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最新)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最新)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最新)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羞怯.(què)余晖.(huī)咒.骂(zhòu)神彩奕.奕(yì)B.麝.香(shè)敛.翅(liǎn)匍匐..(púfú)大相径.庭(jìnɡ)C.温驯.(xùn)小凫.(fú)虐.待(nüè)哺.乳动物(pǔ)D.嗔.怪(zhēn)蹒.跚(pán)模.样(mú)脸色煞.白(shà)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馈赠束缚诡计多端咄咄怪事B.嘹亮吓唬扼腕叹息莺歌燕舞C.浏览巍峨怒不可遏失魂落魄D.贿赂木筏十拿九稳篷头垢面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学校大扫除期间,有的同学拈轻怕重....,把重活儿脏活儿累活儿留给别人,自己挑轻的。

B.对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我们都不能视而不见,漠不关心....,而是要用真情去温暖他们,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C.中国文字和书法代表了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根。

但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书法教育却被忽视,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刻不容缓....。

D.春天的红莲湖像一幅优美的画卷,多姿多彩,令游人瞻前顾后....,流连忘返。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

B.徐凝的一首诗,让扬州与明月结下了难以分开的不解之缘。

C.8月1日,当肖战来到无锡时,受到了广大粉丝的热烈欢迎。

D.能否彻底治理环境污染,留住碧水蓝天,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拟人)B.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反复)C.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比喻)D.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拟人)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A.④⑤③②①B.⑤④②③①C.⑤④③②①D.④⑤①②③7、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观沧海》:__________,以观沧海。

(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3)《秋词》: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

(4)《夜雨寄北》: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5)学习有三层境界:知、好、乐。

用《论语》中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面对落日触景生情,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诗句回答)(7)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

(8)《次北固山下》中表现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②险躁则不能治性.③年与.时驰④遂.成枯落(2)翻译下面的句子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4)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三、现代文阅读。

(30分)1、陋室幽香王忠民①一天下午,我带两位年轻编辑去北京木樨地一处老居民楼拜访文老。

文老者,年近九旬的文洁若女士也,著名翻译家。

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等日本作家的作品,很多都是经由她翻译才呈现在我国读者面前的。

她与丈夫萧乾晚年合译了巨著《尤利西斯》,可以说已是文坛盛事、译界壮举,至今无人能与之相媲美。

②这样的一位翻译家,原本以为她一定居于宽敞明亮、富丽堂皇的屋子,可是当她微驼着背,慢慢开门请我进去后,我暗暗吃惊当下居然还存在如此简陋的居室:一张简易的铁腿沙发,几把早已过时的带靠背的铁腿椅子,以及一张有裂缝的书桌和几个破旧的书柜,这就是文老全部的家具了。

狭小的客厅给人感觉只是一个杂乱的储物间,只不过到处堆放的全是书籍而已。

③这是两年前我拜访文老时的情景。

再踏进她的家门,感觉书更多了,屋子更挤更乱了。

一下来了几个人,连互相错错身都有些困难。

老人从里屋缓缓地拿出来一把仍然是铁腿的椅子,交给我们,让我们坐,可是那把椅子在我们几个人的手中传了一遍,始终没能挤出让它落脚的地方。

④家虽乱,但是文老记忆清晰,说话清楚,思维一点也不显凌乱。

她一边说“我要给你们每人送一本书”,一边就去里屋拿书。

我们都自觉地给她让出一条通向里屋的“小径”。

她仍然是缓缓地进去,不一会儿,怀抱一摞书又缓缓地出来。

一时间,我们都缄默了,只是静静地盯着这个慢慢腾腾却又是稳稳当当移动的身躯。

我忽然觉得,她仿佛不是从逼仄得连身都挪不开的客厅穿过,而是行进在异常宽阔的人生大道上,而且走得气定神闲,无所畏惧。

⑤看她坐定在书桌旁,从一摞萧乾先生所著的《此情堪忆》中,有条不紊地抽一本写一本。

每一本上都极工整地写上姓名、年月日,再并排钤好她和丈夫萧乾俩人的印,不由得让人心生敬意。

她写被赠人姓名时,不管你的另一半在不在现场,都必要写上夫妻双方的大名,郑重如一项仪式。

她沉静地与人书,握笔的手一点儿也没有颤抖的样子。

她凝视专注,一丝不苟,那份认真,由不得你不感动。

她脸上的那种“纯天然”的表情,没法不在你的心底留下长久的印记。

轮到给我题写时,老人误把在场的李建华先生的夫人闫晶当成了我的夫人,工工整整地题了“王忠民闫晶伉俪惠存”两行字。

身边的年轻编辑小周轻声提醒我:“文老好像写错名字了耶!”我冲她使个眼色,让她不要声张,以免坏了老人兴致。

没想到老人很快发现错误,赶紧拿起胶带纸,贴在“闫晶”两字上费事地去粘,又翻找出涂改液,在粘过的地方轻轻地涂抹,之后才小心翼翼地写上我爱人的名字。

我的心再次被深深地打动了!这样的一个细节,在当下浮躁的社会中不能不让人肃穆;这样的一个细节,于心灵的荒原上不啻是一声春雷!我想,如果小说家要描写这样一个细节,那得花多少时间去苦思冥想?如果表演者要表演这样一个细节,又要花多长时间去搜寻生活?可是于文老而言,只是她不经意、习惯性的一个动作,仅仅是她一以贯之的处世态度而已,犹如长河中随时溅起的一朵浪花、表盘上不间断的一声嘀嗒一般寻常!⑥和文老谈话,纯粹坦荡,舒畅自然,丝毫感觉不到居高临下的冰冷或虚于应付的敷衍;面对着文老,你会觉得诸多复杂的东西都被滤去了,层叠伪饰的东西都被剥净了,剩下的,只是她的简单——皇皇巨著下的素颜,深邃思想中的本真,如有幽香氤氲在我们心中。

⑦走出这间简陋的居室,我不禁想起了刘禹锡的《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诚如是!(选自《北京文学》2017年第2期) 1.结合第②段,简要概括文老的居所“陋”在何处。

2.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细节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3.第⑤段作者详写了什么内容?4.联系全文,谈谈题目“陋室幽香”的妙处。

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综观全文,说说作者眼中的文老有哪些美好品德。

2、会飞的蒲公英潘小娴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

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

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盈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

妈妈说:“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晚上,我常常梦见自己变成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荡。

不久,我上小学了,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绣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还歪歪斜斜地绣着几个字——会飞的蒲公英。

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一个有风的黄昏,我从学校跑回家,高兴地拉着妈妈来到开满蒲公英的山坡。

我把老师刚刚教的儿歌《蒲公英的种子》唱给妈妈听,我一边唱一边在蒲公英丛中跳来跳去,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在我的歌声中轻轻飘上了天空。

妈妈的神情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深情地追随着那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

从妈妈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个梦: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盛的山林,飞进金色的阳光中……带着这个白色的梦,我考上了中学。

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旧了破了,有几个深夜,妈妈把花书包放在桌子上,望了好久。

后来,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为我做了一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

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在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

几年之后,一张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使我那关于蒲公英的梦真切了。

临别前的一个黄昏,风很大,妈妈和我不知不觉来到了小木屋后的山坡,山坡上一朵朵蒲公英飞得比以往更高了。

我惊讶地睁大双眼,妈妈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眼睛里含着泪花。

暮色渐浓,我和妈妈默默地往回走,快到小木屋时,妈妈拉了拉我的手,轻轻地说:“孩子,你算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但你还要飞得更高一些。

”从此,我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开始尽情地在大学的林荫小道上飞来飞去。

一年后,我把从林荫小道上飞进报纸和杂志的诗行寄给了山里的妈妈,并写了一段话:“妈妈,从你身边飞出的那朵娇嫩的蒲公英,不仅学会了飞,而且还懂得怎样才能飞得更高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