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图常见的问题(岩土工程勘察专业)一.图件1.钻孔平面图常出现以下问题,不符合GB50021-2001规范4.1.11条(B)。
(1)平面图上拟建物位置及层数不清、孔位、孔性、孔深等内容不全;(2)平面图上无坐标或参照物(明显的标志性建筑或地形)。
无指北方向;(3)无比例尺或比例不对;(4)平面图中拟建物的位置与规划审批的总图位置不相符、部分工程未见规划部门批准的施工图总平面图;(5)平面图上无水准点位置或未在文字报告中作出说明。
2.静力触探曲线图,未分层或无各力学分层土的相关参数,部分工程力学分层(特别是人工填土层)不合理,不符合DB29-20-2000规范3.7.5条的规定。
3.钻孔柱状图,无室内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无标贯试验位置、取样深度及水位标注,不符合“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试行)第4.2.5条的规定。
4. 标贯曲线图,无各试验段的标贯击数,对于需判断液化的试验段,未给出粘粒含量。
不符合GB50011-2001规范4.3.4条的规定。
5.剖面图,剖面线与平面图不符,无纵、横比例尺,无地下水位线,不符合“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试行)4.2.4条的规定。
6.所有图件,缺少签字或签署不全,不符合“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试行)4.1.2条的规定。
二.工作量的布置1.钻孔的布置:钻孔间距过大、布置不合理。
不符合GB50021-2001规范4.1.6、4.1.15及4.1.17条(B);JGJ 94-94规范3.1.2.1条、DB29-20-2000规范3.4.2条、GB50021-2001规范4.9.2条的规定。
对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应作沉降检算的勘察项目未按GB50007-2002规范3.0.2、8.5.10条(B)布置控制性钻孔。
控制性钻孔孔数不足总孔数的1/4~1/3,不符合DB29-20-2000规范3.4.2条第4款的规定。
(岩土:Ⅰ级10~15m;Ⅱ级15~30 m;Ⅲ级30~50 m;天津:Ⅰ级20~30m;Ⅱ级25~40 m;Ⅲ级30~50 m。
)2.孔深(1)天然地基:不符合DB29-20-2000规范3.4.2条第4款的规定。
(单独基础1.5b;条形基础3.0 b;大型设备基础2.0 b,b为基础宽度)(2)复合地基:一般性孔深比桩端或处理深度浅,控制性孔深不满足沉降计算要求,不符合DB29-20-2000规范3.4.2条第4款的规定。
[桩尖下2~3 m(并不少于4倍的桩径)](3)桩基础:一般性孔深不满足JGJ 94-94规范3.1.2.2条或DB29-20-2000规范3.4.2条第4款。
对于高层建筑或较重要的建筑物未布置控制性钻孔(需作变形检算的建筑),控制性孔深不满足沉降计算要求,不符合GB50021-2001规范4.9.4条。
(孔深在桩尖下3~5d;d为桩径)(4).孔深大于25m的静探孔、小口径波速孔及孔深大于50m的钻孔、标贯孔,未进行孔斜测量,不符合DB29-20-2000规范3.7.4条的规定。
3.孔性(1)取样和原位测试孔的数量不满足GB50021-2001规范4.1.20条(B)及DB29-20-2000规范3.4.2条第2款第6项的规定。
(占总数的1/2~2/3,且一、二级岩土工程不应少于3个)(2)对于需判定饱和粉土液化的场地,原位测试孔布置数量不足,不满足GB50021-2001规范5.7.8 条(B)。
(不应少于3孔)(3)对于需要确定覆盖层厚度的场地,未布置剪切波速孔,不满足GB50021-2001规范5.7.4条及GB50011-2001规范4.1.9条(B)。
4.取样及原位测试数量(1)取样和原位测试的竖向间距,在地基主要受力层内大于 2 m,不符合DB29-20-2000规范3.4.2条第5款。
[地基土主要受力层内(含桩周及桩端下2~3m,且不小于4倍桩径的土层)宜为1m,主要受力层以下可为2m] (2)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足6件(组),不满足GB50021-2001规范4.1.20-2条(B)及DB29-20-2000规范3.4.2条第5款。
个别工程项目对Ⅰ、Ⅱ级勘察工程(第四纪软土区)用6件原位测试数据代替原状土试样,不符合DB29-20-2000规范3.4.2条第1款的规定。
(3)当土层性质不均匀时,未增加取土样数或原位测试的工作量不满足GB50021-2001规范4.1.20-3条(B)(厚度大于0.5m的夹层或透镜体未取土样或原位测试)。
造成数理统计指标超标,不符合DB29-20-2000规范3.4.11条第3款的规定。
(4)当建筑物荷载较小时,忽略了对人工填土层的勘察取样和评价,不符合DB29-20-2000规范3.4.2条第5款第3项的规定。
(取样间距不大于0.5m,每层不宜少于6个)三.高程系统勘察报告未采用绝对高程,经常出现因设计、勘察采用高程系统不一致,而无法确定基础持力层位置的情况。
四.勘察与设计脱节1.进行勘察时,往往设计尚未委托,或勘察单位只根据一张设计总平面图进行勘察施工,形成脱节,经常出现勘察漏项及技术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
2..未提供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不符合DB29-20-2000规范3.4.1条第3款。
五.地下水1.场地未提供地下水的类型、初见水位及静止水位。
不满足GB50021-2001规范7.2.2-1条(B)。
2.每个场地采取地下水样少于3组,不满足DB29-20-2000规范3.3.3条第2款。
3.环境类别不符合GB50021-2001规范附录G或DB29-20-2000规范3.3.3条第3款的规定。
(一般Ⅲ类,PH≤6.5时Ⅱ类)4.地下水和土的腐蚀性判定,不符合GB50021-2001规范12.2节的规定。
5.未提供勘察场区标准冻深,不符合GB50021-2001规范4.1.11-7条的规定(B)。
(天津地区平均冻深为0.6m,DB29-20-2000第4章说明)六.土工试验1.土工试验方法不符合《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有关规定。
2.土工试验项目是否满足工程评价的需要,如基坑工程应提供直剪及固结剪,两套指标供设计选用,深部地层由于自重应力已经很大,不宜采用直剪。
3.对于复杂及大型工程仅凭常规试验指标进行评价,未进行有针对性的特殊试验。
不满足DB29-20-2000规范3.7.7条的规定。
4.未按不同单元分层统计分析物理力学指标,对60m以下土层未提供先期固结)和超固结比(OCR),不符合DB29-20-2000规范3.4.3.条规定。
压力(Po七.地层及分布规律1.地层成因判定不符合DB29-20-2000规范3.2节及附录A的要求。
2.,厚度大于0.2m的土层未单独分层。
不符合DB29-20-2000规范3.1.5条。
3.静探土层分类、估算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单桩承载力标准值,不符合DB29-20-2000规范3.7.5条的规定。
(静探土层分类,可按图3.7.5及表3.7.5-1判定,估算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单桩承载力标准值按DB29-20-2000规范P36页公式(3.7.5)计算Q uk=αq cd A+u∑L iβi f si)4.地层的定名、描述、状态等不符合DB29-20-2000规范3.1节的要求,对填土层勘察报告未提供填筑年限,不符合GB50021-2001规范6.5.5条的规定。
5.对于存在沟、坑、故河道等不良地质条件的场地,未查清其分布规律及变化规律,对工程的影响分析评价、整治方案不合理。
不符合GB50021-2001规范4.1.11条第5款。
(B)6.未分析地层的分布规律及土质均匀性评价,不符合GB50021-2001规范4.1.11条第3款。
(B)7.物理力学指标和原位测试指标统计方法不合理,对于变异系数δ不符和DB29-20-2000规范 3.4.4-1条要求的土层未进行原因分析。
不符合DB29-20-2000规范3.4.3条第4款的规定。
8.室内物理力学指标与现场原位测试指标不协调,未进行原因分析。
八.场地地震效应1.未提供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分组,不符合GB50021-2001规范5.7.1条的规定。
2.在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6度的地区进行勘察时,未划分场地类别,未划分对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的地段。
不符合GB50021-2001规范5.7.2条(B)及GB50011-2001规范4.1.9条(B)3.对甲、乙类建筑,丙类中高层、大跨度建筑、市政及港湾工程勘察,未进行土层剪切波速测试。
不符合DB29-20-2000规范14.2.8条及GB50021-2001规范5.7.4条的规定。
(计算的剪切波速仅适于场地类别划分,不适用判别液化)4.甲类建筑和7度、8度(Ⅰ、Ⅱ类场地)房屋高度大于100m;8度(Ⅲ、Ⅳ类场地)房屋高度大于80m、超限高层及大型超限公建未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不符合DB29-20-2000规范14.3.10条及GB50011-2001规范4.1.9条的规定。
(B)(采用时程分析法补充计算的建筑,尚应根据设计要求提供土层剖面、场地覆盖层厚度及有关的动力参数)5.场地土类别及场地类别,不符合DB29-20-2000规范14.2.7条及GB50011-2001规范4.1.3-3条、4.1.6条的规定。
(B)6.粉土、砂土液化判别(1)分布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层的地基,未进行其在地震作用下的液化可能性判定或判定孔数不足,不符合GB50021-2001规范 5.7.8条(B)及GB50011-2001规范4.3.2条(B)。
(天然地基判15 m,桩基判20 m,判别孔不少于3个,孔深应大于判别深度)(2)标贯试验时,未在标贯器内采取扰动土样进行颗分试验,而采用原状土样的颗分试验数据进行液化判别。
7.对厚层欠固结软土、大面积填土或堆载的场地,未判断可能引起桩周负摩阻力土层的标高和厚度,不符合DB29-20-2000规范3.4.4条第4款的规定。
8.对可液化土层未提供液化等级及处理措施,不符合“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试行)5.2.5条。
九.地基土承载力及变形指标1.地基土承载力基本值不符合DB29-20-2000规范5.2节及附录D的要求。
2.对于需要沉降计算的场地,未提供变形计算指标,且提供的是否准确和合理。
不符合GB50021-2001规范4.1.11-4条(B)。
3.岩土工程未提出沉降观测,不符合DB29-20-2000规范2.0.4条的规定。
十.地基基础评价1.地基基础的分析不合理,未结合场地土质条件、建筑物特点等,综合提出基础处理方案。
不符合GB50021-2001规范14.3.4条2.浅基础方案不合理,对于存在软弱下卧层的场地,未进行软弱下卧层强度和变形检算,未提供适宜的开挖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