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报告分以下四个部分: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三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和实施四课题研究成果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中国社会现代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的现代化,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在努力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和学生群体在教育活动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

因此, 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研究要在现代教育理以实现学生真实、真正的发展念指导下, 作为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对课堂教学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行变革,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对我国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一种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框架, 以及为有效教学提供一种操作模式, 从而在更深层面上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本课题研究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开展的,因此本课题研究是与教育的大背景、大形势和要求相吻合的,具有较强的时代性。

“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的提出,是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在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而立项的。

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又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

各个国家都将知识创新、自主创新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摆在突出的位置。

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创新精神是真正落实课程改革,实施好素质教育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很丰富,其中强调两点,一是课堂教学要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

要求我们以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要改变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要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让学生用活泼多样、易于理解、乐于接受、主动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主动创新精神的培养,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有机贯穿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在长期的教学改革中,了解到许多学校和教师在构建课堂教学策略上,尤其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同时也还存在着不少困惑和问题。

一方面大家积极研究和实践如何进一步通过新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学习方式以及评价考试等改革逐年深入,启发式、探究式和体验式等教学方法也在逐步推广,这些都积极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促进了课程改革的深化,促进了素质教育在学校的不断推进。

另一方面由于受升学考试和方方面面的压力,以“考试”为中心,“题海战术”、“封闭式”管理和频繁考试,使学生厌倦了学习,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学生机械学习,被动学习,这种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教学方式也困扰着校长和教师。

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 在教室里,学生不仅按课程表的规定和拿到的教科书上课,而且按教师的每一个指令行动,每一个问题作答; 教师清楚每一节课要教什么,为何教,学生却不知道要学什么,为何学和如何学; 教师是每日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是教师意志的服从者。

当然,在课堂上我们会要求学生上课是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进行独立思考,但最终大多数还是纳入教师预设的框架; 我们会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理解规定的和现成的知识,但很少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发现问题,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去独立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一个生生不息的世界。

学生被期望的是教师喜欢、表扬和选中,害怕的是被教师讨厌、批评和忽视。

总之,课堂牢牢地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的成长被教师控制,教师可以决定学生如何发展,甚至恨不得代替他们去活,去成长。

把学生形成积极、主动、自主的自我的可能性扼杀了,学生养成了依赖、等待、随从等对待生命的消极态度,那么,走向社会后,他们还会依然期待着有决定权的人来决定自己的行动。

“发展”成了当今社会的最强主题,时代需要有生气勃勃、富有主动精神和创造活力的新人来实现。

21 世纪新型教育要自觉地追求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性还给学生,要培养具有主动发展的需求、意识和能力的新人。

主动性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关涉的是人的生命的基本存在方式。

适应、被动应答是一种生存方式,是人与其他类型生命体共有的生存方式。

主动与人所特有的发展、创造联系在一起,以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周围世界、对待自己的人生,人的生命过程就会积极,呈现出自主的色彩,个体会具有独特,会出现创造,不仅创造出新的事物、新的方法、新的技术、新的思路、新的作品、新的外部世界,而且会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在精神世界,创造新的生命历程。

这正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生存方式。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成为国内外各种教学研究的重点,有主张以优化知识结构来促进学生思维的; 有主张以生动形象的课堂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 有主张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有效应用来激发学生想象、培养学习兴趣的。

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方法与心理素质训练实验研究普遍展开,研究重心体现在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保持快乐心态和情感自我调控技能的研究上。

这些研究都充分体现了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充分认识。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党和国家一再倡导创新精神,要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新一代,以适应自主创新发展的时代潮流,创新发展、合作互动、自主学习、启发探究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

在各种各样的教育改革中,不管是教育理念的革新,还是教学模式的改变,都在关注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个体的差异需求,都在致力于改变学生对于学习的认识,包括对于学习本质、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群体、情感体验等的认识。

改变学生的过程,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本课题研究正是在对上述理论研究成果吸收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并且更多地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师生的交互作用与共同成长。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为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带来新思路,也将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探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课堂教学策略,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从而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要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是要“聚焦课堂”、“决战课堂”,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通过提高学生主动性的教学策略的研究,为重新建构新的课堂教学策略,提供一种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通过课题研究,探讨通过教与学活动,个体与群体的交往活动,学生是如何积极主动、学会学习、学会发展的。

在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文化性及主体性等特质基础上,将实践活动、交往、主体性作为理论基石,为重新建构现代教学的教学策略理论框架, 提供一个新的解释系统,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思辨的提升,理性的思考。

三是通过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研究,揭示课堂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 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供可行性强和有推广价值的策略。

当然,教无定法,学无定式,我们的研究不是仅仅找出一种教学模式,而是努力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也会促进教师师德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师的成长,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培养研究型的教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而且通过大家的积极探索会形成丰富多彩的、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有较高实效性的课堂教学策略,并起到一定的辐射作用,(三)课题的界定1、本课题所说的“课堂教学”主要指中学的课堂教学,即中学传统意义上的每节课的教学和广义的由教师按计划组织的室内乃至校外的学习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涉及到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问题; 也涉及到课堂教学中师生教与学的理念、教与学的内容、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和教与学的管理、教与学的评价等多方面问题; 同时也涉及提高教学效益的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

2 、本课题说到的“主动性”,是指新时期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中实际产生的教学效果问题。

即尊重教育规律,以人为本,使课堂教学从内容到形式,更强调学习者过程的体验,使学生用轻松活泼、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主动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

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性与开发性思维的培养,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突出学生个性发展。

3 、“策略”指的是达到一个目标所采取的步骤、方法和途径。

本课题所说的“教学策略”指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最佳效果所采取的策略。

总之,本课题研究的是: 在“十一五”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强调教育创新的形势下,研究中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迅速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一)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课题研究,争取达到以下目标: 1 、尊重教育规律,以人为本,使课堂教学从内容到形式,更强调学习者过程的体验,使学生用轻松活泼、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主动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给学生在课堂生活中独立、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在课堂上具有主动活动的最基本保障。

2、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性与开发性思维的培养,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突出学生个性发展。

以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主动发展、培养个性为宗旨,构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终身发展的能力。

3 、教会学生主动提问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把提问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是他们在课堂上不只是听者、答者,而且是自主学习的学习者、问者。

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究问题,主动解决问题。

师生角色多元化,师生互动深刻化,师生一起成为课堂教学过程“动态生成” 的重要参与者和创造者。

总之,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为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带来新思路,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课题旨在研究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性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步建立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与评价观,创设基于师生平等交往的民主、互动、合作的教学关系。

既有理论的研究,更有在理论的指导下对现行的中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合理而可行的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并有推广价值的教学策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