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量》复习课教学设计
设计:九江市庐山区五里中心小学陈桂琴张忠发
教材分析:
《常见的量》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课本第48页内容。
在“常见的量”这一部分的复习内容中,教材呈现了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信息,信息中含有质量单位、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还提出“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人民币和质量的单位,举例说一说”,目的是让学生能在实际问题中,回顾这些量及其单位;“具体说明1时、1分大约有多长,1千克有多重”,回顾这些单位的实际意义,有助于学生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和时间单位的概念。
通过对常见的量的知识的回顾与复习,让学生再一次体验这些量及其单位的实际意义,进行名数的改写,提高解决与常见的量的简单问题的实际能力。
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
学生通过第一和第二学段的学习,对质量单位、时间单位和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其他的量的单位的实际意义有一定的了解,也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还会结合量有关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出现的问题。
学生对个别的单位的实际意义理解有一定的偏差,单位之间的换算出现差错。
3、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教师利用情境教学法、讲授法、问答法、练习法,鼓励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注重学生的亲自体验。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质量、时间、人民币单位,结合具体情景感受不同的单位,能够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单位;掌握相邻单位之间的单位换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意识到单位即数量中的“量”。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整理常见的量及量的单位,体会各个量的具体意义;引导学生整理和反思的复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常见的量”的复习,不断向学生渗透反思的意识;让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复习重点:系统地整理计量单位及其进率。
复习难点:使学生建立计量单位的具体表象并进行名数的改写。
复习准备:小黑板。
复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写过日记吗?
生:……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篇“淘气”写的数学日记。
出示日记。
(请一名同学读日记)
今天是2009年2月28日,早上从睡梦中醒来已经7时30分了,我飞快的进行梳洗,才用了5秒钟。
该吃饭了,我端起一杯250毫升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200千克的面包和一个煎鸡蛋。
吃过早餐,想起今天要买本参考书,从抽屉拿了10元钱,我便冲出家门,步行500米到达学校,进校门的时候铃声刚刚响起!
师:哪位同学能大声的读一读?其他的同学,叫醒你的耳朵,认真倾听,想一想,在这篇日记中你能发现哪些常见的量?
生默读。
师:谁来说一说在这篇日记中你发现了哪些常见的量?板书课题:常见的量。
生:……
师:这些都是表示什么的量?
生:……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量,在“淘气”的日记中,有哪些单位用的不合适?将用的不合适的单位改正。
师:同学们,掌握各种量的计量单位,并正确的使用非常重要,否则单位使用不恰当,就会和淘气一样,闹出笑话了。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复习表示质量、时间、人民币的量以及他们的计量单位。
【设计意图:用数学日记的形式导入新课,不但可以很快的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快速运用已学的知识,还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合适的单位表示常见的量非常重要。
】
二、分类整理
1、质量单位。
(计量物体的轻重)
师:人们为了计量不同物体的轻重,经常要用到不同的质量单位,谁来说一说常见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师:为了更加方便咱们记忆,使别人一看就一目了然,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吗?板书:(1)常见质量单位:克(g)千克(kg)吨(t)
师:1吨=()千克这说明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
千克和克呢?判断:质量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师:由此可以看出相邻的质量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练习:(1)、你能用质量单位描述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质量吗?
(2)、8.6吨=()千克 1200克=()千克
师:将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乘以进率,将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除以进率。
2、时间单位。
计量时间的长短。
师:你能说出常见的时间单位有哪些吗?
师:为了让人记忆方便,一看一目了然,你能将这些单位按照从大到小进行排列吗?板书:(2)常见时间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师:刚才我们知道相邻的质量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那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不是也是1000呢?老师请你们4人1小组用1分钟时间进行回忆,呆会请几个同学进行汇报。
准备好了吗?
师:时间到。
1分钟转眼即逝,希望你们能珍惜身边的每一分、每一秒,做时间的主人。
你能说出哪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间的进率呢?
板书:进率1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 1年=365天(闰年366天)
大月有31天:1,3,5,7,8,10,12。
小月有30天:4,6,9,11。
平年的二月有28日。
闰年的二月有29日。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时间单位间的进率,你发现了什么?
生:……相邻的时间单位间的进率不是固定的。
师:相邻的时间单位间的进率不是固定的,而且是不规律的。
练习:(1)、你能举例说说1分钟能干什么?
(2)、2009年1月、2月、3月共有()天?
师: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是平年,整百数年份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如1900年虽能被4整除,但不是闰年。
)
(3)、采用24时计时法,下午5时就是()时,夜里12时就()
时,也就是第二天的()时。
3、货币单位:计量货币的多少。
师:日常生活中,除了质量单位、时间单位外,还有一类常见的单位,离开了它,在当今的商品经济社会中,我们可是寸步难行,你知道是什么吗?——人民币单位。
板书:(3)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师: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相邻的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是10。
练习:(1)2元=()角=()分
(2)56角=()元()角
师:同学们,书越读越薄,我们就这样将质量、时间、人民币的计量单位通过大家的努力呈现出来,师:俗话说:学以致用,接下来我们就利用刚才整理复习的这些知识来完成一些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边复习梳理知识点,边穿插练习的方式,使学生能更好的整理出常见的质量、时间、人民币这些量以及计量单位,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单位间的互化等知识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以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
】
三、巩固练习
1、选一选。
(1)1个苹果约重100();电梯载重量约1200();卡车的载重量约3()。
(吨,千克,克)
(2)火车提速后从九江到北京约需16();从学校大门口走到班上约需4()。
(秒、分、时)
(3)购买1部手机大约需要1000(),1支铅笔大约需要5()。
(元、角、分)
2、判断:
(1)、1吨棉花和1吨铁一样重。
()
(2)、2009年有366天。
()
3、填一填。
(1)3.5日=()日()时
(2)1吨50千克= ( )吨=( )千克
师:通过练习,可以看出名数改写的方法:从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乘以进率;从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除以进率,同学们可要记牢哦!
4、算一算
阳光小学的学生一天在校学习有多长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综合练习,能让学生更好利用所复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上到现在已经38分钟了,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复习了哪些常见的量?
生:……
师: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恰当运用合适的单位表示常见的量,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教学反思:
作为一节真实、自然的常规课,本课没有借助任何多媒体手段,那么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构建量的计量的知识基础,同时也让学生不觉得复习课枯燥乏味呢?我注重引导学生对过去所学过的“常见的量”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在师生共同整理,基础上,我安排了学生感悟计量单位的具体表象,让学生通过举例加深对量的单位意义的体会;由于表示时间的量及其计量单位、相邻的单位间的进率等知识是本节课复习的重点,故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彼此分享思考、知识和经验,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起,创造潜能得到了激发,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珍惜时间的情感。
当然,复习课是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面向的是中下生,因此我设计了一些较有针对性又比较容易的练习,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体验。
然而在讲完课后,和老师们的交流中,我意识到自己的备课过程中、课堂上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关注学生,是我应该思考和改进的方面,如何把握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跟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设计教学也是应该努力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