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党90周年之际看“三大改造”和“改革开放”摘要:随着建党90周年纪念日的到来,各大媒体纷纷出台红色经典曲目或红色经典电影等节目,都争先为党献出一份大礼。
而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或者说是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我们,比以往更能深切地感受到党的伟大历程。
通过深刻学习党的90周年伟大历程及“三大改造”、“改革开放”两大内容,联系今天的中国国情及国际地位,重新审视当年的“三大改造”、“改革开放”,感受颇深。
关键词:建党90周年“三大改造”“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的90年,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救国图强真理、开辟民族振兴道路的90年;是不畏艰难困苦、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深受人民拥护的90年。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矗起了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拼搏的一个伟大里程碑。
中国共产党90年始终不渝的宗旨和实践,赢得了民心赢得了支持。
那么,在党的90周年之际,我们纵观历史发展,90年的澎湃历程,90年的风雨之路,探讨“三大改造”及“改革开放”与今天的发展。
一、“三大改造”与今天经济的发展1、“三大改造”的内容: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其中,○1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制定并实施一整套适合中国特点的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和方法,开辟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法,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2、“三大改造”的背景及其意义: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第二年9月,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就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三大改造”与今天的的发展:伴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显著变化。
1957年,农业总产值达604亿元,比1952年增长25%,年均增长4.5%;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到783.9亿元,比1952年增长128.3%,年均增长18%;而对于工业生产总值,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维也纳发表的统计报告中得出,2009年中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份额达到15.6%,日本为15.4%,中国工业生产总值首度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
据统计局公布的"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大力改善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五年。
○1就业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城乡就业人数从2005年末的75825万人增加到2009年末的77995万人,增加了2170万人,年均增加543万人。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从27331万人增加到31120万人,增加了3789万人,年均增加947万人;2010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4223万人。
○2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比2005年增长82.1%,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比2005年增长81.8%,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9%。
其中,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9%,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快3.1个百分点,是1985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为1998年以来首次快于城镇的一年。
○3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471元,比2005年增长了69.6%,年均增长11.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382元,比2005年增长71.5%,年均增长11.4%。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向发展性和享受性方向转变。
○4社会保障事业全面推进:2010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5673万人,比2005年末增加8185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43206万人,增加2942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13376万人,增加272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16173万人,增加769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12306万人,增加6898万人。
2010年,2678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3%;全国列入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参保人数10277万人;2311.1万城市居民和5228.4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二、改革开放1、改革开放的内容及提出的历史背景对于改革开放,胡锦涛主席有过那么一段经典的描述。
【2】他说:我们党在上世纪70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主要有两方面的背景。
一方面,从我国自身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
”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潮流。
2、改革开放后今天中国的成就○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在不断扩大。
30年间,我国经济实现年均9.8%的增长速度,GDP由1978年3645亿元跃至2007年的249530亿元(2008年超过30万亿元),世界位次由第10位升至第4位,到2010年增长至397983万亿元(折算为6.02万亿美元);人均GDP由1978年的381元上升到2007年的18934元,增长近10倍,到2010年达到4400美元左右,超过了3000美元的小康标准;人均国民收入由1978年的190美元升至2007年的2360美元;国家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1132亿元升至2007年的51322亿元。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并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已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2009年12月,美刊《福布斯》就发表文章说,2010年最能体现中国实力地位的趋势。
美国皮尤中心也曾经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有44%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只有27%的人认为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虽然数据显示略显夸张且并不符合中国的实际国情,但至少可见西方世界已经基本接受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事实。
确实2010年的中国在经济和国际地位上正不断稳步提升。
○3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是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1978年,人均GDP为381元,按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149美元;2010年,人均GDP总值29748元;2010年6月18日,央行宣布进一步推进汇改之前,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为6.8275。
○4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水平。
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教育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数96259万的0.0171%;而2010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达631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39忆的0.4705%。
○5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水平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的提高不仅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更是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
1982年人均预期寿命为 67.77岁;而2010年发布的人均预期寿命为72.5岁,增加了4.73岁。
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多样化,标明中国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世界。
改革开放带来的伟大成就作为国人乃至世界都是有目共睹,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抉择。
”在“三大改造”、“改革开放”史诗般的航程中,中国共产党就像是中国这艘巨轮的“舵手”,带领中国历经90年的不懈奋斗,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从腰悬吊索凿出红旗渠到“大包干”契约上按下红手印,从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到“汶川一代”、“鸟巢一代”、“上海世博”,中国已经从一个被四分五裂的国家到可以屹立在世界的园林并成为综合国力、国际声誉显著强国。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征程,90年的光辉礼赞,造就了今天辉煌的中国,也必将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0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改革开放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一文中的段落/question/145751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