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夷岩茶的故事

武夷岩茶的故事

峰岩以名茶为衣,名茶附着在岩峰之上。

山水景观与优质名茶融洽得如此和谐
贴切,在华夏诸多名山胜景中还是鲜见的。

所以这里的茶冠上“岩”字,道理
也在其中。

君见否?那龙峰崖壁紧附着“大红袍”;那九龙涧蜗居着“不见天”;那
马头岩中高挂着“半天腰”;那牛栏坑底偃卧着“水金龟”……茶树似花木、
茶园如盆景,树冠各异,叶形不同,自古以来,岩茶与山水辉映,成为武夷山中一景。

古今游客总是把品茶观景作为一大赏心之事,津津而乐道。

山中“U”字形的茶文化旅游线,长数公里,途经大坑口、九龙窠、袭芳巷、倒水坑、流香涧、清凉峡、章堂涧……山挟峰耸,水贯溪行。

这里的奇峰怪石,常把人引入神奇的景幻世界;这里的地理袭夺现象,使人联想到天崩地裂的地
壳变迁;岩洞中的古崖居,会让人追忆起古越人家;而点缀其间的佳茗如羞赧
佳人,似名门闺秀。

在这条幽静山间慢步,“醉西施”会牵扯您的衣裙裤脚,“玉莲环”会缀动于耳际,“赛文旦”时时传递暗香,“水红梅”令人赏心悦目,纵是“老来红”也姿颜妩媚……
武夷岩茶怎会派生出如此繁多的雅名呢?那是在清末民初,岩茶兴盛,茶
人便从原生性的菜茶中,选出各具特色的名枞,冠以芳号,当然也含商家的炒
作手段,想不到的是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茶文化,令人浮想联翩。

春夏之交,最是引人遐想的季节。

若在九峰围护下的“大红袍茶寮”品茗
听故事,或在“客来莫嫌茶当酒,山居偏与林为邻”的慧苑禅寺啜茶观奇景:
峰岩耸立、松姿竹影、鸣鸟噪蝉、流水飞泉,幽长纯正的茶香、厚重甘醇的岩韵,画家迅速记下了丹青的构图布局,作家的章文腹稿已成竹在胸,诗人则脱
口留下诗篇。

古今多少文人骚客在武夷品茗赏景间留下烟海似的诗词文赋,把一部《武夷山志》充盈得丰满雍容。

唐代学者徐夤所描述的“武夷春暖月初园,采摘新芽献地仙”的情景;宋
代文学家范仲淹刻画的“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是武夷斗茶的激
动场面;元代画家赵孟頫认真地为《武夷御茶园》写记,又以工笔绘下《斗茶图》;明代曲作家陈铎,则大声高唱:“武夷和雨采春丛,嫩叶蒙茸,佳茗千
古重。

”连那位“一日不可无茶”的乾隆皇帝,也发出了“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之感叹。

而今,武夷之旅与岩茶更是形影不离,相得益彰。

观茶园,品佳茗、赏茶艺。

山中的几百号茶馆茶店,任由游客品茗消闲。

如买上些许,主人自是高兴;若无购意,店家也不会冷眼看人,他们深知“人气即财气”的道理。

有位大师说,“武夷山水一壶茶”,有其道理。

岩茶是武夷之韵。

游山赏茗,品茗赏景,花工夫游山,靠功夫品茶,乃武夷山之一绝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