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总结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实习地点:湖南省长沙市,娄底市实习时间:—一、实习目的: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土木工程地质》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关于《土木工程地质》中的基本知识。
但是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距,为了更好地认识土木工程地质现象,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同时充分认识到土木工程地质实践对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性,我们在肖武权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为期两个星期的土木工程地质实习。
实习的主要目的为以下几方面:1. 结合实践,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 培养一定的野外学习实践能力,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并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3. 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4. 参观大型博物馆,丰富知识,开拓视野5. 在实习观测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土木工程地质等基本知识分析土木工程的施工方法和原因。
6. 掌握根据现场观察所得资料和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研究精神,并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
7. 切身理解工地施工的具体情况、步骤、施工难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实习安排:三、实习内容: 1、实习动员大会:土木工程地质实习动员大会于6月20号在南校电影院举行。
学院非常重视本次实习,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
会议主要由徐林荣老师主持,他向大家系统地介绍了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教学要求、实习内容、详情安排、注意事项等。
徐老师特别强调了本次实习的安全问题,人身安全是最重要的事情,因此同学们也很认真的听讲了有关需要注意的事项。
2、具体实习阶段学习使用地质罗盘仪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
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岩层各产状要素的具体数值。
因此,本次实习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学会地质罗盘仪的使用方法。
在正式实习的第一天肖老师就带领我们在岳麓山向我们传授了罗盘仪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并且在现场演示了如何利用罗盘仪去判断岩层的走向,倾向及倾角,方法如下1. 岩层走向的测定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
因为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可以两边延伸,指南针或指北针所读数正是该直线之两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与SW210度均可代表该岩层之走向。
2.岩层倾向的测定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
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假若在岩层顶面上进行测量有因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南针亦可。
3.岩层倾角的测定岩层倾角是岩层层面与假想水平面间的最大夹角,即真倾角,它是沿着岩层的真倾斜方向测量得到的,沿其它方向所测得的倾角是视倾角。
视倾角恒小于真倾角,也就是说岩层层面上的真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真倾角,层面上视倾斜线与水平面之夹角为视倾角。
野外分辨层面之真倾斜方向甚为重要它恒与走向垂直,此外可用小石于使之在层面上滚动或滴水使之在层面上流动,此滚动或流动之方向即为层面之真倾斜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直立,并以长边靠着岩层的真倾斜线,沿着层面左右移动罗盘,并用中指搬动罗盘底部之活动扳手,使测斜水准器水泡居中,读出悬锥中尖所指最大读数,即为岩层之真倾角。
在听完老师的讲解之后,我们就开始分组学习使用罗盘仪。
首先我们在岳麓山抗战时期第九战区司令部附近的一个背斜处测其两翼的岩层产状。
在测完上述地方的岩层产状之后,我们还在岳麓山爱晚亭附近测其两侧的岩层产状,最后我们发现这两侧的岩层的倾向相反并且都指向外,故可判断在以前此处地方为背斜,由于各种风化作用使得其核部被侵蚀减少而形成谷。
认识岩石和土的类型按照岩石形成过程的不同,可以将地壳中的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型。
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地质性质,它们也是决定岩石不同工程性质的依据。
而地壳表层广为分布的土是地质历史最新时期的产物。
它是由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碎屑物或残留在原地或经由不同的搬运方式被搬运到地表低洼处形成的沉积物。
因此,从岩石学的角度来讲,土是松散、没有胶结的沉积岩。
岩浆岩是指在地质作用后期,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
比较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正长岩、流纹岩等。
在实习过程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铁道学院西大门外的花岗岩砌石,以及常用于建筑装修材料的大理岩。
花岗岩和大目录一、实习时间2二、实习地点2三、实习目的2四、实习内容2五、实习总结9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时间:2016年5月24日二、实习地点:天津市蓟县国家地质公园中上元古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府君山地质构造遗迹景区。
三、实习目的:1、通过中上元古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习,了解中上元古界自然保护区的岩层产状及其形成过程和发展情况,分析沿途所见的岩石的性质以及该地区的地质发展演变简史。
2、通过府君山地质构造遗迹景区的实习,掌握工程地质的基础知识,学会观察野外地质现象,了解有关地质的一些常见问题,达到具备分析一般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3、通过本次实习来印证、丰富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熟悉各种岩石、矿物以及各种地质结构构造及其形成原因等,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提升课堂学习质量。
四、实习内容:根据学习需求,我们土木工程学院于第十三周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土木工程地质实习。
5月24日,我们来到天津蓟县,进行我们的野外实习。
此次野外实习所涉及的地点为蓟县中上元古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府君山地质构造遗迹景区。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此次实习的情况。
、天津市蓟县中上元古界国家自然保护区1、天津市蓟县中上元古界国家自然保护区简介中上元古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天津市北部蓟县山区,属燕山山脉中段南翼。
自黄崖关附近常山村向南延伸,至蓟县城北府君山,有一块保存完好的古代地层,地层总厚9197米,剖面长约24公里,以岩层齐全、出露连续、保存完好、质地清楚、构造简单、变质极浅和古生物化石丰富闻名于世。
据测,该地层的地质年龄约为亿至8亿年,由老至新分为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三个地层单位,包括11组105层。
古老的地质构造奠定了现代地貌发育的基本框架和发展方向,地势北高南低,地貌类型主要有中山、低山、丘陵、宽谷、盆地和坎谷等构成。
这就是1982年命名为“中上元古界”的标准地层剖面,简称“蓟县剖面”。
1984年国务院批准将该剖面列为第一个国家级地质自然保护区。
它以中上元古界标准层型地质剖面为主的地质遗迹景观,将为地学领域的研究、地质遗迹的保护、自然遗产的永续利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以典型、完整、系统、稀有、科学的内涵,向世人展示了博大精深的自然魅力,记录了地球的地质历史、地质事件和形成过程,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自然与文化遗产。
蓟县国家地质公园7个景区各具特色,天然造化、鬼斧神工、精彩纷呈,是大自然的杰作,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为人类留下了珍贵的地质遗产。
2、地层间过渡关系此次野外实习地点中上元古界,我们一路下山共途经高于庄官地亚组和桑树庵亚组两个亚组,高于庄组、大红峪组、团山子组三个组。
大红峪地质旅游一条沟,团山子组、大红峪组、高于庄组三个组地层展布在这公里长的一条沟里,更为重要的是各组间界线清晰,地质现象集中,剖面最早出现的叠层石和宏观多细胞藻类化石也都集中于此。
高于庄官地亚组顶部为深灰色含锰燧石条带白云岩夹含锰白云质粉砂质页岩,桑树庵亚组底部为深灰色含锰粉砂质页岩和薄层粉砂质白云岩,二者为璧合过渡关系。
大红峪与高于庄组两组底层在这儿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高于庄组底部为一层石英状砂岩,层面有波痕,砂岩之下为大红峪含错叠层石燧石白云岩,其锥顶被切,表示曾受到侵蚀作用,即代表一次沉积间断,距今18亿年。
大红峪组与团山子组两个地层单元界线为整合过渡关系,以大红峪组底部厚度较大的石英岩状砂岩为界线,其下为团山子组顶部夹薄层砂岩的含粉砂白云岩。
3、岩石的构造和结构此地区的岩石构造大体上有:单斜构造、层面构造、断裂构造、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以及瘤状构造等。
、单斜构造单斜岩层是指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原来的水平岩层改变了原始状态。
岩层向一个方向倾斜,岩层层面又近于平面。
单斜构造可以是褶曲构造的一翼、断层的一盘,也可以由局部底层不均匀升降造成。
、层面构造层面构造指岩层层面上由于水流、风、生物活动、阳光暴晒等作用,留下的痕迹,如波痕、泥裂、雨痕等。
a、波痕波痕是沉积环境分析的重要标志,是典型的沉积构造之一。
它是指非粘性的物质在波浪、水流或风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状起伏的痕迹,如沙漠中的沙丘、海滩的沙坡等。
一个波痕由一个波脊和一个波谷组成,同一种波痕一般成组出现。
通常按波痕形成的动力将波痕分为水流波痕、波浪波痕、干涉波痕和风成波痕等;然后再根据其大小,形态或对称性作进一步的划分。
b、泥裂当未固结的沉积物露出水面时,会受到暴晒而干涸,并发生收缩和裂开,这时所形成的裂缝称为泥裂。
泥裂的裂片为多角形,裂缝上宽下窄,大致与层面垂直,其中常充填有上覆沉积物的成分。
泥裂多见于湖或海洋的滨岸地带或河漫滩沉积环境中。
、断裂构造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地壳中的岩体将产生变形并达到一定程度,连续性和完整性受到破坏,产生不同规模的破裂或沿破裂面发生位移而形成断构造。
根据断裂两侧岩块沿断裂面有无明显位移,断裂构造分为两大类:节理和断层。
a、节理节理是很常见的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见的裂缝,或称岩石的裂缝。
这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在岩石露头上,到处都能见到节理。
b、断层断层是指岩层受挤压应力作用而发生错断并产生位移,中间出现破裂面。
断层几乎在地壳上到处都有,特别是在山脉强烈变形的岩石中。
此处两层坚硬的石英砂岩沿着沟被错开,它位于断层面上盘,地质学家称其为断层。
根据两盘相对移动的特点,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岩浆喷发时,压力降低,挥发分呈气体析出,聚集成气泡并向表面浮动,同时又随岩浆流动。
当岩浆凝固时,气泡的孔壁固化,内部的气体或散失或凝为液体,大部分流失,只保留孔洞,即为气孔构造;若气孔被矿物充填,即为杏仁构造。
根据气孔构造的形成和排列,可以恢复岩浆的流动方向。
、瘤状构造瘤状构造顾名词意即是岩层中出现如瘤的团块,半球形、糖饼状形态的透镜状岩石,其物质成分与上下岩层略有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