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公示一、城市发展目标、性质1.规划期限近期:2007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远景:至2030年2.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市域、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

⑴市域范围:包括宣州区、宁国市、郎溪县、广德县、绩溪县、泾县、旌德县一区一市五县在内的宣城市行政管辖地域范围,面积12340平方公里。

⑵城市规划区范围:根据《城乡规划法》规定,界定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565.5平方公里。

⑶中心城区范围: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及敬亭山风景区、扬子鳄湖、周边部分相邻的农田、水域的用地范围,总面积150 平方公里左右。

包括65 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以及周边85平方公里左右的生态用地和农业用地。

3.城市发展总体目标至2020年,逐步形成“三个基地、一个枢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新型加工制造业基地; 面向长三角的优质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以自然生态和宣城地域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皖苏浙边界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努力成为安徽省“科学发展的先行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先行区、在中部崛起的先行区”。

4.城市性质皖苏浙毗邻地区新兴工贸城市、宜居的生态城市、历史文化名城。

5.产业发展方向(1)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加快发展优质粮油、特经作物、畜牧养殖、特种水产,建成全国重要的家禽产品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2)第二产业: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努力提升工业化水平。

大力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 做大做强汽车零部件、机械电子、建材原材料、医药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五大产业,建成全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水泥生产基地、耐磨材料生产基地、药用包装材料生产基地和农用化工生产基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在新材料、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等领域取得突破。

(3)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努力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

发展以“文房四宝”、“江南诗山”等为特色的文化欣赏游;发展以皖南事变发生地、新四军军部旧址等为特色的红色教育游;发展以胡适、胡雪岩、胡开文、胡宗宪等故居为特色的名人故里游;发展以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太极洞、嶂山大峡谷等为特色的生态休闲游;发展以徽菜、山核桃、灵芝、蜜枣等为特色的品尝美味游,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重要的支柱产业。

建设一批物流园区,把宣城建成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6.人口与用地规模⑴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近期2010 年,宣城市域总人口为295 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3-45%;远期2020年,宣城市域总人口为320-32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0-62%。

⑵城市规划区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近期人口65~68万人,远期人口90~95万人。

近期建设用地95~100 平方公里左右,远期建设用地125~130 平方公里。

⑶中心城区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近期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43万人;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65 万人;远景至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80 万人。

近期2010 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43 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远期2020 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65 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远景至203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80 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城镇空间组织结构规划期内形成“一心、一群、三副、四带、多点”的城乡空间结构。

“一心”:即宣城中心城市。

“一群”:即宣宁广郎城镇群。

依托高速、国道、铁路复合而成的交通廊道,组织宣城、宁国、广德、郎溪及有关中心镇在内的宣城市东北部城镇密集地区,形成城镇群体。

“三副”:即宁国、广德、绩溪副中心城市。

“四带”:即依托合杭、(宁)宣黄高速公路形成的2 条主要城镇与新兴产业带以及沿南陵-泾县-蔡家桥-绩溪-黄山高速公路(江北、江南、徽杭高速连接线)、南京-誓节-宁国-宁墩-徽杭高速形成的2条次要城镇与新兴产业带。

“多点”:规划依托其他县城及中心镇作为各自县(市)域的人口、产业集聚区成点状发展。

2.城镇职能结构市域城镇职能分工体系为:区域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镇。

⑴区域中心城市:包括宣城、宁国、广德、绩溪4个区域中心城市。

宣城:人口规模65万人。

宁国:人口规模35万人。

安徽省县域经济强市,皖浙边际重要的新型工业生态城市。

广德:人口规模40万人。

安徽省县域经济强县,皖苏浙边际重要的工贸旅游城市。

绩溪:人口规模10万人。

徽文化核心地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旅游城市。

(2)县(市)域中心城市:包括旌德县城(旌阳)、泾县县城(泾川)、郎溪县城(建平)3个城镇,人口规模为10—20万人。

旌德县城:以徽文化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城市。

泾县县城:生态工贸旅游城市。

郎溪县城:皖苏边际工贸城市。

(3)中心镇:共16 个,人口规模1-5 万人。

全市共确定水东、水阳、孙埠、港口、中溪、梅林、十字、狸桥、上庄、誓节、新杭、桃花潭镇、茂林、榔桥、三溪、新发等16 个建制镇作为中心镇重点发展,其职能应起到各县市副中心或小区域中心作用,同时开发各自的特色资源和特色工业基地。

(4)一般镇:共63 个,人口规模小于1万人。

以专业化分工为重点,按工贸型、农林资源加工型、旅游型、交通型等类型确定各镇职能发展方向。

3.市域道路交通规划⑴铁路:完善客货运站场建设,建设皖赣铁路复线工程,加强区域交通联系,发挥区域性交通枢纽的优势。

适时建设京福(台)高速铁路、沪(上海)湖(湖州)宣(宣城)城际铁路。

⑵公路建设六条高速公路,具体为:铜南宣高速:路线走向为沿江高速钟鸣互通—南陵—宣城东—宣广高速,全长37 公里。

宁宣杭高速:路线走向为宁高高速—宣城东—宁国东—千秋关,全长122 公里。

扬绩高速:路线走向为溧阳—郎溪东—广德誓节—宁国东—绩溪—黄山,全长180公里。

广黄高速:路线走向为广德太极洞—宁国—旌德—甘棠路线全长227 公里(含溧黄高速重复路线)。

205国道高速:路线走向为南陵—泾县—蔡家桥—雀岭—潭家桥,全长90 公里。

芜雁高速:路线走向为芜湖—太湖,宣城段全长8 公里。

远期改造建设两条一级公路,具体为:322 省道(江苏高淳---水阳---宣城---泾县),230 省道(江苏溧阳---广德)。

近期建议按一级公路标准控制用地。

完善市域县、乡二、三级公路网络,改建以泾县云岭为中心的三条旅游通道建设。

完善县乡级公路网,增加公路网密度;实施村村通公路工程,实现农村公路网络化。

⑶水运:以“两河两港”为建设重点,打通固城河,整治水阳江、建设狸桥港,扩建海棠湾港。

芜申运河按三级航道标准、水阳江航道按四级航道标准进行疏浚和治理。

4.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建立完善的保护体系,全面、系统、科学地保护好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环境。

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以及其他相关条例规定,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与管理。

重点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绩溪县城、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宣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旌德江村以及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宣州区水东镇、泾县桃花潭镇,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龙川村---湖村---磡头、绩溪县上庄---冯村、石家村、泾县黄田村、泾县查济村。

5.市域旅游规划⑴培育 3 条旅游发展轴线:宣州---宁国---旌德---绩溪、宣州---广德、宣州---泾县---黄山区⑵构建 5 大旅游区:旌德---绩溪绝特乡村与徽文化旅游区、宣州文房四宝、扬子鳄特色生态与多功能旅游区、泾县新四军文化与老区风情旅游区、宁国山水生态与绿色农业旅游区、广德---郎溪洞石竹海旅游区。

⑶树立6 大旅游品牌:龙川胡氏宗祠与江村徽文化及乡村旅游、中国扬子鳄湖生态主题园、太极洞洞石竹、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红色旅游、清凉峰---大障山原始生态与天然瀑布群自然生态旅游、中国宣纸文化旅游。

三、城市规划区城乡空间利用规划1.城市规划区空间管制分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划分为已建区、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和为适宜建设地区四种基本空间单元。

⑴现状建成区:截止到2006年底,规划区内已建成的建设用地面积69.80平方公里,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51.70平方公里;包括宣州工业新区北区(巷口桥工业区)、双桥组团、宣州工业新区东区(民营经济园)、夏渡组团等在内的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5.85平方公里。

⑵禁止建设区:规划划定的禁建区总面积为136.1平方公里。

⑶限制建设区:规划划定的限建区空间总面积192.1平方公里。

主要位于规划区南部和西部。

⑷适宜建设区:适宜建设区也就是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之外的区域。

划定的适建区面积是207.8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村镇建设规划⑴适当迁村并点,建立相对集中发展的村镇建设模式⑵村镇等级及结构:按照省、市新农村建设要求,规划村镇等级结构分为四级: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自然村)。

①中心镇:孙埠镇。

镇区2020 年常住人口达到5.0万人。

②一般镇:古泉、向阳、天湖、金坝、五星。

2020年,向阳镇区常住人口4.0万人,古泉镇区常住人口0.5万人,金坝、五星常住人口0.5万人。

天湖镇3.0万人。

③中心村:由2006年的51个减少到35个。

2020 年,多数中心村集聚农村人口在600~1500人之间。

④基层村:由2006年的1108个减少到817 个。

2020年,多数基层村集聚农村人口达到200~600 人之间。

四、中心城区总体规划1.中心城区发展方向“西进、北跨、东联、南扩”。

⑴西进:依托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跨越合杭高速,沿宣南线择地建设西部片区。

⑵北跨:跨过敬亭山,主要在宣南铜高速公路北部建设北部片区。

⑶东联:依托水阳江、双桥、宣州工业新区东区,拓展城市空间。

⑷南扩:南部是宣城山水旅游的精华地区,依托扬子鳄景区、夏渡森林公园,拓展城市空间。

2.城市空间结构中心城区形成“一城、三片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一城、三片区”是指主城区(包含高教园区、夏渡组团)、北部片区、西部片区以及东部片区(由双桥、宣州民营工业园组团组成),主城区与三片区以绿色空间相隔离。

3.城市用地布局⑴居住用地规划形成4个居住片区(分别对应一城三片区的居住片),共17个居住区。

⑵公共设施用地①商业金融用地:1个面向皖东南的商务区、1个市级商业主中心、3 个区级商业中心与17 个居住区商业中心、网络化市场。

商务区在西部片区结合城市生态绿地与商圈组织;市级商业主中心为叠嶂街区商业中心;3个区级商业中心为西部片区商业中心、北部片区商业中心、现状开发区商业中心(包括浙江商贸城);在巩固提高现有宣州市场和九州市场骨干市场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工业品市场、综合市场、专业特色市场、农产品市场及生产要素市场,形成多层次、开放式、网络化的市场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