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虚词》PPT课件
(二)用作疑问副词
(1)徐公何能及君也 (2)妇啼一何苦 (3)开国何茫然 (4)至于誓天断发,泣下占襟,何其衰也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 么”“怎么”。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 么”“怎么这样”。
二、“何”字用法总结
• 1、代词:作谓语(什么原因) 作宾语(什么、哪里) 作定语(什么、哪)
难点:”而”字用作连词,连接先后结构 相似的两项,是并列关系、递进关系、修 饰关系还是顺承关系,是较难分辨。例句:
①空中而多窍。 ②孙权据有江东,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 ④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 “空中而多窍。”句“而”连接的“空中”和“多窍”
不分主次、先后,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大石)中间 是空的,上面有很多窟窿”。
而
1、骊山北构而西折 2、不敢言而敢怒 3、项王按剑而跽曰: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顺承 转折 修饰 并列 递进
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转折
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修饰
8、某所,而母立于兹。
你的
虚词词性
代副介连助叹 词词词词词词
代 代替名词、名词性词组成句子的词。分为三 词 类:
文言虚词复习
一、“而”字用法总结
• 1、连词。表示并列、顺承、转折、递进、修 饰、假设、因果、目的等关系
• 2、通“而”代词。你的 • 3、通“如”好像 • 4、固定词组:而已、尔后、既而
关系
判别方法及解释
并列 前后内容可调换位置,译为“又”或不译
递进 后面内容比前面内容更进一步,可译为“而且”
乎
1、相与枕藉乎舟中 2、知不可乎骤得
介,于。 助,句中表停顿。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4、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助,句末表疑问 助,形容词尾。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介,于。
6、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助,句末表反问
7、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助,句末表感叹
四、“乃”字用法总结
• 1、代词:你、你的 • 2、副词:就、才
叹 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 词
2.【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大王来何操。 疑问代词 作动词的宾语:什么 (2)豫州今欲何至。 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宾语: 哪里 (3)不然,籍何以至此。疑问代词 作介词的宾语:什么 (4)之二虫又何知! 疑问代词 作动词的宾语:什么
1.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译为:“哪里”“什么”
• 2、副词:在动词前(为什么、怎么) 在形容词前(多么、怎么)
• 3、固定词组:何如、奈何、若何 、何以、 何乃
三、“乎”字用法总结
• (一)助词: 句末语气助词——根据句子的具体意思判断
“乎”字表什么语气 句中停顿
(二)介词:相当于“于”,后面跟有宾语,在 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三)词尾——跟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可译为 “……的样子”“……地”
• “孙权据有江东,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句“而”后面的一项有进一层的意思,是递进关系,译 为“国家形势险要而且百姓归附”。
• “履至尊而制六合。”句“而”连接的两项时间一先
一后,表示承接关系。译为“登上最尊贵的帝位来统治 天下”。
•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句“而”连接“立”
和“饮”两个动词,“立”前的“起”是“起身”的意 思,“立而饮之”应当译作“站着喝下了酒”,“立” 是动词作状语,是“饮”的行为方式,因此,表示修饰 系。
却、竟然 只、仅 是(判断句) • 3、固定词组:无乃
乃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是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竟然
3、良乃入,具告沛公
就
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才
5、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于是、就
6、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你的
7、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才
8、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①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③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介 与名词、代词及某些名词性词组结合,组成 词 介词结构,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对象、处
所、时间等意义的词。根据介词结构的意义 和它们与中心语的关系,可以分为时地介词、 原因介词、方式介词、人事介词四种。介词 结构主要充当句子的状语 。
例如:
①公【为我】献之。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王。 ③请【以剑】舞。
连 用来连接各类实词、词组成分句的词。 词
例如: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己。
②河水清且涟漪。 ③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助 古代汉语中的助词指不能单独使用,也不能 词 充当句子成分,只在句中起某种辅助作用的
词。它一般分为 结构助词(“之”), 语气助词(“焉”“为”)、 音节助词(“其”“之”“而”)两类。
2.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 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疑问代词作谓语,为什么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1)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2)然则何时而乐耶
是
“而”字用法总结
1、
词。
2、连词。表示
、 、转折、递进、
假设、因果、 等关系
“何”字用法总结
1、 词:作 语(什么原因)
作 语(什么、哪里)
作 语(什么、哪)
2、 词:在 词前(为什么、怎么)
在 词前(多么、怎么)
“乃”字用法总。 ②指示代词。 ③疑问代词。 人称代词如“吾”、“尔”、“汝(女)”; 指示代词如“是”、“此”、“彼”、“兹” 等。 疑问代词如“何”、“奚”、“焉”等。
副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性质、状态 词 的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副词能修饰动
词、形容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数量词。
例如:
顺承
前后内容存在先后顺序,译为“就、接着”或不 译
转折
可把“虽然……但是……”代入句中,译为“但 是、却”
假设 根据整个句子的语意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修饰
前一个词是后一个动词的状语,可译为“地、 着”,或不译
因果 可译为“因而”
目的 可译为“来、为了”
(1)连词:并列,递进,顺承,转折,假设, 目的,修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