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掭:又称笔砚,用于验墨浓淡或理顺笔毫,常制成片状树叶形。
臂搁:又称秘阁、搁臂、腕枕,写字时为防墨沾污手,垫于臂下的用具。
呈拱形,以竹制品为多。
诗筒:日常吟咏唱和书于诗笺后,可供插放的用具。
多以竹制,取清雅之意。
笔架:又称笔格、笔搁,供架笔所用,这个相对熟知。
往往作山峰形,凹处可置笔。
也有人物和动物形的,或天然老树根枝尤妙。
笔筒:笔不用时插放其内,这个相对常用。
材质较多,瓷、玉、竹、木、漆均见制作。
或圆或方,也有呈植物形或他形的。
笔洗:笔使用后以之濯洗余墨。
多为钵盂形,也作花叶形或他形。
墨床:墨研磨中稍事停歇,因磨墨处湿润,以供临时搁墨之用。
墨匣:用于贮藏墨锭。
多为漆匣,以远湿防潮。
漆面上常作描金花纹,或用螺细镶嵌。
镇纸:又称书镇,作压纸或压书之用,以保持纸、书面的平整,这个比较实用,也相对常用。
常作各种动物形。
水注:注水于砚面供研磨,多作圆壶、方壶,有嘴,也常作辟邪、蟾蜍、天鸡等动物形。
砚滴:又称水滴、书滴,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
砚匣:又称砚盒,安置砚台之用。
以紫擅、乌木、豆瓣摘及漆制者为佳。
印章:书法必备,用于钤在书法,绘画作品上,有名号章、闲章等,多以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等制成,也有铜、玉、象牙章等。
印盒:又称印台、印色池,置放印泥。
多为瓷、玉质,有圆有方,分盖与身两部分。
强吸墨纸适合配健毫笔强吸墨纸类以宣纸为代表,因为它吸墨性强,笔一碰触到纸,墨汁即迅速化开,若行笔略迟则笔画尽成墨团;而羊毫笔毛较软,行笔略急则墨汁不易渗透,字会虚浮无力,所以使用健毫笔写快方能配合强吸墨纸。
两者配合,方能尽其所能。
于师长卿论之,云:「用羊毫笔在宣纸上作字,那可就大非易事了。
因为宣纸的吸墨性太强,墨一入纸,墨汁便沁入纤维,而且迅速渗开,笔的运行稍慢,纸上立呈漆黑一团,而羊毫柔软,运行稍即,即锋颖略纸面而过,立不能注于纸。
」故强吸墨纸,唯选配健毫笔始能相合。
柔毫笔宜配弱吸墨滑纸柔毫笔较软,不易发挥个人特色之雄挺刚毅,所以历代书法家多使用健毫笔,鲜有用柔毫笔之。
其实,柔毫笔虽弱,只要选纸得当,亦可书写出极富姿媚含蓄的字。
而柔毫笔以弱吸墨纸得当,以笺指为类,虽较宣纸脆而硬,且平滑吸墨性弱,但行笔放慢亦可使转自如。
清代书法家如张照、梁同书、王文治皆善以羊毫笔书写于。
其笺纸或绢上风格姿媚丰腴、温润含蓄,另创一格,于师长卿有言:「盖滑纸或绢,性不吸墨,墨沈落纸皆浮在面上,以羊毫之柔顺,写光滑之纸绢,使转运行,自极得心应手。
」师言极是也!健毫笔配浓墨以笔沾触墨汁,笔墨之关系可想而知。
大致使用健毫笔搭配浓墨,最能表现苍拔雄劲之笔力,王澍曾道:「墨须浓,笔需健,以健笔用浓墨,斯作字有力而气韵浮动。
」此言甚是,前代书法家莫不以为然,清刘墉特以健毫浓墨着称,世有「浓墨宰相」之誉。
淡墨柔笔并非书人特好之配合,但其实是别具特色的,富有姿媚之韵,王文治善于淡墨柔毫,世称之「淡墨探花」,也是极为适合的。
笔墨砚的关系处理笔墨砚三者实是密不可分的,砚台中好的,若端正富光泽明亮,极易下墨与发墨。
所谓「墨在砚中,随笔旋转」,「墨逾坚者,其恋石也弥甚」,其关系之密切可视而得知!工具若如手足般配合,必能使书法达到尽善尽美之境界也!问:初学者学习书法,选择碑帖应掌握哪些要?答:一是选择你喜欢的字帖;二是取法乎上,要师法第一流的碑帖;三是最好先选择平正一路的字帖。
问:何谓法帖?答:亦称“帖”。
指古代名人的墨迹和摹刻在石(或木)版上的法书(包括它的拓本)。
问:什么是帖学?答:指崇尚法帖的书派,与“碑学”相对称。
问:学习书法从何入手?答:先摹后临。
问:为什么要讲究执笔?答:执笔不得法,字就写不好。
问:笔要执得紧好,还是松好?答:执笔不要太松,也不要太紧。
太松了笔管容易掉落,太紧了笔管会颤抖,手也容易累。
问:笔要执得高好,还是执得低好?答:执笔的高低,要根据字的大小而定。
总的原则是,字越小,笔执得越低,字越大,笔执得越高。
问:悬腕练书法有那些好处?答:悬腕是执笔法中的一种。
肘部不靠桌面,腕凭空悬起,称为“悬腕”。
悬腕能使肩部松开,全身之力集注毫端,点画方能劲健。
悬腕的好处,一是可纵观布局,二是可挥洒自如,三是运全身之气于一发端,使字有力度。
问:写小楷是否也应悬腕?答:写小楷也应悬腕。
开始练习小楷,可采用“枕腕”,只要能够自由活动就行,这也就是最低的悬腕,问:什么叫笔位?答:执笔高低的“笔杆”位置,叫“笔位”。
另外,笔头深浅的尺寸,也叫“笔位”。
问:什么叫笔锋?答:锋毫的近尖处有一段透明或发青的部分,这就是笔锋。
此外,字的锋芒,也叫“笔锋”。
问:什么叫笔法?答:笔法,顾名思义,就是讲用笔的方法,包括执笔、运笔以及在运笔时掌握轻重、快慢、偏正、曲直等方法。
问:什么是运笔?答:运笔是指毛笔按照一定的方法和原则书写点画的过程。
也就是“用笔”。
运笔包括中锋、侧锋、藏锋、露锋,方、圆,转、折,提、按,驻、行,徐、疾等方面。
问:何谓顿笔?答:顿笔与按笔近义,但按下之力略大些,所谓“力透纸背者为顿”。
一般顿笔有顿下略停地意思,在点画的起止处用得最为普遍。
问:抢笔是什么意思?答:又称“空”抢。
行笔止笔画末端,借手腕下行的力量往反方向一缩,笔悬空反弹,这一瞬间的“回力”,笔力已送至笔尖,写出的锋势挺拔劲健,而无“虚尖”之病。
收笔出锋的笔画用此法较多,如下尖竖,撇、捺等。
问:何谓按、提?答:写字运笔中起落的功作。
按,是笔往下顿;提,是笔向上拎,行笔有按提动作,就能保持笔锋居中。
问:什么叫起笔、行笔和收笔?答:起笔,也叫落笔、发笔。
即毛笔的笔尖接触纸面的霎间。
行笔,指毛笔在纸上的运行。
行笔有中锋、偏锋、侧锋三种情况。
收笔,指毛笔的笔尖离开纸面的霎间。
起笔和收笔均有两种情况,一种叫藏锋,一种叫露锋。
问:什么叫铺毫?答:铺毫是运笔的基本要领之一。
运笔时,笔毫平铺纸上,使笔毫一齐着力,所谓“万毫齐力”。
问:什么叫结构?答:结构又称结字,结体或间架。
书法的结构就是指点画的组织,也就是将文字的结构规律和作者的审美情绪做合适的艺术安排。
这些艺术安排包括疏密、虚实、欹侧、匀称、和谐、聚散、呼应等。
书法的结构是根据这些规律和技巧表现文字的形式美,给观者以丰富的美感和情趣,借以引起无穷的意境和趣味。
问:结构有哪些要求?答:结构的要求简单说来就是:平正、匀称、连贯、挪让和变化。
问:什么叫行款?答:行款是指字与字之间的有机联系。
第一字的末笔与第二字的起笔,第一行的末笔与第二行的起笔,虽不一定相连,但笔意贯通,看上去一气呵成,而不是各管各的,用互不相干的每个单字硬凑成文。
这就叫“行款”。
不论楷书、行书、草书、隶书都要讲究行款,这样,一篇字看起来很生动、完整,而不是勉强凑成。
问:什么叫裹锋?答:用笔的一种技法。
起笔呈反方向运行,“欲上先下,欲左先右”。
以后凡是取圆势用笔,笔锋内敛于点画中间的称“裹锋”。
问:何谓行气?答:指书法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映带关系。
一般要求笔断意连,联缀成行,积行成篇,在文字的上下、左右、首尾的书写中,既有变化,又能和谐。
问:什么叫笔势?答:指写字运笔的气势,它是在笔法运用纯熟的基础上逐渐演生出来的,它因时代和人的性情而别。
问:笔意是什么意思?答:狭义是指笔画所表现出的形态。
一般指书法通过笔画、结体表现出的意境、情趣。
笔画之间的连贯、俯仰、曲直、燥润、动静等,是个人书法风格的一种体现,如笔意纵横,笔意潇洒,笔意空灵、笔意开张等。
问:一波三折指的是什么?答:指凡写捺笔要三次转换笔锋。
一波三折:欲右先左为一折,右往为二折,至尽处收回为三折。
经过三折之后,笔画才波发矫健。
问:飞白指的是什么?答:多运用在行草书中的主笔中,也称“涩笔”,笔画中黑白相间显得雄浑有力,苍劲。
问:何谓书品?答:指书法评品著作。
问:气韵指的是什么?答:指书法的神气和韵味。
问:计白当黑是什么意思?答:白是虚处,黑是实处。
指将空的地方当作实画一样布置安排。
点画结构、字距行距及整个幅面的空白大小,疏密斜正,都要做到黑白和谐,务必二者相应。
问:何谓笔断意连?答:写字时点画虽断开,但笔势仍相连续叫“笔断意连”,或“意到笔不到”。
问:何谓逆入平出?答:笔画起落笔和出锋收笔的一种用笔技法。
逆入,指起笔时,笔锋要朝书写笔画的反方向入纸,随即转锋行笔,以达到“藏锋”于点画之中,均匀地万毫齐力,平铺纸上形成中锋运笔的势态。
平出,指笔画至末不收,势尽出锋,回腕空收。
问:万毫齐力指的是什么?答:指作书时非但主毫要丝丝得力,而且要调动副毫的作用,使笔毛一无扭结地聚结运动。
这样写出的点画才力量弥满,圆健得势。
问:何谓书体?答:有两义:一指书法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结体形式。
如甲骨、篆、隶、楷、行、草等。
二指某一大类中的不同派别。
如颜、柳、欧、赵等。
问:北碑指的是什么?答:指北朝赵、燕、魏、齐、周、隋之碑。
此碑流传最多的是魏碑。
此碑继承汉隶笔法,结体谨严,方整厚实,雄健挺拔。
问:何谓布白?答:指安排字的点画间架和布置字、行之间空白关系的方法。
字的点画与空白均有繁简、短长,结体也有大小、疏密、欹正。
书写时必须因字生势,灵活多变。
布白得当,即能使字和字之间产生错落参差而又呼应协调的艺术效果。
另外对整幅作品行与行之间的安排也称“布白”。
问:何谓极笔?答:即登峰造极之笔,指书法上最高之地位。
问:法度指的是什么?答:书法要掌握的要令、规矩。
问:何谓扁笔?答:即偏笔,即写字偏侧用笔。
问:何谓骨力?答:指书法雄健有笔力。
问:屋漏痕指的是什么?答:“屋漏痕”,比喻用笔如破屋壁间之雨水漏痕,其形凝重自然,故名。
以写竖作比喻,要求行笔时不可一泻直下,须手腕时左时右,顿挫行笔,有涩劲,如屋漏之蜿蜒下注,则笔画生动、圆活、有力。
问:折钗股指的是什么?答:"折钗股",本是古代妇女用以插发髻的发,金属制成。
金钗弯曲,用以形容笔画转折处圆融有力而不露痕迹。
笔画的转折处,只有提按的变化,不作折顿的处理的圆转笔势所产生的圆融效果,恰是"折钗股"的含义。
问:锥画沙指的是什么?答:比喻用笔的一种技法。
以锥子划沙,起止无迹,具有“藏锋”的效果,而两侧沙子匀整凸起,痕迹中正,形似“中锋”,故用锥画沙以比喻书迹的圆浑。
问:怎样理解用笔如“印印泥”?答:印印泥,是形容用笔要像印章印在粘性紫泥上一样,深入有力,清晰可见。
旨在说明藏锋与用力深入之意。
另外“印印泥”还暗含不走样、下笔既稳且准的意思。
问:蚕头燕尾指的是什么?蚕不二设,燕不双飞是什么意思?答:隶书的书写艺术特点。
蚕头雁尾指横笔下笔像蚕虫的头稍向上朝,收笔像雁鸟的尾巴一样往后翘起。
所谓雁不双飞,蚕不二设,就是一个汉字书法当中不可有两个“蚕头雁尾”出现。
问:俯仰是什么意思?答:指书法结构点画偏旁之间的联系。
俯要下应,仰要上呼,使文字组合的偏旁,或字与字之间,书写时有映带顾盼之姿,显得气贯意连、生动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