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七下)周敦颐一、原文呈现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当然)/众矣(了)。
二、文题简介1.“说”是古代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叙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2.《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家,宋朝理学的开山鼻祖,宋朝有名的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二人都是他的弟子,后人称他为“濂溪先生”(故居名)。
【精读导析】1.主题:本文以莲喻人(借物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2.结构内容:作者在这篇“说”中,先提出陶渊明爱菊、世人甚爱牡丹而自己独爱莲。
接着品评这三种花,慨叹世人爱菊爱莲者少、爱牡丹者多。
结尾用“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八个字,表明自己对世间争夺名利之人的厌恶,不明说而暗讽,语言含蓄,意味深长。
3.写作特点:托物言志,对比衬托,语言古朴自然,句式富于变化(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相融合。
三、重点字词解释可爱者甚蕃.多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予:我之:助词,取独染:沾染(污秽)濯:洗妖:过分艳丽不蔓.不枝.,名作动,长枝蔓、长枝节亭亭净植.,植:竖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予谓.菊谓:认为花之君子者也。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陶后鲜.有闻。
鲜:少宜.乎众矣。
宜:应当【知识网络】古今异义(1)鸿古义:大例:谈笑有鸿儒今义:鸿雁;书信;大(2)形古义:形体、躯体例:无案牍之劳形今义:形状(3)植古义:竖立例:亭亭净植今义:栽种重点虚词(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惟:副词,只,仅(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则:连词,表假设,那么,就(3)之无丝竹之乱耳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何陋之有之:助词,无实义,宾语前置的标志。
水陆草木之花之:助词,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友人惭,下车引之之:代词,他,这里指元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之(四个分别写):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宜乎:副词,当然(5)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副词,只词类活用(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活用作动词,出名,有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神异(3)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4)不蔓不枝蔓:名词活用作动词,生蔓枝:名词活用作动词,长枝特殊句式(1)判断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2)省略句(莲)濯清涟而不妖。
四、翻译下列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翻译: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香气远播,越发清芬;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翻译: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翻译: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7、莲,花之君子者也。
翻译:莲是花中的君子。
五、理解性默写1、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2、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或形容洁身自好,却不以此媚人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歌颂莲花高洁、质朴、庄重的句子(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或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从体态方面突出莲花的正直、威武不屈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6、形容资质美好,美名远扬或从香气方面歌颂莲花美名远扬的句子:香远益清。
7、从风度方面写莲花端庄、清高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8、作者慨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太多,暗示作者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或用感叹语气写出作者对当时不正当世风的批判态度的句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文中既点明本文中心又高度概括莲可贵品质的句子:莲,花之君子者也。
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或为人虚心正直,特立独行的句子: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六、简答题1、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相同方面原文(莲花)君子的品性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3、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这种写法是什么?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这样的写法叫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4、文中写到了菊花和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用菊花来正衬莲,用牡丹来反衬莲。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暗讽贪慕富贵的人太多,是作者对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恶浊世风的强烈讽刺与厌恶。
6、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花花中形象以花喻人作者的情感(托物言志)牡丹花之富贵者追求功名、富贵的人反衬莲菊花之隐逸者不趋炎附势的隐士正衬莲莲花之君子者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核心问题】1.说说《陋室铭》和《爱莲说》这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都是骈散结合。
《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2.《陋室名》在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更有雄辩力量。
“何陋之有”一句出自《论语·子罕》:“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截取后一句,一方面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巧妙地回答了开头。
“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即本文开头所说的“惟吾德馨”。
“惟吾德馨”是古人淡泊名利、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是古人对道德情操的最高追求。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忘记美好的品性,不能为了利益而做损人利己的事。
我们应该努力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多阅读一些健康的书籍,开阔视野,陶冶自己的情操。
3.《爱莲说》称莲花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七、【中考链接】【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 ) ②余以为妙绝..(美妙到了极点 ) 2.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 .晋陶渊明独/爱菊B .世人/盛爱牡丹C .荷花为雨/所洗D .余忆年/少时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或:像我一样爱莲的,还有谁呢?)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4.读文赏荷:(1)赏荷,可观其形美。
[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荷花尽作飘摇之态)”,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鲜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既不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像世人那样趋炎附势,阿谀奉承,而是能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
他要像莲那样身处污浊的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不哗众取宠,也不炫耀自己。
他洁身自好,质朴庄重,清逸卓然挺立,纯正无邪,端庄严肃,品格高尚,因而声名远扬,被人尊重。
“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沉浮的品质。
周敦颐的这句话是对人生观、价值观最好的诠释,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这种操守,即使经历污秽,依然保持己身,无论风雨,依然纯洁如初。
妍明媚,袅娜多姿)”。
(用原文填空)(2)赏荷,可品其神美。
[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
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
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例二: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
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例三: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
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要点与评分:观点明确,联系文段内容,有理有据,2分;表达1分。
乙文:参考译文我回忆年轻时,居住在西湖。
每当到了夏天,临近湖边欣赏荷花,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一天,我和几个好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意兴正浓,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全部显现为飘动摇摆的姿态。
不一会儿,雨过天晴,湖中波澜不惊,湖面和天空呈现出相同的颜色,荷花被雨水所冲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在是花中的仙子。
李白诗中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认为绝妙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