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基本形态要素——点
点,几何学上的点被定义为“只具有其位置,而无其面积大小”,是属于零次元无实质的单位。
点的存在形式是多样的,其多样性使它呈现为明确表现和隐蔽表现。
圆的圆心和正方形、三角形、多边形的中心是明确的点的存在形式。
而在线、面、体上,点的存在是通过隐蔽的形式表现的,比如一线段的起点和终点、直线转折处、两线相交处、圆锥体的顶端等。
几何学上的点是无形态的。
但在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造型表现中,点具有空间位置并需按照一定的尺度来界定。
与它所处的环境空间、面积形状和其他造型要素比较时产生对比,具有视觉力场和触觉力场作用的都称之为点。
对点不能以绝对的标准来界定,而只能以相对的标准来界定。
像宇宙中的许多星体,虽然其体积比地球大得多,可在夜晚,群星璀璨形成无数点的感觉;万吨巨轮在浩翰的海洋中犹如一叶小舟.眺望过去仍有点的感觉。
可见大与小的尺度是相对于一定的环境空间而言的,点的存在同环境空间有着密切联系。
点的凝聚会产生视觉引力,而点的量变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引力,一个点所具有的紧张性是求心的。
当只有一个点时,人们的视线就会集中到“点”上面。
当有两个相同的点时,人们的视线在两点之间移动.且产生线的感觉。
当有两个大小不同的点时,人们的视线首先集小到大点上,然后转移到小点上。
人们的视觉习惯和视觉方向常常带有秩序性,即由大到小、由左到右、由上到下、内近到远的顺序。
当有三个性质相同的点.则
会产生虚面的感觉,倘若是多点,则虚而感觉更强,且形的特征可按人的意图表达出来。
点的凸凹变化在人们的心理上能产生不同的感觉,凸点有扩张感、力量感,而凹点则有收缩感、压迫感。
点的排列和距离的不同使点在视觉上产生线面形态的变化。
造型上点的线化主要由距离和方向所决定。
如将相同的点连接可构成虚线,其距离越近,线的感觉越强。
但将点作等距离的排列.显得规范工整合顺序。
美中不足的是略显机械而呆板;如果有计划、有规律地作间距处理.可以产生节奏感;如果改变点的方向,并有计划进行大小变化排列,则可表现出跳跃性的韵律,也可表现出曲线的流畅感。
点的面化是内点的聚集产生面的感觉,通过点的大小变化或排列上疏密的变化产生立体感、层次感,并给面带来凹凸的感觉。
点的面化运用得巧妙,可产生二次元的视觉效果。
在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中.与其他造型要素相比.点是最小的视觉元素,但它的地位是其他要素所不能取代的。
点在造型中具有特殊的、积极的意义,并与形的表现有着实质的关联作用。
点在造型中的整体与局部关系中起着特殊的作用,运用得当、巧妙,可画龙点睛,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相反,运用不当,则会对整体产生极大的破坏性和负面效应。
在各种艺术设计中.点以它独特的作用折射出艺术的光彩。
立体构成基本形态要素——线
几何学上这样定义线:线是点移动的轨迹,只具有位置及长度,而没有宽度和厚度。
从造型要素来讲,线是具有长度的一次元要素,它的特征是以长度来表现的,与其他造型元素相比具有连续的性质,粗细与长度有着极端的比例就成为线。
线分为直观线和非直观线。
直观线是概念线,即面和形的边缘。
极薄的平面与平面相交部位便形成线。
曲面相交则形成曲线。
可以说,线是面与面的分界,起到分割作用,但线也可以起到结合作用。
非直观线具有隐蔽性,它在两面交接处隐蔽存在。
线按形态可分为:直线、折线和曲线。
(1)直线。
直线是最基本的线的形态之一。
直线包括水平线、斜线、垂直线等形式。
将直线通过垂直、水平方向的组合变化可构成二次元空间和三次元空间,表现出强烈的力度感。
现代高层建筑大多采用直线形态构建,用直线形态构建的斜拉桥承载力更大。
尽管直线易使人的视觉产生疲劳,但从视觉感知的效果来看,用直线构建的形态更容易感知。
水平线有安定、平衡、开阔的感觉,使人联想到海平面、地平线、大地,并产生平静、安静、抑制等心理感受。
垂直线有坚实、稳定、向上的感觉,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意义,象征对未来的理想和希望。
斜线是直线形态中动感最强烈的、最有活力的线型.充满运动感和速度感。
斜线也最易使人产生不安定感。
斜线可产生巨大的拉力作用,斜拉桥就是根据力学原理利用对称斜拉索增强桥梁结构的稳定性。
斜拉桥夜景斜拉桥全景
(2)折线。
折线是按几何角度转折的线。
每一段都是直线,两条直线间有折点(折点具有点的性质,起着联系两条线段的作用)。
折线有刚劲、跃动的感觉。
由于折线的方向具有可随意变化的特点,在造型中常常利用折线增强视觉引力。
(3)曲线。
曲线是柔韧而有转折的线,它的转折是平滑的。
曲线有规则曲线和自由曲线两大形态。
曲线优美、流动感强、充满运动感,运用得好.可产生鲜明
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在线的表现中,不可忽视的还有消极之线。
所谓消极之线,就是不直接画线,仍有线的感觉。
像平面边缘或立方体棱线就属于消极之线。
线在造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线的活力和动感使得它存在于任何形态中。
在许多艺术设计和形态构成中都留下了线的艺术魅力。
立体构成基本形态要素——面
几何学上将面定义为线的移动轨迹。
几何学上的面只具有位置、长度和宽度,而无厚度。
但在二次元空间里,无论是内点还是出线移动构成的面就成为形。
面分消极的面和积极的面。
消极的面由点的集合群化、线的集合群化构成;积极的面可由扩大点的面积,扩大线的宽度,对线进行密集移动构成。
面具有几何形、非几何形两大形态。
几何形是规则的,它的基本形态是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由直线和几何形曲线构成。
正方形的特点是垂直与水平;三角形的特点是斜向与角度;圆形的特点是外轮廓的曲线。
非几何形是不规则的,是由自由曲线结合直线构成的自由形,实际上也是自由曲线组合各种变相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几何形给人理性、明确的感觉,产生简洁、抽象、秩序之美,但易产生呆板的感觉;非几何形虽然活泼、生动、富于感性,但易产生不端正、杂乱的感觉。
立体构成中的面具有比线明确,比块稍弱的空间占有感,因为它是由面来限定空间的。
(1)层面构成
它的排列指若干直面(或少量柱面、锥面)在同一个面上进行各种有秩序的连续排列。
基本面型简洁、丰富有变化。
面型变化形式有重复、交替、渐变、近似等。
排列方式有直线、曲线、折线、分组、错位、倾斜、渐变、放射、旋转等。
(2)嵌合的构成
用一个基本形为单元或几个基本形为单元,做上、下、左、右相互连接或展开的
设计。
主要有以下几种构成方式:
a.屏障式以基本形态上下、左右互相嵌合连接、平面展开,组成一个大的屏障结构。
b.重叠式以基本形前后、左右、上下连接,按照同一种规律和方式立体地展
开,形成一个大的体块。
c自由式的堆积以基本形相互间作无规律无秩序的排列,以视觉规律和空间虚
实效果的疏密关系来构成一个大的体块。
(3)框形、块形组合造型
a、基本的框形与块形
框形:空心的正圆形、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等。
块形:实心的正圆形、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等。
b、变框与变块
在基本的框形与块形上作规则的变形。
c、插接
同一造型的框形或块形,用插接可塑造出多样的近似于球体的形态。
立体构成基本形态要素——体
体在几何学上被定义为“面的移动轨迹”。
几何学上的体具有位置、长度、宽度、厚度,但无重量。
立体构成中的体既是三次元空间,无形中就占有实质的空间,具有体积、容量、重量特征,正量感表现实体,负量感表现虚体。
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可以从视觉上感知它的客体性,使人产生强烈的空间感。
体有多种形式,如正方体、锥体、杜体、球体以及这些体相互组合构成的形体等。
在立体构成中又可以分为点立体、线立体、面立体、块立体以及半立体等主要类型。
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形体,尽管形态上有差异,但都是由相应的元素构成。
如平面几何形体由棱角、棱线和立体表面构成。
差别仅仅是元素在数量上的增或减;几何曲面立体则是由几何曲面所构成的方块体或回转体;自由曲面立体是以自由曲面的形态在空间中构成的形体;点立体、线立体同样是以点、线的形态在空间中构成的形体。
半立体在浮雕和纤维艺术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它主要利用层次感和凸凹高低的变化,造成起伏错落,并充分利用光影作用。
形成阴阳虚实的效果。
自然形体是形体中最富有魅力的形体,大自然给人类留下了无数奇妙的形体。
这些形体天然浑成,令人惊叹不已,有的小巧玲珑,有的气势宏大、多姿多彩.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自然界的矿物、植物、动物,从陆地到海洋,形体的奇异和内部组织排列的有序,都体现了天然形体的装饰性、抽象性和艺术性。