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前言大学生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生活方式也是特有的。
他们特定的年龄结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决定了大学生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必然涉及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1.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
大学生的生活阅历相对比较简单,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
在安全问题上,表现为防火、防盗、防骗、防滋扰等方面缺乏基本常识,致使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比较突出。
对于一些骗局及意味情况,生活阅历丰富的人往往一眼就能识破并能应付自如,而一些青年大学生却常常难以应付,或是误入陷阱,或是缺乏临险救助的常识,从而造成不应有的或本该可以避免的损失。
2.社会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社会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不仅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
主动或被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对于同学们毕业后走上社会、适应社会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大学生社会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交往、勤工助学、社团活动、求职择业等。
大学生在参与社会活动中的主要问题一是缺乏个人防范意识,二是缺乏社会公德意识,三是缺乏应急策略意识。
3.遵纪守法问题。
优秀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国家法律、校规校纪的约束是青年大学生健康成才的两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由于目前少数大学生法治观念淡薄等原因,致使大学校园内违法乱纪现象屡有发生。
而随着近年高校办学规模扩大,校园开放程度增大,违纪事件呈现出上升趋势。
校园中的盗窃、打架斗殴、吸烟、酗酒、聚众赌博以及涉黄涉毒、制造计算机病毒等违法或违纪事件,不仅严重影响了学校教学和生活环境,而且也危及社会秩序和国家长治久安。
大学生应要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能力,以避免生活安全事故的发生,为自己的成长成才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就需要接受安全文化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第一章日常生活安全第一节用电安全1.触电事故的原因(1)触电事故原因大多是由于缺乏安全用电知识或不遵守安全技术要求,违章作业所致。
(2)触电事故多发生在夏秋两季,雷雨多,空气中湿度大,皮肤接触电阻变小,身体暴露部分较多。
(3)电器设备损坏或不合规格。
如日常照明用的电灯开关、灯头损坏,插座盖子破损等。
(4)因天气变化雷击触电;因放风筝时,电线绞在线上,大风将电线刮乱、刮断等。
2.如何防范触电事故的发生(1)学习掌握用电安全知识。
(2)使用安全可靠的电源线插头,不购买假冒伪劣电器,不使用故障电线,不私拉乱接电线。
(3)检查计算机等电器时,必须先断开电源。
(4)不可以湿手碰触电器用品,不用湿布擦抹带电设备。
(5)电器电源破损时,要立即更换或用绝缘布包扎好。
(6)电器通电后发现冒火化、冒烟或有烧焦味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机并切断电源,进行检查。
3.触电发生后的急救措施(1)迅速脱离电源(2)当有人在室内发生触电事故时,应立即将电闸闸刀打开,将插头拔掉,切断电源。
(3)在室外电源不明或有带电的电线触及人体,抢救者不能采用其他方法脱离电源时,可用绝缘的物体(如木棒、竹竿、手套等)将电线移掉,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在未切断电源或触电者未脱离电源时,切不可触摸触电者。
(4)脱离电源后,人体的肌肉不再受到电流的刺激,会立即放松,触电者可能会摔倒,造成新的外伤,特别在高空时更是危险。
4.急救处理过程(1)触电者神志清醒,但感乏力、头昏、心悸、出冷汗,甚至有恶心或呕吐时,应就地平卧,安静休息,减轻心脏负担,加快恢复;情况严重时,小心送往医疗部门,请医护人员检查治疗。
(2)病人呼吸、心跳尚在,但神志昏迷时,应将伤者仰卧在周围空气流通的地方,并注意保暖。
立即通知医疗部门。
(3)现场抢救中,不要随意移动伤员。
需要移动时,应将伤员平躺在担架上,并在背部垫上平硬阔木板。
第二节消防安全1.高校内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1)在宿舍内乱拉乱接电线,造成电线短路或因接头接触不良发热引起火灾。
(2)用粗铜丝或铁丝代替保险丝致使电路过载时或有故障时,保险丝不能及时熔断而切断电路,造成电线发热起火。
(3)使用电热器具后忘记关电源而离开房间,使电热器具无人监控,长时间通电发热而引发火灾。
(4)使用大功率电热器,如电炉等,使电线过载发热起火。
(5)在床铺上点蜡烛照明看书,不慎引燃被褥蚊帐造成火灾。
(6)乱扔未熄灭的火柴、烟头等,引燃可燃物如纸张衣物等,引发火灾。
(7)对长久使用的电气设备、电线疏忽安全检查及维护维修,使电气设备、电线绝缘老化,漏电短路起火。
2.灭火的基本方法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四种,要根据燃烧物质的性质、燃烧特点和火场的具体情况确定采用哪知方法,有时需要同时使用多种方法。
(1)冷却灭火法: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着的物体上,使燃烧物质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从而停止燃烧。
如用水进行冷却灭火。
(2)隔离灭火法:将燃烧物体与附近的可燃物质隔离或者疏散开,使燃烧不能继续而停止。
(3)窒息灭火法:采用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使燃烧物质由于断绝氧气的助燃而熄灭。
如用湿的衣物、被褥、麻袋等覆盖在燃烧物上,使燃烧物与空气隔绝而中止燃烧。
(4)化学抑制灭火法:使用化学灭火剂,抑制和中断燃烧反应。
3.灭火器的使用。
比较常用的灭火器有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和1211灭火器,要根据不同的火情使用不同的灭火器。
使用灭火器灭火时,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靠近燃烧物,并且要对准火焰根部燃烧物的表面扫射推进,才能取得好的灭火效果。
灭火时应尽量使自己处于上风位置。
(1)泡沫灭火器:适合扑灭一般火灾及油类火灾,不能用于扑救带电设备的火灾。
使用该灭火器时,将其倒过来稍加摇动即可。
(2)二氧化碳灭火器:适合扑灭一般火灾及电气设备火灾,不能用于扑救金属钾、钠、镁、铝等物质的火灾。
这种灭火器的开关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旋转式的,象拧开水龙头开关一样;另一种是压握式的,使用时先拔掉保险插销,然后一手那好喷射气体的喇叭筒,另一手压握手把。
(3)干粉灭火器:适合扑灭一般火灾及油类火灾、有机溶剂和电器火灾。
使用时,先拔掉保险插销,然后压握手把即可。
(4)1211灭火器:适合扑灭一般火灾及液体、气体、电气设备、精密仪器、计算机房火灾。
使用时,先拔掉保险插销,然后压握手把即可。
4.发生火灾时的处理(1)发生火灾时,报警与灭火应当同时进行,应一边呼救,一边进行灭火。
(2)灭火时先切断电源、燃气源;设法专业易燃易爆危险品,转移不了的应设法降温冷却。
(3)火灾初期燃烧面积很小时,自己完全有把握将火扑灭,应立即采取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将其扑灭。
不要由于急着去报警而耽误时间时小火变成难以扑救的大火灾。
(4)如果火势很大,自己难以扑灭,应当立即报警“119”。
报警时清楚扼要说明火灾地点。
(5)燃烧的物质,火势情况等以及自己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6)应派人在校门口或者街道路口等候,引导消防车迅速到达火灾现场。
5.火灾中的自救(1)发生火灾后,不要为穿衣、找钱财而耽误宝贵的逃生时间。
应迅速选择与火源相反的通道脱离险境。
逃离火场若遇到浓烟时,要尽量放低身体或是爬行,千万不要直立行走,以免被浓烟窒息。
衣服被烧着时不要惊惶失措,赶快在地上翻滚,使火熄灭。
(2)如果楼梯火势不很猛烈时,可披上用水浸湿的衣裤或被单由楼上快速冲下。
如果火势相当猛烈无法通过时,可利用绳子或把床单撕成条状连接起来,一端拴在牢固的门窗或其他重物上,然后顺着绳子或布条从窗口滑下。
逃离火场不要乘电梯,防止电梯的电路设备等被火烧坏而被困在电梯内。
(3)如果火势威胁严重,有生命危险,情况十分紧迫时,若楼层只有二三层高,可以考虑从窗口跳下,跳前要先向地面抛下一些棉被等软性物品,然后用手扶住窗台往下滑,尽量缩小跳落高度和保证双脚先落地,以减少颅脑损伤和对内脏的伤害。
(4)如果各种逃生之路均切断,应退回居室内,采取防烟堵火措施。
关闭门窗,用布条等封堵门缝窗缝,并向门窗上浇水,以延缓火势蔓延的时间,还要用多层湿毛巾捂住口鼻,做好个人防护。
同时向室外扔小东西,晃动衣物等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
第三节饮食安全1.食物中毒的特征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含有毒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患,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重者可引起痉挛、脱水、休克甚至死亡。
2.食物中毒的预防(1)饭前便后及接触过一些不洁物品后应洗手。
(2)不吃街边摆卖的一些没有卫生保障的小吃。
(3)购买食品要注意保质日期,不要买过期食品。
要买信誉比较好的厂家生产的食品和到信誉好的商店购买食品。
(4)新鲜蔬菜应经过浸泡,瓜果应洗净削皮,不要吃不新鲜的变质食品。
(5)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空气清新,及时清除垃圾和积水,消灭苍蝇、蚊子、蟑螂和老鼠等。
(6)注意饮水卫生,不要喝生水喝一些没有卫生保障的饮料。
(7)培养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注意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3.食物中毒的急救(1)急性食物中毒时,其情况往往比较紧急,无论诊断明确与否,都应分秒必争地进行一般性的处理。
这在某种意义来说,比诊断确定后的特殊疗法显得更为重要。
一旦发生中毒后,应促使一部分尚未被身体吸收的毒物迅速离开机体或者设法破坏毒物。
(2)催吐。
用筷子、匙柄、压舌板或用干净的手指,搅触喉弓和咽后壁促使其呕吐。
如果食物过稠,吐出、吐净有困难,可让患者先喝些开水、盐水,然后在进行催吐,直到吐出的液体变清为止。
1)取食盐8克,溶于200毫升水中口服2)取吐根糖浆15~20毫升,加温水一口杯,一般可望在15~30分钟出现呕吐。
3)取碘酸0.5毫升,加水500毫升口服。
4)取硫酸铜0.3~0.5克,用150~250毫升温水溶解后口服,如果15~30分钟呕吐尚不发生,可再服一次。
(3)对创面毒物的冲洗。
若毒物尚在皮肤或粘膜表面的部位时,应迅速用清水反复冲洗,使毒物脱离患部。
若是酸性的药物,可用肥皂水或石灰水等弱碱性溶液洗涤中和;若是碱性的药物,可用食醋、稀醋酸等酸性溶液来洗涤中和;若中毒的药物易溶于油类或酒精,被污染的创面就可用油类或酒精来洗涤。
第四节出行安全1.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1)骑着闸失灵或不好的自行车上路。
(2)骑自行车在陡坡高速往下冲,遇有情况时,无法刹住车。
(3)骑自行车拐弯时,不注意后面来的车辆,不打手势,突然猛拐。
(4)行人不走人行横道或不靠右侧路边行走;数人并排占道行走;在道路上追逐打闹。
(5)行人横过道路时,不注意过往车辆,埋头匆匆横过。
(6)乘坐小汽车下车时,不注意后面来的车辆或行人,盲目开车门下车,结果发生碰撞。
2.遇到交通事故的处理(1)首先要留住肇事者和肇事车辆。
如果发现肇事车辆逃跑,应记下肇事车辆的车牌号码、车型、车身颜色的特征。
(2)其次要保护好事故现场,双方的车辆都不能移动,如果因抢救伤者需要移动车辆,应在车停的位置画上记号,以便交通警察的勘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