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9-06-12T10:51:46.757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7月总第313期作者:孙丽梅
[导读] 现阶段,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十分重要,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标准理念的不断深入与执行,更加应该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提升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就非常有必要。
莱西市马连庄镇中心小学山东青岛266617
现阶段,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十分重要,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标准理念的不断深入与执行,更加应该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提升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就非常有必要。
而创新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还能够提升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一、小学品德教学中创新途径的有效策略
1.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认识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体现,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师要改变原来的教学思路,将课堂更多地留给学生,做好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思维习惯,制定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策略。
2.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教育阶段,思想品德教学的德育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包括明善恶、辨是非、懂爱憎、识美丑等。
所以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体验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现情感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通过恰当的教学情境来展现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思想品德知识,同时还能够促使其认识到思想品德知识的深刻内涵与意义价值。
不过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脱离教学实际,要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进行《我们的校园》教学时,由于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内开展教学,而不是局限于教室之中。
可以设计一些学生都比较喜欢的活动,像跳绳、跑步、踢毽子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小学生亲身体验,参与其中,从而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认识。
通过各种活动体验,可以感受到在生活中处处是教学。
3.时事阅读与课外延伸。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客观理解问题的能力较为一般,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培养和提升。
所以,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多增加一些见闻或知识,包括看新闻、报纸或杂志等,阅读时事,把思想品德教学延伸到课外。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抽出一些时间,让学生汇报一下自己所总结的信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知识的热情与动力,同时也能够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在《祖国江山的保卫者》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江山的保卫者、服兵役是每个公民的光荣义务,了解解放军战士的革命斗志和奉献精神,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从而了解到国防的重要性,让小学生感受到驻守边疆的人民解放军不畏艰苦为国奉献的情怀,体会军队与人民的鱼水之情,热爱解放军。
在学习思想品德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逐渐提高思想品德修养。
4.进行多种课堂活动。
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分散,很容易被其他的事物吸引注意力。
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尽量采用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投入地进行思想品德的学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思想品德相关的视频动画,让学生充满观看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安静、舒适、温馨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思想品德素质。
对于很多经典的案例,教师只是使用一张嘴很难表达清楚,不如使用多媒体播放制作好的动画,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进行学习。
5.重视学生自身的体验。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小学生的社会经验少,更是对教师的反应非常敏感。
所以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善于用实际行动感化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榜样作用下进行学习。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之后真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价值。
例如在进行“我的体育活动”学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讲述自己在体育活动的时候遇到的真实案例,让学生通过自己事迹的描述,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反应能力。
二、总结
小学思想品德是重要的学科,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有效的教学途径和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高素质的小学生,为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