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空间数据的编辑处理及坐标变换

空间数据的编辑处理及坐标变换

实验六:空间数据的编辑处理及坐标变换
一、实验目的意义
1、掌握空间数据处理(融合、拼接、剪切、交叉、合并)的基本方法、原理,并领会其用途;
2、掌握地图投影变换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熟悉ArcGIS中投影的应用及投影变换的方法、技术;
4、了解地图投影及其变换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实验步骤
实验准备:设定工作区:在ArcMap中执行菜单命令:<Tools>-><Options>,在“Geoprocessing”→“Environments…”→“General Setting”常规设置选项中,设定“Scratch Workspace”为d:\kGIS。

1、裁剪要素
⑴在ArcMap中,添数据云南县界.shp、Clip.shp。

如下图:
⑵激活Clip图层。

选中Clip图层中的一个要素,注意确保不要选中“云南县界”中的要素!
⑶点击打开ArcToolbox
⑷双击“Clip”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指定输出要素类路径及名称,这里请命名为“云南县界_Clip1”;指定输入类:云南县界;指定剪切要素:Clip(必须是多边形要素)。

在出现的选项框中填写相应内容,如下图:
点击ok按钮后,剪切操作自动执行。

然后在TOC中关闭云南县界、Clip图层,就可看到剪切得到的结果。

⑸按照上述步骤,依次选中Clip主题中其它三个要素(三个矩形框),重复以上的操作步骤,完成操作后将得到共四个图层(“云南县界_Clip1”、“云南县界_Clip2”、“云南县界_Clip3”、“云南县界_Clip4”)。

选定1个要素4个要素都选定之后
2、拼接图层
⑴在ArcMap中新建地图文档,加载剪切要素操作(上一步)中得到的四个图层。

⑵打开ArcToolbox,在ArcToolbox中执行“Append”命令。

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输出要素设定为云南县界_Clip,输入要素依次添加其它三个图层。

如下图1
图1 图2
通过以上操作我们就完成了将4个图层拼接为一个图层的处理(如图2)。

⑷加载云南县界.shp图层,查看图层及打开其属性表,看看云南县界.shp 与云南县界_Clip.shp中的属性表有何区别
3、要素融合
⑴在拼接图层的基础上继续。

⑵执行“Dissolve”命令。

图3 图4
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输入要素指定为云南县界_Clip;融合字段选择为“所属州”,将根据这个字段的值对要素进行融合,云南县界_Clip图层中“所
属州”相同的要素将合并成一个要素。

以上操作,根据指定字段的值,对现有图层中的要素进行融合,产生新的图层――云南县界_Clip_Dissovle,打开并查看其属性表。

⑷在TOC中的图层上点击右键,执行“Label Features”,得到下(图5)的结果。

图5 图6
⑸类似地,重复以上过程,并将融合字段指定为:CHINESE,看看结果有何不同。

(如图6)
第4步图层合并
⑴在ArcMap中新建一个地图文档,加载数据西双版纳森林覆盖.shp和西双版纳县界.shp,并调整图层顺序,将西双版纳县界置于下方。

⑵打开ArcToolbox,在ArcToolbox执行“Union”命令。

(如图7)
图7 图8
⑶在联合对话框中设置:输入要素依次添加“西双版纳森林覆盖”、“西双版纳县界”两个图层;输出要素类设置为“西双版纳_Union.shp”。

(如图8)
⑷查看输出要素类“西双版纳_Union”的属性表,并检查属性“Type”,其中为“Y”的表示有植被覆盖的区域。

第5步图层相交
⑴在图层合并(上一操作)的基础上继续,在ArcToolbox中,执行“Intersect”命令(如图9)
图9 图10
⑶点击ok按钮,在ArcMap中查看输出要素类“西双版纳森林覆盖_Intersect.shp”,并与“西双版纳森林覆盖”及图层合并操作所得结果――“西双版纳_Union.shp”进行比较,进一步思考这类操作适合求解哪一些现实问题。

第6步定义投影
⑴在ArcMap中新建地图文档,添加第4步图层合并成生成的图层“西双版纳_Union.shp”。

⑵在TOC中,右键点击图层“西双版纳_Union.shp”,查看属性“Properties”,在属性对话框中,点击“Source”,在选项页,查看该图层是什么坐标系。

具体没看出来是什么坐标系
⑶打开ArcToolbox,执行命令“Define Projection”。

⑷在定义投影“Define Projection”对话框中,选择要素类“西双版纳_Union”,并点击坐标系输入框右边的按钮。

图11
⑹在TOC中,右键点击图层“西双版纳_Union”,查看属性,在属性对话框中,点击“Source”选项页,查看这个图层的坐标系是否已经被指定为“北京 1954 地理坐标系”。

图中(图11)可以看出,已被指定为北京1954地理坐标系。

第7步投影变换――地理坐标系->北京1954坐标系转换->西安80坐标系
⑴在第6步的基础上进行,打开ArcToolbox,执行命令“Project”。

⑵在“Project”对话框中,依次设定输出要素类为――西双版纳_Union_Project.shp, 输出坐标系选择为――“Beijing_1954_GK_Zone_17N”。

操作为:点击“Select …”,从预定义的坐标系中选择(坐标系统\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s\Gauss Kruger\Beijing 1954\Beijing 1954 GK Zone 17N.prj)。

⑶确定后,完成由地理坐标系GCS_BEJING_1954到投影坐标系BEJING_1954_GK_ZONE_17N的变换。

3、回答第4步中的问题―――没有森林覆盖的区域面积是多少?说明原理并给出结果。

原理:用图层相减的功能求出没有植被的区域,得到一个图层,检查此图层的坐标是否已使投影坐标系(即地图的单位为米),布什则将其转换为投影坐标系。

然后可查找arcmap的联机帮助,以了解如何人计算多边形面积。

总结可知,没有森林覆盖的区域为
四、简要谈谈实验收获和体会
我掌握空间数据处理(融合、拼接、剪切、交叉、合并)的基本方法、原理;掌握了地图投影变换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熟悉ArcGIS中投影的应用及投影变换的方法、技术,同时也了解地图投影及其变换在实际中的应用。

收获很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