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1
1 、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变化的 2、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 (2)外力作用
分类
内 力 作 用 外 力 作 用
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内 部,主要是 地球内部的 热能
来自地球外 部,主要是
太阳能
表现形式 对地表的 相互关
影响
系
地壳运动, 形成高山 同时进行,
岩浆活动, 或低地, 朝相反方
变质作用
使地表高 向改变地 低不平 表,以内
褶皱
断层
1、褶 皱
构造类型 产生原因 结构特征 地貌形态 地形倒置
背斜
褶
岩层受
皱
向斜
挤压弯 曲变形
岩层上拱 岩层下弯
常形成 山岭
谷地或 盆地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2、断层
形成的地貌:
断层上升一侧的岩块:块状山地或高地; 断层下降一侧的岩块:谷地或低地; 断层的构造地带: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3.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
背斜——储油构造
向斜——储水构造
隧道工程方面:采取加固措施;
水库工程方面:避开断层带,防止 诱发断层活动。
四、外力作用与地貌
*表现形式
风化 侵蚀 搬运 沉积 固结成岩
1、流水作用:
侵蚀地貌: 崎岖的山地和沟谷 沉积地貌: 冲积扇、冲积平原、
河口三角洲
2、风力作用:
侵蚀地貌:风蚀洼地、风蚀城堡等 沉积地貌:沙丘、沙垄等
本节总结
地 内力作用 质 作 用 外力作用
不
断 隆起或凹陷 改
变
地
削高填低
表
形
态
雅丹地貌
• 雅丹,维吾尔语,原义为“具有陡壁的小丘”。
它是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景观,风蚀结果使一些 陡壁变得如城堡,如殿堂,如石碑,如禽兽,如佛塔 等,千姿百态,无奇不有,甚是壮观,凡是目睹过的 人无不赞为瀚海仙景,叹为观止。因时有山风呼啸, 飞沙走石,产生一种类似鬼哭狼嚎之声,故通常称之 为“魔鬼城”。
力作用为
风化,侵蚀, 削高填低, 主
搬运,堆积 使地表趋于
平坦
地壳运 动和板 块构造
地壳 运动
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山系,裂谷或海洋 垂直运动: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机 制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板块 构造 学说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 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比较活 跃
板块运动与地貌
返回
①、板块张裂(生长边界)-- 裂谷或海洋
运、堆积作用。
3、变质岩的形成
受热
高温高压
大理岩 石灰岩
岩石
变质岩
板岩 挤压 页岩
2
岩浆岩 1
沉积岩
3
岩浆
3
变质岩 4
4
岩浆 1
岩2 浆 岩
沉3 变
积
质
岩
岩
3
1-----冷却凝固 2-----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3-----变质作用 4------高温熔化
珠丘穆陵朗 玛 峰
亚马孙平原
一、地表形态的变化与地质作用
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②、板块碰撞 (消亡边界) A、陆块与洋块相撞—— 海上 ―― 海沟
交界处―― 岛弧 陆上 ―― 海岸山脉
例如: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壑、岛弧就是太平洋板块 与亚欧板块相撞产生的。
B、两陆块相撞-- 巨大的山脉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产生。
珠峰形成
8844
三、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3.1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地壳的位置:
地 幔 地核
地壳
阅读地壳中主要元素的质量分数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地壳中自然存在的化学元素, 已发现有 90多 种。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 第二的是 硅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是铝 。
3、这些元素在地壳中,具有 含量 差别很大 和分布不均匀 的特点。
聚集
化学元结合 矿物
素
有开
用采
含有
矿产
岩浆岩
岩石 沉积岩
包 含 变质岩
矿石
1、岩浆岩的形成和分类
玄武岩(火山岩)
冷却凝固
(气孔大且粗)
岩浆
岩浆岩
火山喷发
花岗岩(侵入岩)
(气孔小且细)
岩浆侵入
2、沉积岩的形成
外力作用 沉积物
地表岩石
(碎屑物质)
沉积岩
压紧固结
Hale Waihona Puke 砾岩 砂岩 页岩 石灰岩外力作用:是指风、流水、海浪等的风化、侵蚀、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