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8单元译文

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8单元译文

【第八单元】
邴原戒酒
邴原[邴(bǐnɡ),三国时魏国人]旧能饮酒,自行[此指出门游学]之后,八九年间,酒不向(对着)口。

单步负笈(jí,竹书箱),苦身持力[凭着刻苦支撑疲劳的身体],至陈留[古在名,在今河南境内]则师(以……为师)韩子助,颍川[颖(yǐng),古地名,今河南境内]则宗陈仲弓,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则交范孟博,涿郡[(涿zhuō),古地名,今河北境内]则亲卢子干。

临别,师友以原[指邴原]不饮酒,会[汇集]米肉送原。

原曰:“本能饮酒,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耳。

今当远别,因见贶饯[贶(kuànɡ本义:赐,赏赐) 因给我设宴送别;见,我],可一饮宴。

”于是共坐饮酒,终日不醉。

(节选自《三国志•邴原传》)【译文】邴原早先能喝酒,出门求学以后,八九年中,酒不沾口。

背着书箱徒步赶路,凭着刻苦支撑疲劳的身体。

到陈留拜韩子助为师,到颖川是陈仲弓的弟子,到汝南跟范孟博交往,到涿郡与卢子干亲近。

临分别时,老师朋友认为邴原不会喝酒,汇集米与肉送给他。

邴原说“本来是能喝酒的,只是因为考虑饮酒要荒废学业,所以戒掉了。

如今要远行离别,因为(你们)给我设宴道别,可以在宴席上喝一次酒。

”于是坐在一起饮酒,(竟然喝了)一整天也不醉。

1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小时候失去了父亲),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能够)学者,有亲(父亲)也。

一则羡其[指代书舍里的学生]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同情的样子)曰:“苟欲学,不须资也。


【译文】邴原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几岁时,经过书塾(忍不住)哭了。

(书塾的)老师问:“小孩子为什么哭泣?”邴原说:“凡是能够上学的人,是有父亲(的孩子)。

(我)一来羡慕他们没有丧父,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内心伤感,因此而哭了。

”老师同情地说:“你如果想上学,就不需要学费。


2崔景偁拜师
余[指本文作者张惠言;他是清代文学家]始识景偁(chēng)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

既(已经)数岁,已而(不久)北面承贽(zhì)[拜师。

北面,面朝北,即向朝南坐的老师下拜],请为弟子(学生)。

余愧谢,不获。

且曰:“偁之从(跟随)先生,非发策决科[科举考试中获得功名]之谓也。

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有希望]焉。


【译文】我在京城初次结识景偁,和他结为朋友,崔景偁用对待兄长的态度照顾我。

几年后,不久景偁(前来)拜我为师,请求成为(我的)弟子.我惭愧地拒绝,但对方(景偁)不同意,并说:“景偁要跟随先生,不是为了科举考试中获得功名.先生您不写世俗的文章,也不做世俗的人,我的愿望有希望实现了。


3 田舍翁之子学书
有田舍翁[乡村老人],家资殷盛(实),而累世(好几代)不识“之”、“乎”。

一岁,聘楚士训其子。

楚士始训之握管临朱[握笔描红;描红是古人习字的一种方法],书(写)一画(划),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

其子辄(就)欣欣然掷笔,告其父曰:“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教师的酬金]也,请谢去。

”其
父喜而从之,具币谢遣楚士。

逾(过了)时,其父拟(打算)召姻友[有亲戚关系的友人]万氏姓者饮。

令子晨起书帖。

久之不成。

父趣(通“促”。

催促)之。

其子恚(huì,怒)曰:“天下姓氏伙[多]矣,奈何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呜呼!世之学者[求学的人]偶一解,辄自矜(jīn,骄傲)有得,不欲更进,殆(dài,大概)类是也。

【译文】有位乡村老人,家产众多,但好几代不识一字。

(有)一年,(他)聘请了一位楚地的读书人教他的儿子。

楚士起初教孩子握笔描红,写一画,教诲说:“一字”;写二画,教诲说“二字;”写三画,教诲说“三字”。

他的儿子就高兴地扔了笔,回家告诉他的父亲说:“儿子学会了!可以不烦劳先生,化昂贵的酬金了,请辞退先生离去。

”他的父亲高兴地答应了他,备好酬金辞退楚士打发他(离开)。

过了些时候,他的父亲打算叫姓万的亲戚朋友来家饮酒。

叫儿子早晨起来写请帖。

(儿子)写了好久没完成。

父亲催促他。

他的儿子发怒说:“天下的姓氏多了,怎么(就)姓万?从早晨起到现在,才完成五百画啊。

”唉!世上求学的人偶然懂得一点,就自夸已经学有所得,不想再进一步学习上进,大概像田舍翁之子这般人吧。

4读书“五失”
清袁文清尝云:“予少时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而不敢望(向往),其失懦(软弱)而无立(确立);纂(zuǎn)录[摘录]故实,一未终而更端,其失劳而无功(效果);闻人之长(优点),将疾(急)趋而从之,辄(往往)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
【译文】清袁文清曾经说:“我年少时读书有五种过失:泛泛的浏览但没有什么选择,它的过失是涉及范围广但是少有(抓住)要领;喜欢古人的言行,思想上常退缩,不敢向往,它的过失是软弱没有确立(自己的信念);摘录往事、,一个材料没有做完就重新开头,它的过失是化了功夫却没有效果;听说了别人的长处,于是赶快地跟着他们的后面学习,模仿,却总是落在他们的后面,它的过失就是想快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喜欢学习写作,不能积累打好写作的基础,它在写作上的过失是很严重的了。

5宋人疑盗
宋[宋国]有富人,天雨(下雨)坏墙。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小偷)。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丢失)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却)疑邻人之父。

【译文】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把(他家的)墙冲坏了。

他的儿子说:“不修好,一定将会有小偷(来偷东西)。

”他邻居的父亲也这么说,晚上,(他们家)果然丢失了很多的财物。

他的家人认为他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他邻居的父亲(偷了他家的东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