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教学大纲根据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第二版编制一、前言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在学生已学过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与药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课程着重围绕药物质量控制问题进行教学,研究化学合成药物或结构明确的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问题。
药物分析的基本要求:掌握我国药典中收载的主要常见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能对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与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常用检测技术,熟悉并了解国内外药品质量标准的情况,了解某些近代检测技术载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动向与发展。
通过学习,能够综合应用所学,在制订药品质量标准工作上以及分析方法的评价比较与选取上具备初步的能力。
二、理论内容和要求绪论(1学时)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药物分析的性质与任务、国家药品标准、药品质量管理规范和学习要求。
教学内容第一节、药物分析的性质和任务第二节、国家药品标准第三节、药品质量管理规范第四节、药物分析课程的学习要求基本要求1、掌握:性质、任务、国家药品标准、药品质量管理规范的定义2、熟悉:药物分析课程的学习要求教学重点:药物分析的性质和任务、国家药品标准、药品质量管理规范的定义。
教学难点:国家药品标准第一章药典概况【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药典的内容与应用,熟悉药品检验工作的机构和基本程序,了解主要国外药典概况。
【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药典的内容与进展1.凡例2.正文3.附录4.索引第二节、主要国外药典简介1.美国药典2.英国药典3.日本药局方第三节、药品检验工作的机构和基本程序1.取样2.药物的鉴别3.药物的检查4.药物含量的测定5.检验报告的书写【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
【教授学时】1学时第二章药物的鉴别试验(4学时)【目的要求】1.熟悉药物鉴别的项目,鉴别试验的条件2. 掌握反应灵敏度的概念,何时做空白试验以及提高反应灵敏度的方法3. 掌握药物鉴别方法4.了解一般鉴别试验与原理【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鉴别试验的项目1.性状(1) 外观(2) 溶解度(3) 物理常数2.一般鉴别试验3.专属鉴别试验第三节、鉴别方法1.化学鉴别方法(1)呈色反应鉴别法(2)沉淀反应鉴别法(3)荧光反应鉴别法(4)气体生成反应鉴别法(5)测定生成物的熔点2.光谱鉴别法(1)紫外-可见光谱鉴别法(2)红外光谱鉴别法3.色谱鉴别法(1)薄层色谱鉴别法(2)高效液相和气相色谱鉴别法(3)纸色谱鉴别法4.生物学法5.药物鉴别方法新方向第四节、鉴别实验条件1.溶液的浓度2.溶液的温度3.溶液的酸碱度4.试验时间5.干扰成分的存在第五节、鉴别试验的灵敏度1.反应灵敏度和空白试验2.提高反应灵敏度的方法【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
【教授学时】4学时第三章药物的杂质检查【目的要求】1.熟悉药品纯度的概念、药品中杂质的来源,杂质检查的原理和方法、杂质检查中盐量的表示方法和计算2.掌握一般杂质与特殊杂质的概念、氯化物、重金属、砷盐等杂质检查的原理与计算方法。
如何选用特殊杂质检查的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1.药物纯度的概念与要求2.杂质的来源与种类3.杂质的限度检查与限量计算第二节一般杂质的检查方法1.氯化物检查法2.硫酸盐检查法3.铁盐检查法4.重金属检查法5.砷盐检查法6.溶液颜色检查法7.易炭化物检查法8.溶液澄清度检查法9.炽灼残渣检查法10.干燥失重测定法11.有机溶剂残留量测定法第三节特殊杂质检查法1.利用药物和杂质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别2.利用药物和杂质在化学性质上的差别【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
【教授学时】4学时第四章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目的要求】1.掌握定量分析样品前处理方法2.了解生物样品前处理方法3.熟悉测定方法的效能指标【教学内容】第一节定量分析样品前处理方法1.概述2.不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3.经有机破坏的分析方法第二节定量分析方法的特点1.容量分析法2.光谱分析法3.色谱分析法第三节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1.准确度2.精密度3.专属性4.检测限5.定量限6.线性7.范围,耐用性【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
【教授学时】4学时第五章类药物分析(3学时) 【目的要求】2.掌握巴比妥类药物的理化性质及常用的鉴别试验。
3.掌握酸碱滴定法、溴量法、银量法、UV法在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4.熟悉其他鉴别及测定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巴比妥类药物的结构剖析第二节巴比妥类药物的理化特征1.弱酸性2.水解反应3.与重金属离子的反应4.与的反应5.紫外吸收光谱特征6.薄层色谱特征7.显微结晶第三节鉴别试验1.丙二酰脲类鉴别反应2.测定熔点3.利用特殊取代基或元素的鉴别试验第四节特殊杂质检查1.的特殊杂质检查2.钠的特殊杂质检查第五节含量测定1.银量法2.溴量法3.酸碱滴定法4.紫外分光光度法5.高效液相色谱法【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
【教授学时】3学时第六章芳酸及其酯类药物分析【目的要求】1. 掌握类药物的鉴别反应,和的特殊杂质检查方法,本类药物的酸碱滴定法。
2. 熟悉间氨基酚的检查,苯甲酸类及其它芳酸类药物的鉴别、检查及含量测定方法,含量测定的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柱分配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及HPLC法。
3.了解本类药物的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本类药物体内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水杨酸类药物的分析1.结构与性质:水杨酸类药物的羧基与酚羟基及其分子内氢键。
2.鉴别试验:三氯化铁反应,重氮化-偶合反应,水解反应及其红外光谱特征。
3.特殊杂质检查:阿司匹林中特殊杂质检查。
4.含量测定:酸碱滴定法,特别是两步滴定法。
第二节苯甲酸类药物的分析1.结构与性质:苯甲酸不溶于水,其钠盐溶于水。
2.鉴别试验:三氯化铁反应,分解产物反应及对氨基水杨酸钠的红外光谱。
3.有关物质检查:对氨基水杨酸钠中特殊杂质检查。
4.含量测定:酸碱滴定法,双相滴定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
第三节其它芳酸类药物的分析1.结构与性质:氯贝丁酯(Clofibrate): 2-甲基-2-(4-氯苯氧基)丙酸乙酯,又称安妥明或氯苯丁酯。
2.鉴别试验:三氯化铁反应,重氮化-偶合反应。
3.特殊杂质检查:氯贝丁酯中的特殊杂质检查。
4.含量测定:氯贝丁酯的两步滴定法及其离子交换后紫外分光光度法。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以及课堂讨论和练习;实验【教授学时】4学时第七章芳香胺类药物的分析【目的要求】1. 掌握芳胺类药物的鉴别试验方法,芳胺类药物含量测定的亚硝酸钠滴定法。
2. 熟悉芳胺类药物的特殊杂质检查,芳胺类药物含量测定的非水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苯乙胺类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
3. 了解本类药物的结构和性质,芳胺类药物含量测定的比色法、HPLC法等测定方法,芳氧丙醇胺类药物的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芳胺类药物的分析一、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的基本结构与主要化学性质(一)基本结构与典型药物(二)主要化学性质1.芳伯氨基特性:重氮化-偶合反应。
2.水解特性:酯键或酰胺键易水解。
3.弱碱性:有叔胺氮原子显弱碱性,可用非水溶液滴定法滴定。
4.其它特性。
二、酰胺类药物的基本结构与主要化学性质(一)基本结构与典型药物(二)主要化学性质1.水解后显芳伯氨基特性:酸性溶液中易水解为具芳伯氨基的化合物,显特性反应。
2.水解产物易酯化:含乙酰基药物水解后产生醋酸,与成酯。
3.酚羟基的特征:的酚羟基可与三氯化铁成色。
4.弱碱性:脂烃胺侧链有叔胺氮原子,显弱碱性,可成盐,发生沉淀反应。
5.与重金属离子发生沉淀反应:与铜或钴离子络合。
三、鉴别试验(一)重氮化-偶合反应1.苯佐卡因和盐酸的鉴别方法:生成橙黄到猩红色沉淀。
2.对乙酰氨基酚的鉴别方法:显红色。
(二)与三氯化铁反应显蓝紫色。
(三)与重金属离子反应1.与铜或钴离子反应:具芳酰胺的盐酸生成蓝紫色配位化合物,溶入氯仿显黄色。
盐酸普鲁卡因、盐酸和苯佐卡因在同样条件下不发生此反应。
2.与羟肟酸铁盐反应:盐酸具芳酰胺结构,显紫红色,随即变为棕黑色。
3.与汞离子反应:(四)水解产物反应1.盐酸普鲁卡因的鉴别方法:水解成对氨基苯甲酸钠,酸化后可溶于过量盐酸。
2.苯佐卡因的鉴别方法:水解成乙醇并发生反应。
(五)制备衍生物测熔点1.三硝基苯酚衍生物2.硫氰酸盐衍生物(六)紫外特征吸收光谱(七)红外吸收光谱四、特殊杂质检查(一)对乙酰氨基酚中的特殊杂质检查1.乙醇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比色:检查中间体对氨基酚;比浊:检查还原剂。
2.有关物质:药典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此项杂质进行限度检查。
3.对氨基酚:利用对氨基酚在碱性条件下可与亚硝基铁氰化钠生成蓝色配位化合物,而对乙酰氨基酚无此反应的特点,与对照品比较,进行限量检查。
(二) 中对氨基苯甲酸的检查TLC 杂质对照品法五、含量测定(一) 亚硝酸钠滴定法1.原理:具芳伯氨基药物在酸性溶液中与亚硝酸钠定量反应,生成重氮盐。
2.测定的主要条件:1)加入适量加快反应速度(KBr为催化剂)。
2)加过量盐酸加速反应。
3)室温(10~30℃)条件下滴定。
4)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下滴定。
3.指示终点的方法:有电位法、永停滴定法、外指示剂法和内指示剂法等。
药品标准中多采用永停滴定法或外指示剂法指示终点。
(二) 非水溶液滴定法和盐酸利多卡因侧链烃胺的叔胺氮具有弱碱性,而盐酸侧链哌啶环上的叔胺氮也具有弱碱性,均可采用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定含量。
(三) 分光光度法1.对乙酰氨基酚的测定:2.片剂溶出度测定:3.分光光度法测定人唾液中对乙酰基酚的含量:(四) 比色法利用芳伯氨基的重氮化-偶合反应,生成的有色偶氮染料,在可见光范围内测定吸收度进行比色测定。
(五)荧光法——荧光探针技术(六) 高效液相色谱法(七)体内药物分析第二节苯乙胺类药物的分析一、结构与性质(一) 基本结构与典型药物具有苯乙胺的基本结构,苯环上有酚羟基(盐酸除外)。
(二) 主要化学性质1. 弱碱性:脂烃胺基侧链,显弱碱性。
2. 酚羟基特性:易氧化变色,可发生三氯化铁反应。
3. 光学活性:具手性碳原子,具旋光性。
4. 溶解性:游离碱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其盐可溶于水。
二、鉴别试验(一) 与三氯化铁反应和盐酸等药物的分子结构中具有酚羟基,与Fe3+ 离子络合显色,加入碱性溶液,随即被高铁离子氧化而显紫色或紫红色。
(二) 与甲醛-硫酸反应肾上腺素和盐酸去氧肾上腺素等药物可与甲醛在硫酸中反应,形成具有醌式结构的有色化合物。
(三) 氧化反应具有酚羟基,易被碘、过氧化氢、铁氰化钾等氧化剂氧化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四) 紫外特征吸收与红外吸收光谱(五) 与亚硝基铁氰化钠反应(Rimini反应)脂肪族伯胺的专属反应(六)双缩脲反应盐酸碱、盐酸伪分子结构中,芳环侧链具有氨基醇结构,可显双缩脲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