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网络的连接策略(1)

1.2网络的连接策略(1)


2、服务器--客户机网络(serverClient networking) 网络连接的第二种方式是服务器-客户机网络。与对等网相比较,服 务器--客户机网络可以提供组建大型 网络的能力,它能向用户提供更大量 的资源和网络服务。
服务器
服务器—客户机网络图示
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网络中,至少有一 台服务器。服务器在网络中处于核心和主导地 位,服务器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 服务器是网络的管理中心,管理员可以在服务 器上为每个用户创建用户帐号,并为不同帐号 设置不同的操作权限,从而限制每一个用户的 操作行为;2、服务器是资源和服务中心。服 务器可以为客户机提供各种各样的网络服务, 还可以为客户机提供相关资源 客户机/服务器网络中的客户机始终处于从 属地位,它接受服务器的管理,并从服务器获 得相关服务
红外线
红外线的原理就是利用 可视红光光谱之外的不可视光 ,因为红外线也是光的一种。
红外线网络是一种近距离、无线、 低功能、保密性强的通讯方式,适用 于例如教室的环境,或是小型、封闭 的区域。对于讲究信息保全的人而言 ,红外线网络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因其无法穿透墙壁传输,位在建筑 物之外的人将不可能直接截取到散布 在建筑物内的红外线讯号。但相对地 ,这也构成其缺点──红外线传输极 容易受到墙壁的阻碍。
2.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
1.无线通信
2.微波通信
3.蜂窝无线通信 4.卫星通信 5.蓝牙技术(Bluetooth)
无线电
基站覆盖的无线电区域

固定终端点(基站)和终端之间是 无线链路
BS
F2
BS
F3 F1 F2 F3
F1 F3 F1
F2 F1 F2
基站 用户计算机和终端
F3 F2
F1, F2, F3 = 使用的频率
第一章 网络的组建与运行

复习:
一、填空题
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是实现资源共享 与 数据通信 。 2、计算机网络中的WAN中文是指 广域网 。
3、不超过10km的校园网络属于 局域网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选择题
1、下列网络传输介质传输速度最快的是 (C ) A、双绞线 B、同轴电缆 C、光纤
(2)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Coaxial)是指有两个同心导体, 而导体和屏蔽层又共用同一轴心的电缆。它因 此而得名。 最常见的同轴电缆由绝缘材料隔离的铜线 导体组成,由里到外分为四层:中心铜线,塑 料绝缘体,网状导电层和电线外皮。在里层绝 缘材料的外部是另一层环形导体及其绝缘体, 然后整个电缆由聚氯乙烯或特氟纶材料的护套 包住。中心铜线和网状导电层为同轴关系,形 成电流回路。
服务器-客户机网络的优缺点: 优点:提供组建大型网络的能力,具 有更大的资源共享和网络服务,安全 性高。 缺点:需要有专用的服务器和网络操 作系统。
讨论:
我校电子阅览室采用 的是哪一种网络连接?
三、网络的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是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部分。 它们就像是交通系统中的公路,是信息数 据运输的通道。网络中的计算机就是通过 这些传输介质实现相互之间的通信。 各种传输介质特性是不同的,它直接 影响通信的质量指标,如:传输速率、通 信距离和线路费用等。用户可以根据自己 对网络传输的要求和用户的位置情况,选 择适合的介质。
地球同步卫星

与地面站相对固定位置 使用3个卫星覆盖全球 传输距离远 传输延迟时间长
36,000 公里

地球
蓝牙技术
蓝牙(Bluetooth)技术是一种短距的无线通 讯技术,工作在2.4 GHz ISM频段,它可以 在有效通讯半径范围内面向移动设备间进 行小范围连接,实现单点对多点的无线数 据和声音传输。其通过统一的短距离无线 链路,在各种数字设备间实现灵活、安全 、低成本、小功耗的话音以及数据通信。 主要技术特点如下:
â ç ª ¹ µ ³»
ä ö Ê ³
光导纤维结构与原理示意图
光缆网是信息高速路的基石
光缆是当今信息社会各种信息网的主要传输工具。如 果把“互联网”称作“信息高速公路”的话,那么,光缆 网就是信息高速路的基石---光缆网是互联网的物理路由。 一旦某条光缆遭受破坏而阻断,该方向的“信息高速公路 ”即告破坏。通过光缆传输的信息,除了通常的电话、电 报、传真以外,现在大量传输的还有电视信号,银行汇款 、股市行情等一刻也不能中断的信息。目前,长途通信光 缆的传输方式已由PDH向SDH发展,也就是说,一对纤芯 可开通3万条、12万条、48万条甚至向更多话路发展。光缆 一旦阻断不但给电信部门造成巨大损失,而且由于通信不 畅,会给广大群众造成诸多不便,如计算机用户不能上网 、股票行情不能知晓、银行汇兑无法进行、异地存取成为 泡影、各种信息无法传输。在边远山区,一旦光缆中断, 就会使全县甚至光缆沿线几个县在通信上与世隔绝,成为 孤岛。给党政军机关和人民群众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
双绞线 有线传输介质 同轴电缆 光缆
网络常用的传输介质: (课本P8)
微波 红外线 无线电波
无线传输介质
激光
1、有线传输介质
(1)双绞线
–非屏蔽双绞线
–屏蔽双绞线
(2)同轴电缆
–50Ω、75Ω和
93Ω同轴电缆
(3)光导纤维(又称光缆) (4)媒体的选择与安装
(1)双绞线
双绞线是综合布线工程中最常用的一种传输 介质。 双绞线采用了一对互相绝缘的金属导线互 相绞合的方式来抵御一部分外界电磁波干扰,更 主要的是降低自身信号的对外干扰。把两根绝缘 的铜导线按一定密度互相绞在一起,可以降低信 号干扰的程度,每一根导线在传输中辐射的电波 会被另一根线上发出的电波抵消。“双绞线”的 名字也是由此而来。 双绞线一般由两根22-26号 绝缘铜导线相互缠绕而成,实际使用时,双绞线 是由多对双绞线一起包在一个绝缘电缆套管里的 。
双绞线可分为屏蔽双绞线(STP)和非屏蔽双绞 线(UTP) 。 屏蔽双绞线在双绞线与外层绝缘封套之间 有一个金属屏蔽层。屏蔽层可减少辐射,防止 信息被窃听,也可阻止外部电磁干扰的进入, 使屏蔽双绞线比同类的非屏蔽双绞线具有更高 的传输速率。 非屏蔽双绞线是一种数据传输线,由四对不 同颜色的传输线所组成,广泛用于以太网路和电 话线中。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最早在1881年被用于 贝尔发明的电话系统中。1900年美国的电话线网 络亦主要由UTP所组成,由电话公司所拥有。
­ ß Í Ï
ø µ ã ¾ Ô ²
â Á Î ã Í Æ ±²
â ¿ £ ¤ã Í ² ±» ²
¨ © Á Î « Ê ß £ a£ Æ ±Ë ½ Ï ­ ß Í Ï ø µ ã ¾ Ô ² â ¿ £ ¤ã Í ² ±» ²
¨ © Ç Á Î « Ê ß £ b£ ²Æ ±Ë ½ Ï
双绞线配线架
常用传输媒体的比较
传输媒体 双绞线 50同轴电缆 75同轴电缆 光纤 短波 地面微波接力 卫星 速率 10-1000Mb/s 10Mb/s 300-450MHz 几十 Gbps <50MHz 4-6GHz 500MHz 传输距离 几十 kM 3kM 内 100kM 30kM up 全球 几百 kM 性能(抗 价格 应用 干扰性) 可以 低 模拟/数字传输 较好 略 高 于 基带数字信号 双绞线 较好 较高 模拟传输电视、 数据及音频 很好 较高 远距离传输 较差 较低 远程低速通信 好 中等 远程通信
另一方面,红外线也是一种低成本的无 线传输形式。视线红外线(Line-of-Sight) 以有如雷射线般的直线形态传输数据,因为 其运动是以直线前进,如果传输的路途中没 有任何的障碍物,则数据的传输可以说相当 快速且具有效率的,因为红外线也是光的一 种,所以它前进的速度为光速。但是就像太 阳光一样,红外线不能穿透墙壁或是大型物 体,所以,在数据收发的两端必须相互对准 (即可以看得见对方)才能进行通讯,这对 行动通讯可能常常移动位置的情形而言,是 非常不利的,而且容易受到下雨、下雪或是 雾气的干扰。
不通过交换机连接的对等网
通过交换机连接的对等网
对等网主要有如下特点: (1)网络用户较少,一般在20台计算机以内, 主要用于中小企业; (2)网络用户都处于同一区域中; (3)安全性能不大好。
主要优点有:网络成本低、网络配置和维护简单。 主要缺点:网络性能较低、数据保密性差、文件 管理分散、计算机资源占用大。
(1)指定范围是10 m。
(2)提供低价、大容量的语音和数据网络 ,最高数据传输速率为723.2kbit/s。
简单的说,蓝牙可以在包括移动电话、
PDA、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相关外设等 众多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利用“蓝 牙”技术,能够有效地简化移动通信终端设 备之间的通信,也能够成功地简化设备与因 特网Internet之间的通信,从而数据传输变 得更加迅速高效,为无线通信拓宽道路。蓝 牙采用分散式网络结构以及快跳频和短包技 术,支持点对点及点对多点通信,工作在全 球通用的2.4GHz ISM(即工业、科学、医 学)频段。其数据速率为1Mbps。采用时分 双工传输方案实现全双工传输。
微波
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中一 个有限频带的简称,即波长在1米( 不含1米)到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简 单地说 就是频率较高的电磁波。微波 在空间主要是直线传播。
地面微波接力

频率:100MHz—10GHz 两个地面站之间传送 可视范围 距离:50 -100 km 速率低,几百kb/s
1、计划要多少台计算机联网? 2、用户希望通过网络实现哪些功 能和享受哪些服务? 3、用户分布在什么地方? 4、网络传输速率要多快? 5、网络建成后,一定的时间内 是否有扩展的需求? 6、经费的预算情况如何?
案例一、李明和张军组网需求分析:
1、连网计算机数量:2台或者2台以上; 2、需要网络提供和享受的服务:
1、对等网(peer--to--peer networkin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