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导论》资料
一、单选题(按第一个字的拼音字母排列)
A
1、安史之乱造成的文化南移,其结果是(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
B
2、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巨著是(《史记》)。
C
3、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所产生的实际影响是(消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界限)。
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命题,所体现的思想是(人本思想)。
5、从汉代起,历代统治者的统治术可概括为(外儒内法)。
6、创造出诗、书、画三位一体的抒情模式,将之融汇出完整的艺术整体是在(宋元时期)。
7、从地域上讲,茶文化主要代表了哪个亚文化圈的文化现象(南方亚文化圈)。
8、从本源上讲,炼丹的思想属于(神仙家)。
9、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可以称之为(蜕变时代)。
10、创立了拜上帝教并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的人物是(洪秀全)。
D
11、《大学》和《中庸》所提出的掌握知识的步骤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12、道家应对社会纷争提出“无为”,其中的“为”指的是(人的作为)。
13、“德”的内涵在古代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德”成为美德的代称是在(宋代)。
14、对于“和”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巨大作用,我们可以看出(“和”成为民族文化融合的动因)。
15、第一个在吸取诸子学说精华的基础上对原始儒学进行全面清理和升华的儒学大师是(董仲舒)。
16、对“止于至善”,正确的理解是(不可能到至善之境,因此永不能停止)。
17、道教的出现是在(两汉之际)
18、对于传统文化的未来,我们认为可取的科学态度应该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对待现实和未来)。
19、“道生一”语出(老子)。
F
20、佛教传入中国,最初是流传于社会上层,佛教开始深入下层是在(东汉末年)。
21、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两汉之际)。
22、翻译《天演论》,介绍进化论思想的人物是(严复)。
23、凤在皇室和民间有着广泛的引申意义和象征意义,从文化原型上进行溯源,凤是(凤是南方各族图腾物的结合
体)。
24、佛学中国化的过程中,相应地产生了士大夫的僧侣化和僧侣的士大夫化,其中,士大夫的僧侣化被称为(居士)。
G
25、根据著名学者苏秉琦的研究,起源时期的中华文化可以划分为(六大区系)。
26、根据考古材料,中华大地出现活跃的先民的身影可以追溯到(一万多年前)。
27、关于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说法,下面认识最为准确的是(不生事扰民就能达到天下大治的状况)。
28、古代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转变,有几方面的表现。
下面有理由一个不是这一转变的表现它是(从铁器的出现
可以看出)。
29、“观风”的意思是指(收集各地民歌,并从中找出民怨)。
30、关于我国的法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古代中国从没有实现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1、关于八卦的起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河图》所处的形状)。
H
32、华夏民族共同的图腾是(龙)。
33、和而不同”的文化特征产生于(百家争鸣)。
34、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
宋代享有“梅妻鹤子”美誉的是(林逋)。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