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高中语文学考模拟题含答案-精选.pdf

浙江高中语文学考模拟题含答案-精选.pdf

学考模拟题(五)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共18题,每小题3分,共51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妄自菲薄是条毒蛇,啮(niè)噬着我们的心灵,吮(shǔn)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

B.有些品种,肉的内壁有褐(hè)色层,果脐(jī)处即接近果蒂处,色更浓而质硬。

C.夜宿溪头,树香沁(qìn)鼻,枕着苍苍交叠的山影和万籁都歇的岑(qīn)寂,仙人一样睡去。

D.他蜷(juǎn)缩在绳绑里,一阵惊惶和痛苦的抽搐(chù)散布到他脸上每一根筋络。

2.下列词语中有别字的一项是()A.安详黯淡恭敬恍然大悟 B.板滞驼背发症得意洋洋C.搭讪咳嗽踌躇踉踉跄跄 D.风韵放诞刺配莫谈国事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为了使砖石模样的斑块修筑出更的效果,长颈鹿成为陆地上最高大的动物。

②虎一般单独生活,而它所捕食的动物几乎都是群居,这让人不禁“团结就是力量”的概括。

③因为没有四肢的阻碍,蛇可以深入到别的动物无法涉足的地方。

A.瞩目质疑反而 B.瞩目置疑因而C.注目质疑因而 D.注目置疑反而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近日发生的伊春空难,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叫人听了毛骨悚然。

B.2010年8月29日,我国首个“廉政网”上线,这标志着我国的廉政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弥补了曾几何时的缺陷。

C.富士康在郑州大规模的招聘员工,引发了当地具有一定工作管理经验的人才“跳槽潮”,这种现象让人匪夷所思。

D.文学作品是情感的结晶,欣赏它,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永远的寻觅和追逐。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交通研究所研制的能净化低标号汽油废气的过滤器,为环保作出了贡献。

B.我市热电厂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给我市使用外,还向浙江其他地区输送。

C.有些商店公然出售盗版软件,对这种践踏出版法的行为,我们必须严厉打击。

D.今年的华交会开幕式取消了领导讲话、剪彩等一系列程式,体现出更加注重务实。

6.填如下文横线处,语序合理的一项是()国子监街是北京古建筑遗存集中的一条街道。

另外一座牌坊坐落在国子监与孔庙之间的街心处。

①街的东西两端各有一坐牌坊②一处是规模恢弘的孔庙,现已辟为北京博物馆③街道中部有两处著名的古建筑群④一处是明清两代的最高学府——“国子监”,新中国成立之后,首都图书馆曾设在这里A.①③④②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③④②①7.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在信中,我这样叙述道:“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C.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范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D.青青的草色,一直绵延到春天的足迹所能达到的辽远的天涯,,8.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A.看到您老95岁高龄还这样硬朗,我们从心里高兴,祝您长命百岁。

B.今天是您的生日,妈妈,女儿祝您青春永驻,永远漂亮。

C.大家既然欢迎我表演一个节目,我就不怕献丑了,唱一支歌吧。

D.小芳,一次考试失败算不了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振作精神,胜利终归是你的。

9.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

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主要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

B. 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擅长于散文,著有《嘉祐集》等。

C.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李白对其诗歌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之评D.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

10.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日.削月.割,以趋于亡B.小.则获邑,大.则得城C.并力西.向D.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11.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A.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B.赵尝五战于秦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D.洎牧以谗诛12.对“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了国家,不要让自己被别人积蓄的威力所挟制啊!B.治理国家,千万不要让自己被别人积蓄的淫威所胁迫啊!C.治理国家的人,(千万)不要使自己为别人的一贯暴力所挟制啊!D.治理国家的人,(千万)不要被别人的淫威所威胁啊!13.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有人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第一”,历来被推为律诗中的杰作,对仗工整,前三联尤为突出,是字字对,词词对,不仅词性相同,而且平仄相对,音韵和谐。

B.“无边”、“不尽”这两个词扩大了诗的意境,有了它们,后面的“萧萧”和“滚滚”才有附着点,才能更显出秋之悲凉广旷。

C.诗的前两联,描绘了壮阔的深秋图景:晴空如海,猿啸空谷传响,无穷的落叶和不尽的长江。

极力喧染空旷高远的感觉。

D.诗的前两联写登高见闻,后两联抒情。

写秋景,是为了倾诉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和抱负难成的怅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节选自苏询《六国论》)1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与:结交,亲附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快速C.洎牧以谗诛洎:及,等到D.当与秦相较当:同“倘”,如果1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邯郸为郡无使为积威之所劫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洎牧以谗诛C.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燕虽小国而后亡D.其势弱于秦赵尝五战于秦16. 下列各句的诵读,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秦击赵者/再 B.六国/破灭,非兵/不利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D.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17.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从六国破亡的教训立意,借古讽今,警告北宋王朝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B.第二段连用两个语气词,“呜呼”是惜其有良策而不用;“悲夫”是哀其结果之惨。

C.“向使三国”以下几句,假设中不下断语,表现作者运用语言的准确性和分寸感。

D.“三国”是指齐、燕、赵,“刺客”指荆轲,“良将”指李牧。

非选择题部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8题7分,第19题2分,共9分)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7分)19.文学常识填空。

(2分)唐代的大文学家韩愈曾把和并论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0-22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①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②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③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④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⑤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⑥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20.第一段中划线的三个比喻,分别写出了荷花怎样的美丽形象?(3分)21.第二段文字中“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中的“这”指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3分)22.前两段文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第三段抒发的情感与前两段有什么不同?(4分)四、写作题(3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齐白石画虾生动形象,在狭长的画面上,只有三四只虾游动。

画面大部分是空白,画家对水不着一笔,但大面积的空白却给人水气淋漓的感觉,使人感到满纸都是水。

这就是艺术空间方面空白的运用。

(2)有一位掌握一手绝活的木匠,教徒弟做工时有一句口头禅:“注意了,留一道缝隙。

”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琉则疏,不然易散落。

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美满”的缘故。

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道缝隙,给组合材科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上述的问题。

你从这两则材料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根据材料的含意作文,也可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构思。

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自命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要写成诗歌。

答题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1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7分)19.唐代的大文学家韩愈曾把和并论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