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
斯金纳将行为分为两类:反应行为和操作行为。
反应行为是指某种特定的刺激(s)所引起的行为(R)~比如美食当前你会禁不住流口水~看到只蟑螂你会失声尖叫。
前面我们提到的巴甫洛夫~他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斯金纳称之为反应性条件反射)就是研究反应行为的。
如前所述~经典条件反射就是建立新的S-R联结的过程。
操作行为是指个体作用于外部环境以产生某种结果的行为~它是个体自发的行为~不是外在刺激引发出来的~如读书、写字、演奏乐器、用筷子吃饭和开车等。
反应行为受到先行刺激的控制~而操作行为受到的是行为结果的控制。
斯金纳用白鼠和鸽子作为对象~对操作行为进行了研究~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斯金纳箱方法。
斯金纳箱内有一个可以压动的杠杆或可以啄动的按钮~还有一个盘子~可以接住自动传送的食物。
这个装置可以自动记录压杆或啄动按钮的间隔时间。
当—只白鼠第一次被放进箱里~只要它四处活动就奖给它食物,此后~只有它接近杠杆时才会获得奖励,接下来~只有接触杠杆才奖给它食物,最后~它只有压动杠杆才能吃到食物。
这里要提到一个重要的概念即强化。
有些行为的后果可以增加这种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比如白鼠压杠杆后得到了食物~这让它尝到了甜头~就会更加频繁地去压杠杆~这
1
种过程就是强化~而食物就是强化物。
强化有正负两种:正强化是在行为之后给予奖励~目的是增加行为~比如小宝宝咿呀学语。
得到了妈妈的亲吻和赞扬~他就会更加起劲地学说话,负强化也是为了增加行为~所不同的是在行为之后撤消某种厌恶刺激~比如老鼠可以在迅速拉动绳子时避免电击的折磨~他很快就会学会拉
绳子。
另外~如果有些后果会使某种行为的出现频率减少~这些后果叫惩罚。
有些地方给孩子断奶时在妈妈的乳头上涂辣椒粉~就是这个道理。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可以用来解释一些有趣的现象。
例如一些“迷信行为”。
有些地区的人在干旱的季节举行某种仪式拜神求雨~是因为过去有那么一次偶然的拜神仪式之后碰巧下了场大雨~让人们误以为这是求神的结果~于是这场大雨作为一种偶然的强化物使旱季求神拜雨的活动成了一种习俗。
有些运动员也常常表现出这种迷信行为~比如有的足球运动员射点球时可能先要进行一番例行公式~系系鞋带、亲吻足球、闭眼念念有词等~那是因为他在以前的某次点球大战时偶然作出这些行为~结果球进了~所以这套行为就成了他每次射点球时的必行仪式。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位男子每天下班到家时妻子都会拥抱他一下~他都习以为常了~但突然有一天妻子不这么做了。
这位男子肯定会感到奇怪:“你怎么了?出了什么事?不舒服吗?”又如:初出茅庐的作家投稿多次才被采用—篇~
2
但他们仍坚持不懈地写作,想当厨师的学徒~多次下厨操练时成败参半~但仍乐此不疲。
斯金纳认为~神经症、精神病、强迫症等行为问题都能在环境中找到病因~比如不适当的负强化和粗暴的处罚等。
不适当的负强化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例子:老师常常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一个调皮捣蛋的“问题儿童K”~当K表现较好时老师就会停止批评。
老师的本意是希望K“学好”~但K却对老师的这种做法很不满~认为老师不尊重他~有了“破罐破摔”的想法~导致最后逃学出走。
粗暴的处罚比如幽闭恐惧症~这是一种习得的反应~很可能是患者曾经在幽闭的环境中受到严厉惩罚的结果。
当时的情景让患者产生了极端的恐惧情绪。
出现
了心跳急速、出汗、肌肉紧张等行为上的剧烈变化。
以后每当他遭遇到类似的幽闭情景时~就会激起同样的恐惧体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