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污水管道顶管专项施工方案

污水管道顶管专项施工方案

污水管道顶管专项施工方案目录第1章编制依据 (4)1.1编制依据 (4)第2章工程概述 (6)2.1 工程概况 (6)2.2周围环境情况 (6)2.3主要工作内容 (6)2.4主要工程数量 (6)2.5自然条件 (6)2.6重点及难点分析和措施 (10)第3 章施工总体部署 (12)3.1 施工总体目标 (12)3.2施工组织机构 (13)3.2施工总体安排 (13)3.3资源配置 (14)3.4施工总平面布置及临时设施 (19)3.5 施工平面布置图(附后) (21)第4章施工方法 (22)4.1 施工方法 (22)4.2 施工布署 (22)4.3、施工工艺流程 (22)4.4 施工准备 (22)4.5 降排水措施 (23)4.6 工作井施工 (33)4.7 测量放线 (37)4.8、顶力计算及后背墙土抗力 (40)4.9、导轨安装 (41)4.10、后背的设置 (42)4.11、顶管设备的安装 (43)4.12、配套设备 (44)4.13、管道顶进施工 (44)4.14、测量及纠偏 (48)4.15、管背注浆 (49)4.17、检查井浇筑及工作井回填 (51)4.18、闭水试验 (51)第1章编制依据1.1编制依据1.1.1《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1.1.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1.1.3《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2008)1.1.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1.1.6《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1.1.7《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2009)1.1.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1.1.9《成都地区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范》(DB51T5072-2011)1.1.10《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3-2011)1.1.11《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1.1.1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1.1.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1.1.14《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GB 50870-2013)1.1.1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51004-2015)1.1.16《顶进施工法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JC/T640-2010)1.1.17《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1.1.18《顶管施工技术及验收规范》(2006 年 12 月)1.1.1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405-2005)1.1.2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20121.1.21《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2-20021.1.22《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20151.1.23《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T50107-20101.2编制说明1.2.1根据工程施工图设计,并结合我公司的施工实力、技术、资源和机具的配置能力,以及施工的丰富经验等因素,编制本工程施工方案。

在编制本方案前,结合本工程的特点、难点及重点,全面、科学地安排工作。

1.2.2人员方面:调集具有顶管工程施工经验、组织能力强的管理人员参加;1.2.3机械设备方面: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配备充足的施工机械、测量仪器、检验仪器、试验设备;对关键工程或关键工序进行充分合理的组织,解决好各工序、各工点间的施工干扰,以及施工期间的交通疏解;使整个工程施工得以协调一致、优质高效地推进,确保质量、安全、进度和成本控制,按照合同要求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

第2章工程概述2.1 工程概况2.2周围环境情况2.3主要工作内容2.3.1 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及防护、边坡沉降观测、基坑排水。

2.3.2 顶管井与接收井钢筋与工字钢制作安装、锁口圈梁模板安装、喷射砼浇筑、顶管施工、坑内检查井施工等。

2.4主要工程数量顶管施工主要工程数量2.5自然条件2.5.1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是连接沈阳路、武汉路、梓州大道的重要通道,也是区域路网的一个重要补充。

2.5.2地形与地貌地貌为起伏不平的低矮丘陵与低缓开阔的平原组成。

2.5.3气象场地所处成都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少冰雪。

主导风向为NNE向,常年平均风速为1.2米/秒,年平均风压140Pa,最大风压约250Pa,年平均降雨量为900~1000mm,七、八月份雨量集中,易形成暴雨。

根据成都气象台观测资料,成都地区的气象指标如下:多年平均气温16.2℃,极端最高气温38.3℃,极端最低气温-5.9℃;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47.00mm;最大日降水量为195.2mm;多年平均蒸发量1020.5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多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228.3小时;主导风向为NNE向,多年平均风速为1.35m/s;最大风速为14.8m/s(NE向),极大风速为27.4m/s(1961年6月21日)。

2.5.4工程地质条件地范围4km开外分布有一条新华夏系苏码头断裂带,总体走向北30° ~40°东,倾向南东,倾角在21 ~26°之间,断距210~230米,显示为压性特征。

本拟建区域位于断裂东南向下盘位置,距断裂轴部约4km开外。

从地壳稳定性来看应属稳定区。

场地属稳定场地。

地质构造简单,岩层产状N10°E/11°SE,岩节理裂隙不发育,呈闭合状。

开挖时岩体结构面对边坡稳定性影响不大,不存在顺层滑动的可能。

2.5.5地层岩性区域内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e),分布于既有道路范围;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Q4dl+pl),分布于槽谷区,主要为弱膨胀性硬塑状粘性土,局部地势低洼地段分布厚度<3m的软塑状粘土;丘坡段地表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弱膨胀性可塑状粘土。

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泥岩。

现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e)<1-1>素填土:黄褐色至棕红色,松散-稍密状,稍湿,主要成份为粘性土及少量泥岩风化碎片组成,粘性土含量大于80%,未完成自重固结,采取率80%,属于Ⅱ级普通土。

2)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Q4dl+pl)与坡残积层(Q4dl+el)<2-1>粘性土:黄褐色,浅褐黄色至棕红色,硬塑状,局部可塑状,土质不均匀,其中浅褐黄色以粘性土为主,细腻,切面光滑,据试验结果为低液限土,自由膨胀率41.6~53%;Ip>17,为粘土层,具弱膨胀土,主要分布于地表,厚约1~6m,属Ⅱ级普通土。

<2-2>淤泥质土:粘性土,黑褐色,软塑~流塑状,主要成分以粘土为主夹少量有机质及砂土,土质不均匀,分布于路基范围水塘中,厚度<3m,属Ⅰ级松土。

3)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4-1-1>全风化泥岩:棕红色,全风化,原岩结构构造完全风化破坏,岩芯已风化呈土状,手属捏易碎,Ⅱ属级普通土。

厚约1~7m,<4-1-2>强风化泥岩:棕红色,强风化,原岩结构构造风化强烈,岩芯已风化呈1-7cm碎块状夹少量土状,锤击声哑、易碎,属Ⅳ级软石。

厚约2~5m,<4-3>中风化泥岩:棕红色,中风化,泥质结构,层状构造,岩芯较完整,呈8-40cm 柱状,岩质硬,锤击不易碎,RQD=70%,产状为N48°E/23°SE,属Ⅳ级软石。

埋深3~11m。

2.5.6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根据现场原位测试成果、室内土工试验结果结合现场钻探取芯鉴别,该场地勘察区内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取值建议如下:地基土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表2.5.7水文地质条件路段区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项目区地表水系与府河息息相关,府河是在都江堰市崇义镇分流而来,属岷江水系。

2)地下水水位及年变化幅度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及基岩裂隙水。

上层滞水主要分布于人工填土及粘性土层中,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水量不均。

以地表径流形式排泄。

水位随旱雨季涨落,变化幅度很大。

基岩裂隙水分布于泥岩层中,主要为浅层风化带裂隙水和层间裂隙水,前者受地形地貌条件及风化发育程度影响,后者主要受断层、构造控制。

一般富水性差,局部构造带富水性好。

地下水位埋深1.6~10.5m。

3)地基土渗透性根据《天府新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本项目为岩石地基,基岩为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泥岩,约占总面积的50%,土层的平均渗透系数约为5.8×10-6m/s。

4)地表水、地下水水质及土腐蚀性评价对地基土进行了腐蚀性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版)》判定:本场地环境类别为Ⅱ类,土对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均具微腐蚀性。

2.5.8地震效应1、地震设防烈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及2015年版《四川、甘肃、陕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某市】【某县】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特征周期0.45S,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2、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1.1条,拟建场地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

3、建筑场地类别及场地土类型该区场地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平均值为215m/s,覆盖层厚度小于6.1m地段,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

4、液化评价场地内无液化土分布。

2.5.9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1、不良地质根据现场调查,区内未见滑坡、崩塌等有危害性的不良地质及地质灾害现象,在自然生态环境场地稳定性也较好。

随着场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变,可能导致次生灾害发生。

2、特殊岩土评价1)表层软土局部低洼地段及鱼塘表层为<3m淤泥质软土层,黑褐色,软塑~流塑状,主要成份以粘土为主夹少量有机质及砂土,土质不均匀,对路基基础层一定影响,详情请见路基工点段中的“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一览表”。

2)膨胀土据试验结果,地表层粘性土膨胀率为平均值41.8%,塑性指数平均值>15,具弱膨胀性,该类土具有吸水膨胀软化,失水收缩硬化开裂等特性,建议按弱膨胀性土来考虑,该弱膨胀土在水流作用下极易出现牵引式坍滑,即导致边坡失稳,破坏冲毁构筑物或掩埋道路等极其严重的地质灾害。

详情请见路基工点段中的“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一览表”。

经此区域的工程项目同一地层岩石取样试验。

岩石不具膨胀性。

3)人工填土本场地地表普遍分布人工填土,成份主要为黏性土及少量碎石土,其性状不均,结构松散,为不良地基土。

详情请见路基工点段中的“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一览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