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九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专题九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专题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30年改革开放,工业化和城镇化突飞猛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而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短缺,资源能源消耗急剧增长,生态环境所承受的压力与日俱增。

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所以,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施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及当代发展与未来发展的重大关系;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

而节能减排被视为当前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一项迫切任务,这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战略实施的一个重要体现,也表明了中国对国际社会所承诺承担的重大责任。

在高考备考中这一关系人类长远发展的课题是我们永远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点击时政·学会获取解读信息】1.中共中央政治局2008年4月28日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胡锦涛主持并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提高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根本举措,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

我们要深刻认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大力推动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不断赢得发展新优势、开创发展新局面。

2.2008年12月8日至10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

3.2009年1月5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长谢旭人强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等要素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4.中共中央、国务院2009年1月9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温家宝强调,要把加快组织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与当前扩内需、保增长结合起来,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

5.2009年1月4日,温家宝在科技领导小组会讲话指出,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许多困难,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加剧,使我国的外部需求急剧减少,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6.2009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常委参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的通报。

会议在强调成绩的同时,清醒地看到了我国发展方式粗放、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

指出,我们始终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首要目标,不断发现和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学科解读·调动运用教材知识】1.经济常识角度(1)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党和国家制定方针政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2)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导致资源浪费严重压力大,不利于经济的平稳较快持续发展。

(3)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这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进行调控的表现。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要素投入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

(5)提高经济效益,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采用现代管理方法。

加快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等要素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6)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与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结合起来,从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7)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

(8)财政的巨大作用。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财政有效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的具体表现。

2.哲学常识角度(1)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针对我国当前发展方式粗放、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基础上提出来的重大战略举措。

(2)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

党和国家的政策、纲要等这些正确的意识,必将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坚持联系的观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要和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结合起来,从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4)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体现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

(5)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既强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同时也清醒地看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诸如发展方式粗放、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

(6)办事情要抓主要矛盾。

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2009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攻方向。

(7)实践决定认识。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探索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决策。

(8)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深刻认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将大力推动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不断赢得发展新优势、开创发展新局面。

(9)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资源消耗,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必将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政治常识角度(1)国家有组织经济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体现了国家的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最终目的,是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4)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意旨的执行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人民根本利益的体现。

(5)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共中央提出的一系列会议,反复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体现我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符合我国当前的社会实际,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其科学执政具体表现。

(6)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推动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这是我党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

(7)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的表现。

(8)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提高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根本举措。

【分析典例·探究提升能力路径】在人口密度全国最大、人均环境容量全国最小、单位国土面积工业负荷全国最高、环境资源“先天不足”的土地上,江苏创造了一个“奇迹”——2008年全省GDP增长12.5%左右,成为继广东、山东之后第三个GDP总量超越台湾地区的大陆省份。

而单位GDP能耗却还下降了4.6%左右。

催生奇迹的力量在哪里?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江苏铺设“率先发展”和“环保优先”的双轨,把发展的底色调“轻”调“绿”。

江苏的做法是:①严格准入门槛,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业。

2005年8月,江苏省下发《关于开展太湖流域地区化工行业污染整治工作的通知》,严格禁止排放“三致”物质和恶臭气味的化工项目上马。

2009年,江苏将继续把太湖水污染治理作为重中之重,计划淘汰落后钢铁产能300万吨。

②“减法”产生“乘数效应”。

政府忍痛关闭苏州市区两家老造纸厂后,引进了两家工艺先进环保到位的大型纸厂,结果,市区造纸产量增加了6.5倍,排污量反而削减99.2%。

③循环经济“开花”,产业与环境一起提升。

在“服装之乡”常熟,有一家全国闻名的汽车饰件有限公司,它“吃进”的是废布废料,“吐出”的是精美的汽车内饰。

公司每年收购1500多吨废料,加工成1300多吨毛毡,再制成门板等汽车内饰,公司年销售额达到10亿元。

④现代服务业提速,经济结构“变轻变高”。

逐步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分量。

江苏坚持一手抓先进制造业、一手抓现代服务业,江苏经济正在逐步变轻、变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江苏把发展的底色“调‘轻’调‘绿’”的经济学含义是什么?(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江苏省是如何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3)结合材料,运用政治学的有关知识,谈谈江苏省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解析:本题立意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三问都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答。

第(1)问通过对材料的理解,弄清“轻”与“绿”的含义;第(2)问,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如何做,联系材料即可生成答案;第(3)问,根据材料,调用与政府相关的知识,如国家职能、组织活动原则等组织即可。

参考答案:(1)调“轻”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调“绿”是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经济发展与污染减排、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①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

“江苏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提高环境准入门槛”。

②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江苏坚持一手抓先进制造业、一手抓现代服务业,江苏经济正在逐步变轻、变高”。

③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循环经济‘开花’,产业与环境一起提升。

”④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