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海参考资料洮河源国家湿地公园解说词20131221-1(1)

青海参考资料洮河源国家湿地公园解说词20131221-1(1)

青海洮河源国家湿地公园
解说词
在雄奇壮美的青藏高原东南隅,九曲黄河第一弯的环抱中,有一颗旖旎迷人的明珠——青海省黄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河南县地处青甘川三省结合部,是全国面积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是全省蒙藏药产业化示范县,是青海生态保护最好的草原,也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

拟建的青海洮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青海省黄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赛尔龙乡中部,东邻甘肃省碌曲县,西接优干宁镇,南倚托叶玛乡、柯生乡,北靠甘肃省夏河县。

总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36.00%。

洮河源湿地可划分为2类6型,即:河流湿地和沼泽湿地,河流湿地类包括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河流;沼泽湿地类包括沼泽化草甸、藓类沼泽、草本沼泽、灌丛沼泽。

河流湿地(水域)面积1500公顷,占总面积的 3.91%;沼泽湿地面积为12320公顷,占该区总面积的32.09%。

洮河(上游藏名碌曲)为黄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境内东南部李恰如山与莫尔藏阿米山之间的代富桑沟,源头海拔3700米。

湿地公园境内流程23.50公里,河段落差400米。

洮河源湿地是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洮河源湿地公园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

拥有高等植物324种,隶属44科,120属,有野生动物191种,隶属21目,43科。

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黑颈鹤、金雕2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大天鹅、鸢、雀鹰等11种。

省级重点保护
野生动物有艾虎、普通鸬鹚、灰雁等15种。

湿地公园内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多姿多彩,人文景观内涵厚重。

洮河源地,奇峰耸立,河流湿地,水草丰美。

每当盛夏,蓝天白云下碧波荡漾,构画出一幅如诗如画的湿地风光。

李恰如天池座落在石山环绕之中,池面约1500平方米,池水清澈碧绿,每年有大量的白鹤、鹭鸶等珍禽来此栖息,吸引无数游客回归自然,流连忘返。

根据洮河源湿地公园资源特征和管理需要,将洮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区划为保育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4个功能区。

实施分区管理。

保育区位于湿地公园西部,生态环境较好,具有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景观,主要包括河流湿地、露出水面的小岛及半岛,面积为24公顷,占总面积的,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为鸟类营造良好的栖息环境。

宣教展示区位于湿地公园东部,是向公众展示洮河源湿地多样性和开展以科普为特征的湿地生态旅游的主要区域之一,面积为公顷,占总面积的,开展湿地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湿地科普知识,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

合理利用区位于湿地公园东南部,是湿地公园开展休闲游赏活动的区域,面积为9公顷,占总面积的,设置观景、观鸟、赏民俗等游览项目,构建多样化的湿地生态旅游体系,设置科学合理的游览路线,大大提升洮河源湿地公园的知名度。

管理服务区位于湿地公园东北部,主要包括洮河源湿地公园的管理、服务机构和设施,面积815公顷,占总面积的,通过建设公园管理站、游客服务中心、急救服务中心、停车场等,进一步提升洮河源湿地公园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洮河源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与河南县相关规划紧密衔接,规划范围内土地权属无争议,土地使用权和管理权清晰明确,湿地生态用水主要来源于冰川融水、山体涵养水源,且已与水利等相关部门协调,用水权益完全可以得到保障。

青海洮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将按照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要求,坚持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认真贯彻执行“保护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总方针。

努力将洮河源打造成湿地景观丰富、文化特色浓郁、科普教育与湿地生态旅游兼备、具有青南牧区蒙藏民族特色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