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学院:土木学院班级:岩土13-2班姓名:王亚辉学号: 311307000823目录一、概述 (3)二、唐窑实习 (4)2.1观察地质构造 (4)2.2通过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 (6)三、玉皇庙实习 (7)3.1观察断层内部构造 (7)3.2观察登封大断层 (7)3.3观察河流阶地 (8)四、中岳庙实习 (8)4.1嵩山景观 (9)4.2少顶背斜特征 (9)4.3节理、交错层理特征及罗汉洞组岩性组成 (10)4.4黄盖亭飞来峰 (10)五、城隍庙 (11)六、实习总结 (11)七、实习心得 (13)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专业班级:岩土2013-2班姓名:王亚辉指导教师:琚晓冬摘要: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对于提高学习能力,巩固课本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将来的专业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岩土工程专业是土木工程的分支,是运用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解决各类工程中关于岩石、土的工程技术问题的科学。
可见工程地质对于岩土工程专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科学,学校非常重视土木工程地质学习。
通过实习,使学生的野外地质工作能力得到初步训练、专业思想得到进一步巩固,为今后的地质学习和时间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工程地质;地形地貌;岩层;地质构造一、概述2015年1月11日早上,土木工程学院岩土工程专业与地下工程专业同学在琚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集体出发坐车前往实习基地。
由于第一次工程地质外出实习,同学们积极性都很高,早早的吃过早饭在学校一餐东门集合,七点五十大家准时集合完毕,坐上了大巴。
而我作为班长,当然去负责把大家的实习工具(锤子、罗盘、放大镜)从老师办公室搬到大巴车上。
八点大家怀着激动、好奇的心情出发了,前往实习基地。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对于提高学习能力,巩固课本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将来的专业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岩土工程专业是土木工程的分支,是运用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解决各类工程中关于岩石、土的工程技术问题的科学。
可见工程地质对于岩土工程专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科学,学校非常重视土木工程地质学习。
我们在河南省登封市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工程地质实习。
河南省登封市具有非常好的工程地质实习条件,登封地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处于华北地台区西南部,其地层属于华北地层区,按中南地层区划属于豫西分区的嵩山、箕山小区、本区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新生界均有出露,号称“五世同堂”。
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大岩类齐全。
基岩区占全区面积的五分之四强,地壳具明显的双层结构。
基底由太古界、下元古界组成,主要分布在该区的南北两侧和东南部地区,以古老的变质岩即片麻岩或结晶片岩为特征。
盖层由中元古界-三叠系组成,属稳定的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沉积岩。
三叠系以后侧属于地台阶段的山间盆地或断陷盆地沉积。
该区西半部基底有古老的岩浆岩侵入。
区内地质构造基底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
在漫长的地质发展过程中,本地区地壳活动频繁,岩浆岩活动较强烈,地质构造复杂,岩石变质有浅有深,这些都为本市多样性矿产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地质实习是课外的延伸,是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地质现象,掌握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的现场教学活动。
这种活动使素质培养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并和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实事求是、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组成此地质实习的重要内容。
实习的目的是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工程地质》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通过实习,使学生的野外地质工作能力得到初步训练、专业思想得到进一步巩固,为今后的地质学习和时间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本次实习的线路有三条:线路一: 唐窑—早古生界、少林运动界面观察路线线路二:玉皇庙—新生界、登封大断层、河流阶地观察路线线路三:中岳庙—古元古界、褶皱、节理、飞来峰观察路线线路四:登封市城隍庙依据本次实习路线我们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为:1.对进行土木工程地质构造分析,观察地质构造现象,观察节理岩层构造特征,研究地下水沉积作用,观察少林运动界面特征。
2.认识褶皱构造与断层构造,学会使用罗盘针测量岩层的产状。
3.观察登封大断层,以及断层的现象、构造。
4、观察少顶背斜特征,节理、交错层理特征及罗汉洞组岩性组成,以及黄盖亭飞来峰。
在老师的教导下,同学们积极提出问题,认真讨论,在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为期两天的工程地质实习。
二、唐窑实习2.1观察地质构造上午我们到达登封市汽车站,好多同学看到了登封的山,群山连绵,令许多没见过大山的孩子兴奋不已。
上午我们安排宿舍,八个人一个宿舍,上下铺,感觉像回到了高中的感觉,所有的都收拾好后,当天下午我们就出发前往了第一个实习地点。
记得当时天气寒冷,飘起了雪花,但是却抵挡不了学生们的热情。
老师带领我们开始了我们第一次实习。
图1 第一次到达实习地点首先老师让我们观察附近地质现象以及岩石形状、周围环境。
又给我们讲解了登封的地质构造。
嵩山地区岩石地层之间有五个明显的不整合面,即登封群与嵩山群、嵩山群与五佛山群、五佛山群与寒武系、中奥陶统与中石炭统、上三叠统与古近系之间的不整合面。
不整合面代表一个地质构造演化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新的演化阶段的开始,是区域大地构造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标志,嵩山地区的五个不整合面代表了该区地壳活动的不同发展演化阶段。
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五个不整合面清晰出现,在国内外都是少见的,这也是嵩山地区的又一个重要地质特色。
地层之间既有整合接触,又有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既是一个优越的天然地质博物馆,又是一个理想的地质实习基地。
老师说我们下午实习的目的主要是观察早古生代、少林运动界面的现象。
本来还不了解,经过查资料了解到,古生代被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共六个纪。
习惯上前三个纪被统称为早古生代,而后三者被统称为晚古生代。
嵩山地区和整个华北地区一样,自从中奥陶世地层沉积以后,就整体抬升为陆以后的1亿多年一直是陆地,缺少沉积物,故缺失了奥陶系上统、志留系、泥盆系以及石炭系下统。
在嵩山一次全球性构造运动—少林运动,少林运动是发生在晚前寒武世的一次构造运动,发生在地处华北地块西南边缘的嵩山地区,这次运动表现为明显的角度不整合。
辛集组底部砾岩呈角度不整合覆盖在五佛山群各组之上,这一角度不整合界面在少室山、嵩山北坡及五指岭、尖山一带到处可见,尤其是少林寺西山露头良好,界面清晰、一目了然,故称此构造运动为“少林运动”。
我们在实习地点看到了不同的岩层,有泥岩、砾岩、页岩等,本来不清楚是什么岩石,但是经过老师的详细介绍我们了解到了许多。
图2 不同岩石2.2通过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本次实习老师说让我们熟练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接着我们就开始了岩层产状的测量,岩层在空间分布状况的要素称为岩层产状要素。
一般用岩层面在空间的水平延伸方向、倾斜方向和倾斜程度进行描述,分别称为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1)、岩层走向的测定方法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
因为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可以两边延伸,指南针或指北针所读数正是该直线之两端延伸方向。
(2)、岩层倾向的测定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
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假若在岩层顶面上进行测量有因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南针亦可。
(3)、岩层倾角的测定岩层倾角是岩层层面与假想水平面间的最大夹角,即真倾角,它是沿着岩层的真倾斜方向测量得到的,沿其它方向所测得的倾角是视倾角。
视倾角恒小于真倾角,也就是说岩层层面上的真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真倾角,层面上视倾斜线与水平面之夹角为视倾角。
野外分辨层面之真倾斜方向甚为重要它恒与走向垂直,此外可用小石子使之在层面上滚动或滴水使之在层面上流动,测量时将罗盘直立,并以长边靠着岩层的真倾斜线,沿着层面左右移动罗盘,并用中指搬动罗盘底部之活动扳手,使测斜水准器水泡居中,读出悬锥中尖所指此滚动或流动之方向即为层面之真倾斜方向。
最大读数,即为岩层之真倾角。
(4)、岩层产状的记录方式通常采用下面的方式:既方位角记录方式,如果测量出某一岩层走向为310º,倾向为220º,倾角35º,则记录为N310ºW/35ºS或220º∠35º。
我们宿舍一组,一个锤子,一个罗盘就开始了我们的测量。
通过对岩层的测量,其岩层的走向大致为S75ºW方向,倾角大致为10º。
通过地质罗盘仪的实地使用,清楚的了解了北山的岩层的产状。
同时,通过这次实地学习,基本掌握了地质罗盘针的使用方法,学会分析普通岩层的产状,对将来的学习工作奠定了来年更好的基础。
图3 老师为我们讲解三、玉皇庙实习3.1观察断层内部构造一大早我们就坐车来到第二个实习地点,老师带领我们,首先看到一个山体,山体由于受到严重的人工开挖,形成了两个高度在10m左右的横断面,岩层清晰可见。
经过老师描述知道,只是一个地层,可以明显的看到分界线,是经过河流之后沉积下来的。
经过我们实地去观看岩石,我们了解到岩石全为砂岩,更能充分的肯定这是由河流沉积下来的。
图4 断层3.2观察登封大断层断层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
它大小不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米。
但都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沿断层线常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或湖泊。
地壳运动中产生强大的压力和张力,超过岩层本身的强度度岩石产生破坏作用而导致岩层断裂错位,岩层断裂错开的面称为断层面,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相对下降时,相对上升的岩块叫地垒,常常形成块状山地;而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相对下降、两侧岩块相对上升时,形成地堑,即狭长的凹陷地带。
断层对地球科学家来说特别重要,因为地壳断块沿断层的突然运动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
科学家们相信:他们对断层机制研究越深入,就能越准确地预报地震,甚至控制地震。
通常按断层的位移性质分为:①上盘相对下降的正断层。
②上盘相对上升的逆断层。
断层面倾角小于30°的逆断层又称冲断层。
正断层和逆断层的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均大致平行于断层面倾斜方向,故又统称为倾向滑动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