历、面临的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

在临出校门时,哈佛大学进行了一次试验,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

结果是这样的: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25年的时间里,哈佛大学一直在对这群学生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

最后发现结果是这样的: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马云(下面简称我),我记得1999年来到硅谷寻找资金,跟很多风投、资本家接洽,也去了Menlo Park一带开会。

但是没有人有兴趣投资阿里巴巴,我被一一回拒。

回到了中国,一点资本都没拿到。

但是,我充满了自信和信心。

我看到了美国梦。

我看到硅谷的快速成长,我看到许多公司的停车场不管是白天或黑夜,周一到周日,都是停满了车。

我相信那种快速的成长也会发生在中国。

接着我创立阿里巴巴,12年过去了,到今天取得了很多的成绩。

但在那之前,没有人相信B2B 能够在中国发展。

当时B2B美国有名的公司包括, Broadvision 和Commerce One,这些公司主要的客户都是大公司的买家们。

没有人觉得中国近期内会有大公司的出现,而大公司也不会有电子商务的需求,因为所有大公司都是归于政府,他们只需要配合政府的政策就可以。

但我的信念是,我们必须要专注在小型公司,因为未来是私营企业的天下,所以我们必须把重点放在小型企业。

还有,美国大公司的B2B是非常专注于买家,美国的买家们需要许多建议来帮忙节省成本开销和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