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精华知识点总结:完成审计工作
一、审计差异与试算平衡表
1.审计差异内容
核算错误(会计确认与计量,用会计分录调整,表25-1汇总)
审计差异
重分类错误(列报,用会计分录调整,表25-2汇总)
2.账项调整分录汇总表(教材表25-1)
3.重分类调整分录汇总表(教材表25-2)
4.未更正错报汇总表(教材表25-3)
5.资产负债表试算平衡表(教材表25-4)
6.利润表试算平衡表(教材表25-5)
二、持续经营假设审计
1.管理层对持续经营假设的责任
(1)管理层应当根据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对持续经营假设能力做出评估,考虑运用持续经营假设假设编制财务报表的合理性;
(2)如果管理层认为以持续经营假设假设为基础编制财务报表不再合理时,应当采用其他基础编制,如清算基础。
2.注册会计师对持续经营假设的责任
(1)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时,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考虑管理层运用持续经营假设假设的适当性和披露的充分性;
(2)确定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假设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并考虑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3.识别经营风险的领域
(1)财务方面;
(2)经营方面;
(3)其他方面。
4.对持续经营假设审计结论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审计证据,确定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假设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并考虑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1)持续经营假设是合理的
①无保留意见加强调事项段举例;
②无法表示意见举例;
③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举例
(2)持续经营假设是不合理的
①否定意见举例;
②其他编制基础编制报表时,无保留意见加强调事项段。
(3)管理层拒绝评估持续经营假设
①保留意见;
②无法表示意见。
三、或有事项的审计
1.审计目标
(1)确定或有事项是否存在和完整;
(2)确定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3)确定或有事项的列报是否恰当。
2.审计或有事项完整性的程序
(1)了解被审计单位与识别或有事项有关的内部控制;
(2)审阅截至审计工作完成日止被审计单位历次董事会纪要和股东大会会议记录,确定是否存在未决诉讼和仲裁、未决索赔、税务纠纷、债务担保、产品质量保证、财务承诺等方面的记录;
(3)向与被审计单位有业务往来的银行函证,或检查被审计单位与银行之间的借款协议和往来函证,以查找有关票据贴现、背书、应收账款抵借、票据背书和担保;
(4)检查与税务征管机构之间的往来函件和税收结算报告,以确定是否存在税务争议;(5)向被审计单位的法律顾问和律师进行函证,分析所审计期间发生的法律费用,以确定是否存在未决诉讼、索赔等事项;
(6)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获取书面声明,声明其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全部或有事项作了恰当反映。
四、期后事项的审计
1.期后事项的含义(发生与发现的区别)
期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事项以及审计报告日后发现的事实。
2.期后事项的种类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1.诉讼案件结案 1.发生重大诉讼、仲裁、承诺
2.资产价格、税收政策、外汇汇率发生重大变化
2.资产发生减值或需要确认减值 3.因自然灾害导致资产发生重大损失
4.发行股票和债券以及其他巨额举债
3.确认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 5.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6.发生巨额亏损
4.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了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 7.发生企业合并或处置子公司
8.企业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
3.不同时段期后事项及CPA责任划分(教材图25-1)
起止日期 CPA责任定位 CPA责任的具体体现(发生在3∕5前的)
12.31~3.5
主动识别
调整或披露;
保留或否定意见。
3.5~3.15 被动识别
同意修改,出具新的审计报告,延伸审计报告日期;
不同意修改未提交审计报告,出具保留或否定意见;
不同意修改已提交审计报告,通知管理层和第三方。
3.15后没有义务识别
同意修改,出具新的审计报告,延伸审计报告日期;
管理层未采取任何行动,通知第三方和治理层;
临近公布下一期报表时,是否有必要修改财务报表和出具新的审计报告。
4.主动识别第一时段期后事项
(1)基本原则
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期后事项属于第一时段期后事项,对于这一时段的期后事项,注册会计师负有主动识别的义务,即应当设计专门的审计程序来识别这些期后事项,并根据这些事项的性质判断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进而确定是进行调整,还是披露。
(2)审计程序
尽量在接近审计报告日时,实施旨在识别需要在财务报表中调整或披露事项的审计程序。
①复核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建立识别期后事项的程序;
②取得并审阅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管理层的会议记录以及涉及诉讼的相关文件;
③查阅股东会、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在资产负债表日后举行的会议的纪要或会议讨论的事项;
④查阅最近的中期财务报表、主要财务报表项目、重要合同和会计凭证以及预算、现金流量预测及其他相关管理报告;
⑤查阅被审计单位与客户、供应商、监管部门等的往来信函;
⑥向律师或法律顾问询问有关诉讼和索赔事项;
⑦向管理层询问可能影响财务报表的期后事项。
5.被动识别第二时段期后事项
(1)基本原则
在审计报告日后,注册会计师没有责任针对财务报表实施审计程序或进行专门查询。
但是,管理层有责任将发现的可能影响财务报表的事实告知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还可能从媒体报道、举报信或者证券监管部门告知等途径获悉影响财务报表的期后事项。
(2)处理要求
如果知悉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事实,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是否需要修改财务报表,并与管理层讨论,同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措施。
①管理层修改财务报表时
注册会计师验证管理层根据期后事项所做出的财务报表调整或披露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并针对修改后的财务报表出具新的审计报告和索取新的管理层声明书。
②管理层不修改财务报表且审计报告未提交时
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应当修改财务报表而管理层没有修改,并且审计报告尚未提交给被审计单位,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③管理层不修改财务报表且审计报告已提交时
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应当修改财务报表而管理层没有修改,并且审计报告已提交给被审计单位,注册会计师应当通知管理层不要将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向第三方报出;如果财务报表仍被报出,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措施防止财务报表使用者信赖该审计报告。
6.没有义务识别第三时段期后事项
(1)基本原则
在财务报表报出后,注册会计师没有义务针对财务报表做出查询。
但是,并不排除注册会计师通过媒体等其他途径获悉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期后事项的可能性。
(2)处理要求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是否需要修改财务报表,并与管理层进行讨论。
同时,注册会计师还需
要根据管理层是否修改财务报表、是否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所有收到原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人士了解这一情况、是否临近公布下一期财务报表等具体情况采取适当措施。
①管理层修改财务报表时的
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修改是否恰当,让所有收到原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人士了解这一情况。
②管理层未采取任何行动时
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措施防止财务报表使用者信赖该审计报告,并将拟采取的措施通知治理层。
③临近公布下一期财务报表时
如果知悉此类期后事项时,已临近公布下一期财务报表或下一期财务报表已编制完成,且能够在下一期财务报表中进行充分披露,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确定是否仍有必要提请被审计单位修改财务报表,并出具新的审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