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音乐课教案【篇一:高中音乐课欣赏教案】高中音乐课欣赏教案授课年级: 高中一年级课时: 一课时主讲: 丁强一、课题:音乐与影视内容:1、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音乐2、电影《平原游击队》中鬼子进村音乐3、电影《悍牛与牧童》配乐二、教学目标:1、通过三首影视乐曲的听赏自己说出各自在影片中的作用,且自己在教师引导下分析音乐表现要素更深层理解音乐作品。
2、通过对以上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乐观向上、憎爱分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3、通过本课教学为学生提供独立欣赏影视音乐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乐曲由感性到理性认识过程的引导难点:《mongdong》现代派音乐风格的认识把握及对该曲欣赏兴趣的调动。
四、教学准备vcd机、投影机及相关vcd片投影材料,录音机磁带五、教学过程(一)导入vcd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音乐问题:该段音乐的风格特点,对电视画面起什么作用。
(导入语:在大家记忆中除《西游记》音乐外肯定还会有许多令同学们难忘的影视音乐,不信听我唱上一段我幼时观看过的一部电影中的乐曲片段,音乐虽不优美,但令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刻骨铭心:引出所听音乐“鬼子进村音乐”)(二)《平原游击队》中“鬼子进村”音乐片段欣赏1、投影:该片剧情介绍2、vcd播放该片段问题:(1)听后的感受(2)为何会有这种感受(分析音乐表现手段:配器、铜管乐恢宏的气势、强力度、进行曲风格)3、比较欣赏:《樱花》与鬼子进村音乐的联系,认识音乐与画面的关系问题:该段音乐换成日本民歌来表现刻画日本鬼子的形象效果会怎样,你们熟悉的日本民歌有哪些,请唱唱,试试,想想。
(樱花是一首抒情的日本民歌,表现日本人民对生活、大自然的热爱,日本的音乐文化是美的,而日本的侵略行径是丑恶的。
语言设计:音乐其奇妙,同一音乐材料通过变换表现手段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下面的音乐更加奇妙,你们听听便会知道它的奇妙之处)(三)《mongdong》欣赏1、录音机播放乐曲abc三段初步感受问题:(1)你能听出哪些声音(乐器、人声)(2)该曲与前两首电影音乐的区别:(旋律、节奏、结构等音乐要素)(3)该曲给你的感受2、投影仪显示:该曲相关知识介绍(1)该曲作者瞿小松及创作风格,代表作(2)该曲创作背景,音乐素材来源(3)混合室内乐及其特点3、结合以上知识欣赏乐曲d-g段问题:如让你为该曲配置画面,你会配之以什么样的电影画面。
4、音画结合完整欣赏六、总结本课布置作业结束语:通过今天的影视音乐欣赏,我们发现,恰当的音乐放在哪里,哪里的画面就会生辉,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也各有不同,音乐是美妙的,学会欣赏它是其乐无穷。
作业:观看电视vcd《大宅门》欣赏其中的片头音乐及片中主题音乐,思考:这些音乐的风格特点,在片中起到什么作用,省去这些好不好,为什么。
【篇二:高一音乐教学设计-王亚敏】高一音乐教学设计肥西农兴中学音体美组王亚敏[课题]高中音乐鉴赏《丝竹相和》[教学内容]1.“江南丝竹” 、“广东音乐”乐种介绍2.赏析《中花六板》、《娱乐升平》[教材分析]本堂课的江南丝竹《中花六板》与广东音乐《娱乐升平》同属于丝竹音乐,江南丝竹音乐风格以轻巧、明朗、欢快、活泼为主,有时也表现得较为粗犷。
其乐曲多表现江南人民朴实键朗的欢乐性格,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江南山清水秀的美丽风貌。
广东音乐则节奏清晰、旋律流畅活跃,常以装饰音群构成习惯音型,因而形成一种轻快活泼、细腻缠绵、艳郁华丽、流畅动听的休闲餐饮运营风格。
本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让学生聆听感受与体验丝竹音乐的地方风格,帮助学生认识两种音乐风格的特点,以及形成原因。
提高学生对丝竹音乐的内涵及艺术价值的认识和理解,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教学目标]1.聆听民间丝竹音乐,激发、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及中国。
2.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及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之特色乐器的知识及判断其音色的能力,知道形成他们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
3.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认识两种音乐的情绪和音乐风格,知道形成其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
[教学难点]聆听《中花六板》,《娱乐升平》,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掌握江南丝竹乐队及广东音乐的编制知识及主奏乐器音色的能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前播放江南丝竹乐《紫竹调》音乐,营造气氛。
二、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认识二胡和高胡,辨别其音色特点。
中国休闲餐饮运营网:今天上课,我们先来认识两样乐器--二胡和高胡。
听辨乐器录音:二胡和高胡的音色,音色有何不同?学生回答:二胡----悠扬抒情,高胡---清脆明亮,有力,音调高于二胡。
2.听辨《中花六板》《娱乐升平》音乐片断: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1)《中花六板》----二胡为主奏乐器《娱乐升平》---高胡为主奏乐器2)说出两首作品里一些其它乐器的名称?--扬琴琵琶笛子箫等乐器3)课前播放的音乐和这两首乐曲,属于我国哪个区域:东北江南中原或中国休闲餐饮运营网地区?学生回答:江南地区/南方教师小结:这些乐器中有弦乐器,也有竹制的吹管乐器,所以通称为“丝竹中国休闲餐饮运营”,丝与竹是古老八大乐器的两种,在晋时就有“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 的文字流传。
4)呈示课题:丝竹相和。
新课导入:“丝竹”这个名称,源于我国传统的休闲分类方法,它泛指民族管弦乐器。
丝竹乐器有很多的的组合,就象我们前面听到的两段音乐片断,不同的组合下音乐会餐饮运营出不同的情绪和风格特点,就好比江南餐饮音乐和广东音乐,同属于丝竹乐种,却有着不同的情绪风格和地域特征。
(一)、江南丝竹1.江南丝竹简介:教师:广义上说,是指包括以南的所有丝竹乐,1958年,江南中国休闲餐饮运营网有有了特定的含义,即专指流传在上海—江苏---浙江一带的民间器乐合奏曲。
乐曲曲目大多来自民是乐曲或古典乐曲,有些则由其它器乐曲衍化而来。
著名的八大名曲有《中花六板》、《三六》、《行街》、《欢乐歌》、《云庆》、《慢六板》、《花三六》、《四合如意》。
获得国内外高度评价的《春江花月夜》,亦属于江南丝竹。
2.视频观看、听赏《中花六板》1)思考提问:乐曲情绪和使用功能(喜庆、活泼、追求幸福、乐观向上)音乐风格特征(优美抒情、清新悠扬、庄重典雅,婉转流畅,具江南色彩。
)2)出示乐队编制图,讨论交流:使用的乐器及主奏乐器(二胡、笛、箫、琵琶演奏主旋律,笙、扬琴支持烘托,小三弦打点添线)教师小结:江南丝竹所使用的乐器以民族管弦乐器为主,辅之以轻型的打击乐器(增添乐曲欢乐的气息)。
乐队编制可大可小,大者十数人,小者至两人,一丝(二胡)一竹(笛子)3)探究:引导学生唱一唱《老六板》的旋律,再与《中花六板》的旋律做比较,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小结:《中花六板》是《老六板》的放慢加花,主干音不变,将母曲的音调节奏,逐层成倍加以扩充,而速度由一拍放慢至四拍,旋律一次又一次地加花,这是传统民族器乐创作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旋律发展手法。
4)观看教材配套的音像资料介绍:江南音乐的地域特征及文化特征讨论归纳:音乐风格的形成与江南的历史、文化、景致、地理环境直接相关,乐曲内容多表现江南人民朴实健朗的欢乐性格,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江南山清水秀的美丽风貌。
音乐以加花、纤细、轻盈、小型、灵活为其典型风格特征。
(二)、广东音乐1.广东音乐简介:教师:属丝竹乐的一种,流行于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带。
它的前身是奥剧的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的小曲。
20世纪初发展为独立的乐种。
广东音乐的发展与一批专业的创作者有关。
其中,严老烈、何柳堂、吕文成。
丘鹤俦等影响较大。
1926年,吕文成改进了广东音乐的乐队编制。
广东音乐的乐曲,一部分是源于古曲或民间乐曲的改编,另一部分则是作曲家的创作。
通常,乐曲都比较矮小精悍。
2.视频观看、听赏《娱乐升平》思考:1)音乐的情绪怎样?你有何感受?(情绪欢快活泼、热情开朗、富有朝气,具有一种乐观向上的色彩。
2)比较《中花六板》和《娱乐升平》,两首作品的色彩与风格有何不同?学生回答:《中花六板》—悠扬抒情、典雅《娱乐升平》---热情开朗,华丽3)思考:主奏乐器的音色特点及其对音乐风格的影响?讨论归纳:主奏乐器是高胡、扬琴。
高胡的音色高亢清脆明亮,刚劲有力,使用作品节奏更清晰,旋律悠扬悦耳活跃。
4)比较音响与课本上乐谱的区别:讨论归纳:广东音乐,原谱比较简单,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进行了再创作,主要有:对旋律的加花和装饰音,以及滑音的配合,使用音乐更华丽与细腻。
5)观看教材配套的音像资料介绍:广东音乐的地域特征及文化特征讨论归纳:广东音乐的风格与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经济文化等密切相关。
形成了一种轻快活泼、细腻缠绵、艳郁华丽、流畅动听的音乐风格。
为表现广东音乐的这处地域特征,在音乐的表现手法上,使用高胡和扬琴作为主奏乐器,在创作手法上则以旋律的加花和装饰音,以及滑音的配合来突出这种风格。
三、课堂反馈:聆听三首乐曲片断,分辨是江南丝竹还是广东音乐?三段音乐分别是:《步步高》《欢乐歌》《月儿高》四.总结: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丰富多彩,具有多种民族性格及地方风格,而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正是中国民族音乐宝库中两颗夺目的璀璨明珠。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我们民族音乐在表现方式上也有一些新的变化和突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融入一些新的元素,给作品增添了活力,更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
五.课后作业:探究:什么叫“新民乐”?新在哪里?你喜欢当今流行的女子十二乐坊的音乐吗?为什么?二o一一年一月十日【篇三:高中音乐课《黄河大合唱》教案】高中音乐课《黄河大合唱》教案丹阳市鹤溪中学夏一方【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模块名称】音乐鉴赏【授课年级】高一【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构想】《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著名诗人光未然创作的大型声乐套曲。
它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因此,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
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视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心中彭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教学目标】1、知识:①介绍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②作品创作的年代、背景③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2、能力:培养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能力,朗诵及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3、情感:感受作品情感内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学习的信念。
【教材分析】一、《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39年3月创作的著名大型声乐作品,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一部具有强大艺术生命力的壮阔无比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