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 PPT课件
55
(1)硬膜下与硬膜外血肿鉴别
范 围 硬膜外 小
边缘 骨 折
光滑 多
跨颅 缝 极少
形态 梭形
脑挫 伤 少
作用点 同侧
硬膜下 大 波浪 少 常见 新月形 多 同、对侧
56
(2)少量慢性硬膜下血肿与蛛网膜下腔 扩大鉴别: 蛛网膜下腔扩大合并脑萎缩,脑沟、 裂增宽,无占位效应。
(3)慢性硬膜下血肿与硬膜下水瘤鉴别:
42
• Subfalcial herniation may compressing the •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ACA), causing infarction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3、诊断与鉴别诊断: (1)硬膜下与硬膜外血肿鉴别
57
(三)脑内血肿: 1、临床与病理: (1)脑实质内出血形成脑内血肿。 (2)血中常见于额颞叶或邻近骨折部 位,常伴发脑挫裂伤。 (3)血肿常较表浅。 (4)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和 神经系统体征。
伴有点片状高密度及占位效应。后期可有脑软 化及脑萎缩征象。
4、MRI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早期占位征象,后期萎缩征象。
16
二、弥漫性脑损伤
(一)临床与病理 1、脑水肿—细胞外液增多 脑水肿—颅高压症状 2、脑肿胀—细胞内液增多 3、脑白质损伤—轴突剪切伤—意识丧失 死亡
17
(二)影像学表现 CT: 1、脑水肿:低密度,CT值<20Hu。脑室
27
28
29
30
31
32
33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
34
3、诊断要点: (1)外伤史 (2)CT颅骨内板下方梭形高密度影,边
界清楚,一般不超过颅缝,可有骨折。 (3)MRI颅骨内板下方梭形高密度影,
急性期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亚急 性期高信号。
35
(二) 硬膜下血肿 1、临床与病理 (1)血肿积聚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 (2)血肿位于受伤同侧或对侧。 (3)无颅骨骨折或骨折位于受伤处。 (4)常合并脑挫裂伤。 (5)血肿范围广,多位于额颞部,跨越颅缝。 (6)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 (7)急性期——持续昏迷; 亚急性期、慢性期—症状出现较晚。
36
2、影像学表现: (1) CT平扫:
①形态: 新月形。 ②密度:急性期:高密度。
亚急性或慢性期:混杂密度。 ③范围:广,跨越颅缝,可有明显占位效应。 ④常合并脑挫裂伤。
37
(2)CT增强: 仅用于亚急性或慢性硬膜下血肿。特别
对诊断等密度硬膜下血肿有帮助。 (3)等密度硬膜下血肿:
①双侧侧脑室体部对称性缩小 ②双侧侧脑室前角内聚,“兔耳征” ③脑白质变窄塌陷 ④皮层脑沟消失 ⑤诊断有困难,可行CT增强或MRI
受压变小或脑室、脑池、脑沟结构消失。 2、脑白质损伤:脑室、脑池变小,脑白 质或灰白质交界处散在不对称小灶性高密度 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无局部占位表现。
18
MRI: 1、脑水肿: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2、脑白质损伤:
非出血性;散在不对称长T1长T2信号 出血性:急性期:等T1短T2
亚急性期:短T1长T2 慢性期:长T1长T2 后期:脑白质萎缩,脑室扩大。
38
(4)MRI: ①急性期: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 ②亚急性期:高信号。 ③慢性期: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39
acute subdural hemotoma, 2 days
40
Big acute subdural hemotoma cause strong mass effect
41
Acute infarction of right posterior artery (PCA), this is a complication of uncal/transtentorial herniation, because the PCA was compressed by brain herniation.
19
20
21
22
(三)诊断要点: 1、严重脑外伤史 2、CT、MRI有脑水肿、脑白质损伤
表现。 3、临床表现较重,与影像学表现不相
符。
23
三、颅内血肿
按部位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脑内血肿
按时间 急性 亚急性 慢性
2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硬膜外血肿: 1、临床与病理 (1)颅内出血积聚于颅骨与硬膜之间。 (2)发生于损伤部位。 (3)损伤部位多伴有骨折。 (4)血肿范围局限,不跨越颅缝。 (5)典型血肿呈双凸透镜形。 (6)多不伴有脑实质损伤。 (7)昏迷—清醒—昏迷。
11
左颞极挫裂伤
伪影
12
13
MRI:1、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 2、点状、斑片状高信号。 3、晚期形成脑软化灶,呈局灶性
边界清楚之长T1长T2异常信号。 4、伴有相邻部位脑萎缩。
14
15
(三)诊断要点: 1、外伤史。 2、意识障碍重,时间长,有颅内压增高
和局灶性脑损伤症状和体征。 3、CT平扫,急性期显示脑内低密度病灶,
5
6
7
8
一、脑挫裂伤
(一)临床与病理: 病理: 早期:伤后数日,脑组织出血、水肿、坏死。 中期:数日~数周,坏死区液化,逐渐由瘢痕 修复。可有蛛网膜粘连。 晚期:数月~数年,瘢痕修复,可形成囊腔。
9
临床表现: 伤后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
10
(二)影像学表现
CT:1、损伤区局部低密度。 2、散在点状高密度出血。 3、蛛网膜下腔出血。 4、占位及脑萎缩表现。 5、合并脑内血肿、脑外血肿、 颅骨骨折、颅内积气等。
中枢神经系统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
1
脑CT
2
颅脑损伤
概述: 颅脑损伤头皮软组织损伤
颅骨损伤 颅内损伤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积液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组织损伤 脑挫裂伤
脑内血肿 弥漫性脑损伤3
颅脑损伤影像学检查程序 急性期首选CT检查 亚急性期、慢性期及对脑干损伤的显示可 选用MRI检查
4
左顶部头皮软组织肿胀
25
2、影像学表现 CT: (1)颅骨内板下方梭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楚锐利。 (2)可有占位效应。 (3)多伴有邻近部位骨折。 (4)血肿压迫脑血管,可出现脑水肿或脑梗死。
26
MRI: (1)急性期: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 (2)亚急性期:高信号。 (3)慢性期: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