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应急避险知识
★ 室内避险较安全的地点 ——低矮、牢固的家具边; ——牢固的桌子下或床下。
★ 震时不可取的行为 ——滞留在床上; ——躲在房梁下; ——躲在窗户边; ——破窗而逃(以免被玻璃扎伤或摔伤)。
五、怎样做好防震准备 ◆ 检查住房的环境和条件
——看一看居住的环境有没有不利抗震的地方?有时,你家的住房本不该 被震倒,但可能会被周围其他倒下的建筑物等砸坏。这时须更加注意加固住 房,必要时应搬迁或撤离。
◆ 我国地震灾情特点 我国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的特点,是一个震灾
严重的国家。统计表明,我国的陆地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15,即百分之 六左右;人口占全球人口的1/5左右,即百分之二十左右,然而我国的陆地 地震竟占全球陆地地震的1/3,即百分之三十三左右,而因地震死亡的人数 竟达到全球的1/2以上。二十世纪全球共发生3次8.5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其 中两次发生在我国;全球发生两次导致20万人死亡的强烈地震也都发生在我 国,一次是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造成 23万多人死亡;一次是1976年的河 北唐山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从人员的死亡来看,地震是群害之首。
在以楼房为主的都市里,地震时逃往户外就存在更大危险。因为屋顶的砖 瓦、广告牌、玻璃墙等都有倒塌的危险。另外,住在高层的人如果都同时往 户外逃,容易发生混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 误区二:躲入大衣柜或其他大型家具里 很多人可能觉得,一些大块头的家具能给人安全感,地震的时候它们没准
能是个庇护所,但真要到了地震的时候,您可千万要离它们远一点。 地震时千万不能躲到大衣柜里或者其他柜子里。大衣柜虽然结实,但是重
是理想的躲避场所。一来暖气的承载力较大,二来管道内的水能延长人的存 活期。
◆ 应对地震策略三:保护好头部 人蹲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这样的姿势可以在地震时保护好头部,
当然,如果您有条件,还应该拿软靠垫护住头部,有条件的话,还要尽可能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灰土和毒气。
◆ 应对地震策略四:努力呼救 地震时如果不幸被压在了废墟里,身边如果有水管和暖气管的话,就非常
二十世纪以来,我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 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据统计,1949 年至2007年,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 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百 分之五十四,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千米,房屋倒塌达700万间,地震 灾害的损失触目惊心。
20世纪全球地震灾害统计 20世纪后50年我国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统计
一、避震知识
◆ 室内的避震空间 由于预警时间毕竟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所形
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 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主要有:
(1)炕沿下,结实牢固的家具附近; (2)内墙(特别是承重墙)墙根、墙角; (3)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地方。
一、了解地震知识 二、地震灾害特点 三、如何正确避险
◆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自地球诞生以来,地壳无时不在运动。但一般而言地壳运动速度缓慢、不
易为人感觉。特别情况下,地壳运动可以表现快速而激烈,那就是地震活动, 并常常引发山崩、地陷、海啸。
地震就是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自然 现象。
四、情景避震
情景一 在学校怎样紧急避震 ◆ 特别提醒
★ 一切行动听从老师的指挥 ★ 同学之间要互相照顾 ★ 大同学要照顾年小体弱的同学 ★ 要关心、照顾残疾同学
◆ 不同情况下怎样避震 ★ 正在上课时怎样避震 ——无论教室是楼房还是平房,同学们都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躲在各
自的课桌下; ——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外逃,待地震过去后,在老师带领下有组织地疏散; ——如果教室是楼房,先躲避后撤离,听从老师安排有序撤离,不推搡,
二、地震如何正确避险
◆ 应对地震策略一:第一时间关闭明火、电源 地震到来的时候,如果您的厨房里正在烧水或者做饭,可千万要记住必
须在第一时间关掉火和电源。 地震时发生剧烈摇晃,如果家里有明火存在,或有开着的电源,就很容
易发生火灾。关闭火源和电源是把地震损失降低的重要因素。
◆应对地震策略二:寻找合适的躲避位置 比较安全的空间有:承重墙的墙根、墙角,卫生间等小房间。暖气管道旁
★ 卧室的防震措施最重要 地震有时可能发生在夜间,人在睡觉时对地震的警觉力最差,并且从卧室 撤往室外的路线可能较长,因此,按防震要求布置好卧室至关重要。 ——床的位置要避开外墙、窗口、房梁,安放在室内坚固的内墙边; ——防止室内重物落到床上; ——床要牢固,可能时加个抗震架。
★ 仔细放置好家中的危险品 清理家里的危险品: ——易燃物:煤油、汽油、酒精、油漆、稀料等; ——易爆品:煤气罐、氧气瓶等; ——易腐蚀的化学物品:硫酸、盐酸等; ——有毒物品:杀虫剂等。 把用不着的以上物品尽早清理掉。
◆ 怎样正确描述一个地震 当某地发生了灾害性地震,大家经常可以从新闻媒体看到这样的报道:
“据××地震台网测定,××年×月×日×时×分,在××地方(附以经纬 度),发生了×级地震。”不管什么媒体,无论电视台、广播电台,还是报 纸,也不管这次地震伤亡与经济损失有多大,只要报道,就一定会包括这次 地震的时间、地点与震级。这就是描述一个地震最常见的三要素。
熟睡的夜间。据1988年“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专家组的不完全统计,二 十世纪全球地震灾害死亡总人数超过120万人,其中伤亡人数最多的是1976 年7月28日我国唐山7.8级大地震,死亡24.2万余人,重伤16.4万余人。 1900~1986年间地震死亡人数占在所有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58%,其中中国的 地震死亡人数最多,占42%,这主要是因为以前中国的房屋抗震能力差,人 口密集。统计表明,约60%的死亡是抗震能力差的砖石房屋倒塌造成的。
◆ 地震12秒自救机会 在大地震发生前的瞬间,往往有地声、地光和地面微动,先于强震动12秒
钟左右出现于地表,作为大震即将来临的预警信号。这些临震异常现象为人 们提供了最后一次自救机会。
78%的地声出现在震前10分钟内,到临震十几秒时声响最大。据经验,临 震时往往先听到“呼呼”声,接着是“轰轰”声,继而为“咚咚”闷雷声, 之后地面开始振动。地光是地壳内喷溢出的气体,强化了低空静电场所致, 其开头有带状、片状、球状、柱状等到,颜色以兰、黄、白居多。历次大震 的幸存者中,很多人就是观察到这些临震异常现象判断有大震来临,迅速采 取措施避险而保全了生命。
——房屋的结构是否有利抗震?女儿墙、高门脸等笨重的装饰物应拆掉。 ——房屋的建造质量好不好?是否年久失修?不利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 宜加固的危房要撤离。
◆ 做好室内的防震准备 ★ 家具物品摆放要安全 ——防止掉落或倾倒伤人、伤物,堵塞通道; ——有利于形成三角空间,便于震时藏身避险; ——保持对外通道的畅通,便于震时从室内撤离。
方便求救。您可以用力敲击管道,声音就能够传出去,这样的求救信号在危 急的时刻也是至关重要。地震时自己呼救的声音很难被外界听到,但管道的 声音较容易被外界发觉。
三、地震避险误区
◆ 误区一:发生地震马上往户外逃 地震到来的时候,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赶快逃到空旷的地方去。可
是有研究表明,在地震发生的短暂的时间里,人在出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 砸死砸伤的概率最大。
六、识别地震谣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 地震预报意见实行统一发布制度。自治区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提出
破坏性地震的长期、中期、短期、临震预报意见,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按照国 务院规定的程序发布。
对于这些地震谣传或误传主要从以下几种情况来识别和判定: ★ 是否由政府统一发布的; ★ 超过目前预报的实际水平,三要素十分“精确”的所谓地震预报意见。 ★ 跨国地震预报。如果传说地震是由外国人预报的,那肯定是谣传。 ★ 对地震后果过分渲染的传言。 当我们听到地震谣传或误传时应该做到:不相信、不传播、及时报告。
世界地震的 以上。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这类地
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 左右。 塌陷地震: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 诱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 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
◆ 地震构造
◆ 地震术语 震源:地壳内发生地震的地方。 震中:从震源向上垂直对应地面的地方。 震中距:从地面上任一点到达震中的距离。 地方震:指震中距在100千米以内的地震; 近震:是指震中距是指在100-1000千米的地震; 远震:是指震中距是指大于1000千米的地震。
心太高容易倾斜,而且人一旦柜子里就会视野受阻,四肢受到束缚,不仅会 错过逃生机,还不利于被救。
◆ 误区三:趴在地上或躺着以节省体力,等待救援 地震发生时躺卧或趴着的姿势都是很危险的,因为这时身体的平面面积就
加大了,这样被废墟等物体击中的几率比站着时要大五倍,而且躺卧也不利 于身体灵活活动,所以地震时保持正确的姿势至关重要。
◆ 地震能量是如何释放的
都江堰5.12实录
◆ 地震成灾具有瞬时性。 地震在瞬间发生,地震作用的时间很短,最短十几秒,最长两三分钟就造
成山崩地裂,房倒屋塌,使人猝不及防、措手不及。人类辛勤建设的文明在 瞬间毁灭,地震爆发的当时人们无法在短时间内组织有效的抗御行动。
◆ 地震造成伤亡大。 地震使大量房屋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元凶,尤其一些地震发生在人们
★ 震时要注意 ——千万不要滞留在床上; ——千万不能跳楼; ——不要到阳台上去; ——不要到外墙边或窗边去; ——不要到楼梯去; ——不要去乘电梯;如果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要抱头
蹲下,抓牢扶手; ——不要到处乱跑,特别不要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去。
◆情景二 家住平房怎样避震
★ 有条件时尽快跑到室外避震 如果屋外场地开阔,发现预警现象早,可尽快跑出室外避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