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理论重点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理论重点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理论重点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一、五章):
1.对外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的货物交换活动,是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考
察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2.国际贸易:从国际范围来看国家之间货物和服务交换活动,就称为国际贸易或世界贸易。

3.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额又称为对外贸易值,它是由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进口总额(货物
与/或服务)与出口总额(货物与/或服务)构成,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
一。

4.对外贸易量: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映对外货物贸易的数量规模,被称为对外贸
易量。

5.贸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是指国家进行对外贸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

总贸易体
系是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标准。

专门贸易体系则是以货物经过结关作为
统计进出口的标准,凡是通过海关结关进入境内的货物计入进口贸易,凡通过办理海关手
续出口的货物计入出口贸易。

6.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

货物消费国与货物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对生产国
是间接出口贸易,对消费国是间接进口贸易,而对第三国而言,便是转口贸易。

7.直接贸易:货物消费国、生产国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称为直接贸易。

8.过境贸易:指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过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的条件下运往
另一国的贸易活动。

9.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货物与/或服务)与进口总额(货物与/或服务)之
间的差额称为贸易差额。

10.对外货物贸易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口(与/或进口)贸易中各类货物的构成,即某
大类或某种货物进口(与/或出口)贸易额与整个进口(与/或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
表示。

11.国际货物贸易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货物或某种货物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比重。

12.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
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13.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也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国家集团
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

14.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

以一国对外贸易额同该国GNP或GDP比率来表示,
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对外开放的程度。

15.复出口:是指输入本国的外国货物未经加工在输出。

16.复进口:是指输出国外的本国货物未经加工再度输入国内。

17.关税:是进出口商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税收。

18.关税水平:是指一国的平均进口关税税率。

19.进口配额:又称进口限额制,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如一季度、半年或一年)内,对某
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的限制。

20.“自动”出口配额制:又称“自动”限制出口,是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
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一般为3~5年)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的限制,在限定的配额内自动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

21.外汇管制:是指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限制来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
本国货币汇价的一种制度。

22.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是指国家为了扩大出口,对于本国出口厂商或银行向外国或银行提
供的信贷,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出面担保,当外国债务人拒绝付款时,这个国家机构即按照承保的数额给予补偿,专门机构承担的政策性保险不以营利为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